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计划,粮食之类的准备明年采购。
可想着明年社会环境的特殊性,怕也要提前动手。
年前,她还准备买一些猪肉,熬几罐大油。
腊梅婶子教过一个法子,说是在刚熬好的猪油里,放一把花椒,再拌一拌,封
严之后能存放很长时间也不会变味。
章家爹来信说,家里也开始准备了,让她放心。
这大半年,凤芝住在镇子上。
她怀孕后,食欲不佳,她婶子在照料着她。
还说,今年冬天趁着农闲,县里号召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础建设。
各级公社都召集了大批民工,在挖沟修渠。
小河道里,都架起了一排排的水车。
大喇叭里天天吆喝着,要大干快上,实现新的飞跃。
青沙河上,也开始建大桥,修大闸。
这个是由县里组织的,各个公社都调集了人员轮番上阵。每天从早晨干到夜
晚,到处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村子里,所有的青壮年劳动力,都被集中起来,编成了战队上了堤坝。
吃饭都在工地上,可谓披星戴月。
由于劳动强度大,到了晚上还不歇工。时间一长,就有人受不了了。有开小差
跑回来的,就被村干部揪了回去。除了一些积极分子,抱怨的也不少。
可广播里说,这是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早日进入共产主义。
现在苦一点,累一点,进入共产主义就享福了。
看到这些,徐甜甜感慨颇多。
解放前,农村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主要靠天吃饭。
遇到风调雨顺,那就是个好年景,能多点粮食。可遇到旱灾水灾虫灾,就只
能认命。年景不好,到处都是逃荒要饭的。
可解放后,就不同了。
以大队为单位,各村都修了水渠,挖了沟,搞起了农田水利灌溉。
这样,成也有了保证。
以一九五七年为例,这是人民公社成立后的第一年。
广大农村开始集体耕种,集体灌溉,外加上农具的集中使用,使得全国各地都
取得了好成。
工农业生产也提前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看到这样的成绩,不少人开始头脑发热。
想在“第二个五年”翻一番,还喊出了“人定胜天”的口号。
这种做法,显然违背了自然规律。
可这一阵“反右”反的,没人敢再开口说话。
最后上传下导,就兴起了一股“浮夸风”。
秋之后,各地就放起了卫星,为来年“夏”造数据。各省都是比着来的,哪
家也不肯落后。于是,都硬着头皮申报了任务指标。
上面一看省里报上来的数据,也是欢喜。
于是,提出了“大飞跃”的奋斗目标。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还有水利建设,都
要实现大飞跃,提前进入共产主义。
在这股神的感召下,地方上更是群情激昂。
于是,指标被一层一层的分解下去。
地方上本来就存在着一些问题,有踏实肯干的,也有欺上瞒下的。到了五八
年,“浮夸风”也越演越烈,直接导致了不良后果,也引发了后面的饥荒。
而水利建设的“大飞跃”,却是造福百年。
放眼一看,国内农田水利基础建设,都是在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中期完成
的。这些工程无论是大小还是质量,都值得称道。
直到后世,还被继续沿用着,发挥着应有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