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五十年代小日子 分卷阅读57

心的,总想出门走走。

可一连串的事情,却打乱了这个计划。

直到八月中旬,才得以成行。

这天一大早,她带着冬娃上了客船。

俩人坐在舱里,冲着岸上的启康和凤芝挥了挥手。

船便扬起风帆,缓缓地离了岸。

一路上,客船沿着青沙河顺流而下,到了半晌午就抵达了徐家湾。

她扯着冬娃,上了河堤。

这时候,秋玉米早已经种上了。

地里冒出了一棵一棵的嫩苗,看着绿油油的一片。可这成片的庄稼地里,也有

几块荒着,上面啥也没长,在一片绿色中瞅着特别显眼。

要知道土地可是农户的命根子。

一年三季,恨不得连地头上都种上庄稼,哪舍得让地荒废着?

可今年的夏种,偏偏出现了这样的奇观。

不光是徐家湾,包括虎头村在内都是如此。

这些荒废了的田地,大多是那些不事农活儿的家庭刚刚分得的土地。

有了地,本是一桩好事。

对大多数农户们来说,就连睡觉做梦都能笑醒。

可对那些二流子们,却是个摆设。

好吃懒做习惯了,哪肯下力气去做农活?

所以,宁可让地荒废着,也懒得动手。

爱地如命的庄稼汉子,看了直心疼。

那可都是最好的良田啊!

以前是地主家的,现在是农户家的。

可惜,却被这几个二流子白白地糟蹋了。

而这些人,大多是土改时闹得最凶的,谁也不敢轻易招惹。

另外,还有一些孤寡户们也得了良田。

可家里却无人耕种,想租出去点租子,可哪有人敢接?

结果,错过了耕种期,也只好荒着。

徐甜甜在心里叹了口气。

这种浪,直接引发了后续的“农业合作化”改造。日后一连多年,在村里吃救

济粮的也是这伙人吧?

他们在大锅饭里混着,没起到啥好作用。

也消磨了其他农户的劳动积极性。

直到八十年代搞起了“包产到户”,才彻底打消了这些人混吃混喝的念想。

*

徐甜甜抱着冬娃进了村。

她根据以往的记忆,摸到了徐家。

从外面看,宅子还是原来的样子,不过破旧了不少。东边的院墙也塌了半截,

没见修理,就那么半敞着。

想着爹以前可是个讲究人,现在咋成这样了?

这么大喇喇的,是做给村民们看的?

徐甜甜不觉有些好笑。

就连冬娃都瞅见了。

还趴在她耳边,悄悄问道:“娘,姥爷家的院墙咋塌了?”她压低了嗓门说道:

“呃,你姥爷家忙,还没顾得上去修理呢……”

她叫开了门,是志和过来开的。

他见了长姐,欢快地打着招呼。

还冲着堂屋里大声喊道:“爹,娘,姐和冬娃回来了!”

“是翠儿回来了?”

娘一见到她,眼泪就落了下来。

她一手拉着她,一手扯着冬娃,进了堂屋。

爹正在屋里坐着。

见闺女和外孙儿回来了,呵呵直笑。

他让翠翠娘再去灶屋里炒个鸡蛋,好犒劳一下。

徐甜甜坐下后,问了爹在县里的情况。

爹说学校里开的薪水不多,可一年有两个假期,工作还不错。这会儿,正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