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五十年代小日子 分卷阅读152

吃饭了。

一开始,村民们也觉得稀罕。

大伙儿聚在一起吃着,十分热闹。

况且,吃的都是一样的,顿顿都有白面馒头,生活真是大为改观。

嘴里都念叨着,共产主义就是好啊。

在这股风潮之下,徐永泰那边却反了过来。

以前,他是吃大伙的,现在却不敢再吃了。他跟书店里说,翠翠娘回来了,家

里有人做饭吃了。其实,翠翠娘又回省城照顾闺女去了。

这不过是他的托词而已。

来省城进货时,他跟闺女说,地方上或多或少都出现了浪现象。

城里还好,虽然搞起了食堂,可有口粮限额。

可乡里就不同了。

入了公社之后,各村各户都是欢欣鼓舞,奔着社会主义甚至共产主义而去的。

无论是公社还是大队,都是大手大脚的,把勤简节约抛到了脑后。

有些上了年纪的农户,觉得这么个吃法不妥。

可哪敢开口?

任谁都不想戴上“落后分子”的大帽子吧?

可这么吃下去,又能吃多久呢?

志和结婚之后,就不再吃食堂了。

那个江红英本想省事,继续吃大伙。可志和说,“咱还是把口粮领回家吧?”江

红英就问,“工作这么忙,哪有时间做饭?”

见志和一再坚持,说他学着做,才勉强答应下来。

具体原因,他不好明说。

姐姐早就提醒过了,说如果现在不领,以后怕是想领都领不回来了。

到时候,饿肚子可是不了的。

*

在这股热潮的推动下,外界一片喧嚣。

唯有部队上还保持着几分冷静。

抒文说,军区那边在想办法改善伙食问题。

本着“自力更生,减轻地方负担”的原则,从军区到基层连队,都搞起了畜牧养

殖业。有条件的就种菜养猪喂鸡,没条件的就垦荒扩种一些经济作物。现在连队

里,都有种菜班和养猪班,专门负责后勤工作。基层单位的伙食,也有所好转。

徐甜甜听了,咧了咧嘴。

她记得部队上的这种光荣传统,延续了很多年。

直到八十年代末期,还有战士参军入伍之后,就呆在后勤上,学养殖、学种

菜。等到退伍之后,还靠这门技术发家致富,成了“万元户”。

那可真是光荣的退伍兵啊。

若论起养殖,她和抒文也快成专业户了。

现在,院里搭起了鸡棚子,养了一窝小鸡娃子。

菜圃里种了菜,绿油油的一片。

上个星期天,抒文还带着冬娃跑到郊区的集镇上,牵了只小绵羊回来。可拴在

院里还不到两天,就熏得她喘不过气来。

心说,这进了城就娇气起来了?

以前在老宅里,不是天天喂猪喂羊么?

可想着日后的“营养计划”,只好咬牙坚持下去。

冬娃自小就喜欢小羊羔子。

可见了这小绵羊却爱不起来了。

他皱着小鼻子,瞅着那只小羊。这浑身上下脏兮兮的,闻着臭烘烘的,与记忆

中雪白的小羊羔子成了鲜明的对比。

春娃呢,倒是不嫌弃。

从托儿所一回来,就拿着烂菜叶子去喂羊,嘴里还“咩咩”地叫着。

就像冬娃小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