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爹托人打了招呼,春娃顺利地入了托儿所。
这是商业局办的托儿所,条件很不错,中午还管饭吃。
徐甜甜算是放了心。
娘下个月过来,也能松快一下了。
紧接着,她和抒文开始了种菜计划。
她遥控指挥着,抒文带着启康在公爹那边一连忙了几个星期天,终于辟出了一
块菜地。她让抒文把种子播了下去,以后每个星期回去看看,顺带着浇浇水。
这时,已是四月下旬,各地开始放起了卫星。
报纸上说,要提前进入共产主义。
农村家家户户都不准冒烟,全部入了公家食堂。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吃大锅饭,
顿顿有肉吃,有白面馒头和大米饭,还不要钱不要票,开开心心地迈向共产主义。
而这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从管伙食的到炊事员都是大手大脚的,家人亲戚也跟着受惠。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极大的浪。
这个春天,注定是不平凡的。
在“浮夸风”之后,又陆陆续续地掀起了“共产风”。
就像最后的盛宴,狂欢之后如梦初醒。
第92章
*
进入五月之后,徐甜甜的肚子又鼓了起来。
孩子已经七个多月了。
冬娃和春娃都想要个小妹妹,她和抒文也想生个闺女。
可这事哪由得了她?
不过,娘说了瞧着像个闺女。
看情景,和娘当年怀着她时一模一样。
她听了,暗自欢喜。
可又怕到时候失望,就未露出一点口风。
平日里,她除了锻炼身体之外,就是看报纸、听广播。
时刻关注着外界的动向。
还从爹那边打听着消息。
这时候,“共产风”是愈刮愈烈。
各区县都是相互攀比的,只要一个地方的做法见了报,其他地方就会积极跟
进。再后来,不光是农村,就连城里都受到了影响。
像商业局直属的几个大厂,就搞起了大食堂。
厂里把职工们的粮食定额都集中起来,一日三餐吃大伙。说是帮助职工们减轻
生活负担,提高工作效率。那些带家属的还好,可以申请把自家的口粮领回去。而
那些单干户们,就只能乖乖地吃食堂了。
他们销售科的,平日里不在厂里上班,还都是拖家带口的,就申请自己去粮店
里买粮。
做过饭的都知道,买回家自己做着吃,稀的稠的搭配着,吃的滋润还省粮食。
饭量小的,甚至还有结余。
启宽大哥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他家虽然是集体户口,可还是向厂里申请领取口粮。说几个孩子都上学了,吃
饭时间赶不到一块儿,得给孩子们做饭吃。
这时候,后勤上还算好说话,就批准了。
徐甜甜听说后,暗暗松了口气。
心说,等以后粮食一紧张,后勤处是绝不会开这个口子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
章家爹来信说,镇子上也搞起了大食堂。
除了个别有粮本的城镇居民,大部分乡民都入了公社食堂,吃起了大伙。
村子里,也搞起了大队食堂。
家家户户都不留口粮了,全部入了公。到了饭点上,大喇叭一吆喝就端着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