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现在,却不得不信了几分。
对她为何能预测到这些?
更是充满了好奇。
到了凌晨时分,他忽然冒出了一个想法。
按照那封信说的,今后的三四十年里,军人的地位很高,无论是荣誉还是社会
地位,非常人可比。
那像他这种情况,如果投笔从戎,是不是能改变很多东西?
几年后,城里所遇到的那些问题,是不是也能就此化解?
他考虑着,像他这样的书生,即便上了战场也不见得就去前线打仗。到了那
边,十有八.九还是从事他的本职工作,比如做个宣传员或战地记者之类的。
相对来说,也比较安全。
这种想法,除了报效祖国之外,或多或少带着点投机色。
可他就是遏制不住。
心想,只要自己从了军,那爹和娘就变成了军属,也就意味着给全家人镀上了
一层金。未来的前途也好,政治地位也好,都将发生改变。
可战争毕竟是危险的。
即便他心系祖国、斗志昂扬,可恐惧还是人的本能。
关于这场战争,最后的结果会怎样?
他无从了解。
他想,这事能问问她就好了。
如果是短期的,上个战场也未尝不可?
想着,就翻身坐了起来。
他铺开信纸,拧开钢笔,就着桌子写了起来。
不过半个时辰,信就写好了。
他细细折叠好,塞进了信封里。
打算明天一早就投递出去。
算算时间,大约六、七天就能到吧?
除了问候之外,希望她能看懂那一层意思。更希望她能就着信封上的地址,写
封回信,帮他解答一下心中的疑问。
*
这段时间,虎头村的章家也同样感受到了战争气氛。
两周前,启安写了信回来,说要上战场了。
他媳妇孙玉梅也要过去,在后方医院做护理。
临行前,俩人都写好了遗书,决心报效祖国。
章存林看了信,沉默了半响。
这孩子又要去打仗了?
自从十六岁离家之后,满共只回来过三趟。
一趟是抗战胜利那年,说是部队大转移,要撤到山里去。一趟是解放战争期
间,大部队路过这边,在家里只停留了半响,就匆匆走了。还有一趟是建国后,带
着媳妇回来了,说是在部队上结婚了。
启安这孩子,心就是野啊!
参加革命多年,好歹也混到了副团级。
原想着平平安安地过日子,咋就突然要上战场了?
瞅着老二家的连个娃都没生,也跟着去了?
这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的,可咋办?
徐甜甜见爹发愁,也有些担心。
这刀枪无眼,而那场战争打得格外艰苦,伤亡人数可是不少。所以开过去的队
伍,无论是干部还是战士,都是写了遗书的。
这种大无畏的神可歌可泣,也令人振奋。
可那么多年轻的生命就这么逝去了,还是令人感到惋惜。
但无论如何,都是值得的。
建国初期,就是这么一仗,却打出了世界级的威风。
也打出了几十年的和平。
后世的老百姓能过上太平日子,与这场战争有关。所以,无论何时都不该忘却
那些长眠在异国他乡的英雄们。
他们永远值得敬仰,也值得后人缅怀。
担心也好,牵挂也罢。
对农户们来说,这日子还得继续过下去。
一连踅摸了几个月,章存林在镇子上终于寻到了一处宅子。
本来是想寻两处的,可合适的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