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推荐下,厂里安排凤芝监管分厂的黄酒质量。这么一来,凤芝的工作地
点就比较灵活,可以在总厂上班,也可以在镇子上常驻。
只是婶子的调动有些困难。
一个是年龄大了,另外是没啥技术,实在没地方可安插。
启宽大哥把这事跟翠翠说了一下。
徐甜甜想了想,就笑着说道:“大哥,你去跟厂里说说,在名义上把婶子的关
系转过来就成,人还在分厂干着,工资福利待遇还按照原来的,这样就简单一些……”
本来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户口登记。
厂里有集体户口,到时候婶子能挂上边就行。
启宽大哥点了点头。
觉得可以试一试。
厂长很看重他,帮这点小忙应该没啥问题吧?
*
进入六月之后,户籍登记开始了。
徐甜甜去派出所报户口时,给冬娃填报的是叶俊琰,父亲一栏自然是叶抒文。
她想,从此以后与章启铭彻底隔离开来。
她不希望这人在冬娃的生活中再留下任何痕迹。
等到冬娃成年之后,她自会向他解释。
对此,叶抒文也没啥意见。
爹早就认下冬娃了。
平日里给春娃买东西,也会给冬娃备上一份。娘那边,除了嫌春娃的名字土气
之后,其他的事儿就不再操心了。
私下里,娘给春娃起了一个小名,叫宁宁。
整天“宁宁长,宁宁短”的,疼得不行。每个星期天,都要他抱回去给她瞧瞧。
爹说,既然想瞧,那就过去瞧瞧不就得了?
可娘还是怄着那口气,死活不肯。
看来,对他当初的“叛逆”行径,娘还窝着一肚子火。
继而把这笔账都算到了甜甜的头上。
徐甜甜倒是无所谓。
只要家里给买吃的、用的就成,其他的都是虚的。瞧瞧正因为婆婆不来,娘才
能在这边安安生生的住着,爹来了也方便。
她和冬娃,也觉得自在。
关于冬娃报户口的事,她跟爹说了说。
徐永泰自然十分赞同。
看看,为了这个“户口”,翠翠早几年就做了安排。
现在,他和翠翠娘都在县城里落了户。
如果不是志勇今年要考学,翠翠还想把志勇的户口也落在省城。
可这报户口与高考前后紧挨着,翠翠说只要志勇考上了大学,户口在哪里倒不
是那么重要,也就不再折腾了。
今年,乡里的变化也很大。
像徐家湾那边,合作社搞得如火如荼。家里的那几亩地跟亲戚家合作,让他们
给种着,夏秋两季给点粮食就成。
闺女说,到了明年,估计乡里就要开始搞“人民公社”了,这地怕是难保。到时
候,所有土地一并入了公,咱家能保住宅基地就成。
既然是这样,他也就不再操心了。
也很少回老家了。
*
七月初,徐志勇在县里参加了高考。
下了考场,他觉得考得还不错。
临到报志愿时,就报了京城粮食学院,粮油加工专业。
这是徐甜甜给出的主意。
她知道这个学校好,隶属于国家粮食部,学生毕业后大多去了粮食部门。
在今后的几十年里,国家一直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