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嫂在仓库里上班。
俊霞、俊生、俊兰在东城上学,俊宝去了托儿所,准备秋季入学。
一家人住在厂区宿舍,挤在两间小屋子里。
这边的条件不如家里,吃的方面也很单一。伙房里的饭,清汤寡水的,也没啥
油水。
大嫂来了之后,很不习惯。
可几个孩子却很欢喜,城里可真大,学习条件也比镇子上要好。
听到消息,徐甜甜特意备了几套学习用品。
见了孩子们,就一人发了一套,鼓励他们要好好学习。还建议启宽大哥带他们
去春城大学逛逛,好让孩子们有个努力的方向。
几个孩子里面,俊生读初一了,俊霞最爱学习。
她一听到春城大学,就两眼发亮。
今年,她读小学五年级了,平日里很刻苦,成绩也很好。
见了翠姑姑,就脆生生地打了声招呼。
她最喜欢翠姑姑了。
当初如果不是翠姑姑,她就错过上学的机会了。
俊兰自小就爱和冬娃在一起。
见了冬娃,就跟着他在院子里跑来跑去,玩得不亦乐乎。临走前,冬娃一留
她,她就不想回去了,说要和冬娃一起上学读书。
徐甜甜听了,抿着嘴笑了笑。
她没敢接那个话茬。
现在,家里不同于以往了。多了个春娃不说,娘也在。爹从县里过来时,也住
在这边,里外可是窄简了不少。
大嫂倒是想把俊兰留下,就顺着话题接了一句。
她状似开玩笑地说道:“俊兰,瞧瞧你姑家里多宽敞啊?那边还有个菜园子,
吃个青菜可是方便得很……”
启宽大哥是个明白事理的,哪肯给翠翠找这个麻烦?
就哄着俊兰回去,说等到星期天再过来玩。
见此情景,大嫂嘴上没说什么。
可拿眼扫了扫院子,心里想着再窄简,能有宿舍窄简?
启宽大哥也看到了那个菜圃。
就问翠翠要了一包菜种子,说厂里有一片废地,随便刨刨就能辟出一块地来,
可以种几棵青菜吃吃。
徐甜甜一听,悄悄松了口气。
心说,俊兰过来了,那俊霞和俊生是不是也要跟着过来?
家乡的习俗就是这样。
只要有一个人出息了,就得帮衬着家里人一起出息。
农村负担重,说的就是这个吧?
*
五月里,天热了起来。
春娃热热闹闹地过了“百日”。
那天,叶抒文从报社里借了一台照相机,给全家老少拍了不少照片。又赶上岳
父来省城进货,更是热闹了几分。
徐永泰来了,除了拉着亲家喝酒之外,还带着翠翠娘进了戏院。
说是想她了。
他在这里住了两天,没少出门逛游。
这时,徐甜甜已经上班了。
吕科长还安排她在批发站坐班。
那边离家不太远,娘可以抱着春娃过来,她回家喂奶也很方便。
可工作起来,却是毫无不含糊。
这段时间,厂里的效益不错。
“虎头牌”黄酒的销量持续增长,启宽大哥也被提升为总质检师,负责监督黄酒
的生产工序和质量。
借着这个机会,他把凤芝的关系也转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