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锦衣夜行 锦衣夜行第131部分阅读

沙滩上,有一艘待修理的小船被拖上了岸,就在草丛之中,茗儿听了他吩咐,连忙伏到那船侧,藉以掩护,同时悄悄探出头来,看着夏浔去向。

夏浔晚了一步,那些倭寇反应极快,一见那杀了他们多人的明将马陷泥沼,立即像见了血的苍蝇一样,群起而攻,欺那明将长刀铠甲,转动不灵,你一刀,我一刀,走马灯般游战,待夏浔赶到时,那明将已血染征袍。

“杀”

夏浔厉喝一声,一个倭寇刚刚一刀捅进那明将肚子,还未及拔刀,便被夏浔斜肩带胯,削成了两半。夏浔手中这口刀,倒真是一把好刀,夏浔估计以这口刀的锋利,至少也是一柄三胴刀,就是可以一刀连断三人躯体的那种快刀。

夏浔一刀下去,刀尖在沙地上一点,泥沙带着鲜血激溅,扬向对面一名倭寇,趁他双眼一眯的刹那,一口刀便攮进了那人肚子,直没至柄,逼着那人一连退了七八步,趁机躲开了另外几个倭寇的长刀,随即拔刀,返身再战。

茗儿躲在船后,用小手掩着嘴巴,惊讶地看着夏浔,随着夏浔一路逃来,她也不是第一回看见夏浔动手了,可是她还没见过夏浔杀人时,杀得这么快这么准这么狠

几个倭寇见他刀法惊人,立即十分默契地形成一个半圆,将他逼住。

夏浔背依大海,头顶阳光,脚下是咆哮的浪花,双手握刀,杀气腾腾地逼视着眼前的几个倭寇,威仪如天神,那种气势,不像是被人围住,倒像是他一个人把几个倭寇都包围了一般。

“好威风好神气”

茗儿一双明眸看着他,目光忽然有些着迷,芳心可可,粉拳紧握,激动得她只想大声呐呼助威:“叔叔不是哥哥好威风啊这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才配做我徐妙锦的夫君茗儿要定你了你知不知道啊,杨旭哥哥”

那员明将拔出了刺在身上的刀,一手拄着自己的长刀,一手掩着小腹,想要从地上站起来,可是挣扎了几下都无法起身,他无法帮助这个突如其来的义士,只好焦灼紧张地盯着他。

夏浔与眼前几个倭寇对峙着,忽然看到远处尘土飞扬,又有一队人马奔来,看那飘扬的旗帜,分明是大明军队,他的心里一松,嘴角便露出一丝冷冷的笑意。那几个倭寇似乎也听到了背后的声息,开始有些不安起来同,眼神也有些飘忽,就是这时

夏浔手中的刀微微一侧,一抹雪亮的寒光从面前几个倭寇眼上倏然扫过,与此同时,夏浔如猛虎下山一般猛扑过去,手中刀泼出一片扇形的光轮,血光四溅

“大人大人”

明军援兵赶到后,倭寇见明军援兵甚众,开始纷纷抢占还未及烧毁的船只准备出海,夏浔急忙抢上去扶住了摇摇欲坠的那员明将,急声唤道。

“好武艺,真是好武艺呀”

那员明将已气息奄奄,他微笑着看着夏浔,问道:“你不是军户出身吧可惜了,若你是我军中将士,那该多好”

原来,这员明将乃是象山县钱仓卫所的千户,叫易绍宗。从上个月开始,突然有大批的倭寇进逼沿海,一开始有双屿岛的中国海盗牵制,他们对沿海百姓造成的欺扰还不严重,后来他们的力量却突然增强了,双屿岛群盗实力不济,开始退缩防线,他们便像吸血的蚊蝇一般扑上岸来。

往年,也有倭寇袭扰,时间也是这个时间段,但是今年似乎特别的多。今天,便有一股倭寇在此登岸,扑向象山县城,易绍宗闻讯之后,立即点齐本部兵马,令七百人随副千户胥凯洋救援县城,自己则带领三百人抄倭寇的后路,想把倭寇的船只都烧了,彻底消灭他们这股,以绝后患。

不料这些倭寇在沿海岸滩上有明人中的败类做眼线,他们还没赶到易山县,惊闻消息后便又急忙赶了回来,易绍宗一番血战,马失前蹄,竟尔被围攻,身中数刀,夏浔见他脸色惨白,伤势如此之重,眼见是无法活命了,不由有些黯然。

易绍宗让夏浔扶着坐起来,眼看着许多已经抢船出海的倭寇遥遥远去,不禁遗憾地道:“海岸漫长,无法处处驻兵,防范再严也禁不绝倭人的袭扰可惜我沿海卫所,船舰只能在内湖中航行,经不得远海风浪,否则,大可出海剿匪,捣其根基,岂容他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夏浔脱口道:“将军,我们大明早晚会有自己的远洋舰队,我们的舰队,将是一支无敌舰队,将庞大如一座移动的城堡。所到之处,莫不臣服不恭者,擒其王区区倭寇又算甚么”

“但愿但愿真有那么一天”

易绍宗微笑着吐出一口浊息,脑袋一歪,倒在夏浔怀里,他的双眼依旧望着远处倭人消失的地方,眸中带着不甘仇恨和遗憾,只是那眼中神采,已一丝丝消散

士兵们打扫着战场,副千户胥凯洋和夏浔一起把易绍宗抬到山坡上,默默地放下。

夏浔忍不住问道:“将军,你们既然知道倭寇近来袭边甚频,且人数众多,怎么不向上边多请些援军呢仅靠象山卫这一路兵马,难免顾此失彼呀。”

胥凯洋叹道:“援军并非本地常驻人马,他们能在这里驻扎多久呢何况,近来我是一兵一卒也请不来的。”

“怎么”

胥凯洋苦笑道:“你们小夫妻从和州来此投亲,一路行来,想必还不知道,燕王大军已到长江北岸,朝廷水师,尽被调去抵敌了。”

夏浔吃了一惊,失声道:“甚么燕王已到长江北岸”

胥副千户道:“不错,燕王马上就要过江了,各地官府都在抽丁抽役,赴金陵勤王,你说找不到要投奔的亲戚,我猜他们大概也被征去金陵了吧,现在兵荒马乱的,你们不要到处乱走,就在象山县城住些时日,等大局安定再说吧。如果有什么难处,就跟我说。”

“多谢大人”

夏浔与茗儿对视了一眼,掩饰不住心中的惊喜:“燕王已到长江北岸,纪纲定是把消息送到了。”

一念及此,出海的念头早被他抛到九宵云外,他恨不得插上翅膀,马上飞到那两军对垒的长江战场。

看看凌乱的战场,满地的死尸,夏浔握紧了他手中的那口三胴刀。他已找到刀鞘,他想把这口刀当成他的战利品。在那口刀的刀柄上有一个家徽,那是一个圆圈,中间是花瓣的模样。

他才不信今年骤增的倭寇是一种偶然,这些人和被剥得赤条条归国的岛津光夫等人一定有莫大干系。

燕王要渡江了,天下即将易主,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而他,他也将有机会指斥挥遒,开创一生事业。

他希望,有朝一日,他能持此利剑,驾驶着大明的远洋巨舰,亲自赶赴东瀛,把那指使倭寇侵我海疆的罪魁首级提回来,告慰易将军在天之灵和沿海受难的百姓们。

他相信,会有那么一天的

第400章 天无二日

夏浔和茗儿辞别胥千户后,先回了象山县城,然后便往后赶,他们也赶到一个渡口,从长江下游过了江,到了长江北岸,然后溯江而上,赶往燕王的大营。

往回走的路可不容易,他们所遇到的所有车船都是因为战乱顺江而下逃避战祸的,当地的人也已听说了消息,谁也不肯租借车船载他们西返,尽管现在大明宝钞因为战乱贬值的厉害,幸好夏浔身上的钱还算充裕,所以他掏出了全部钱财,好说歹说之下,总算买下了一辆驴车,有了车子代步,速度这才快了些,夏浔便客串了一回车把式,载着茗儿往回走。

这个时候,陈暄已接到圣旨,连夜赶到水师大营接掌军务。

此前,盛庸在浦子口与北军又大战了两场,第一回合盛庸小胜,第二回合却是大败,无奈之下只得领着残兵败将过了江,在长江南岸扎下营寨设防,而阻止北军南下的关键任务,就交给朝廷水师了,这时的确需要一位能够探制水师上下的强力将领,这个人自然非陈暄莫属,兵部从能力和资历方面考虑,举荐他还是非常合理的。

可是此前,陈暄却因为与徐增寿过从甚密受了牵连,如今重新启用,皇帝居然没有给他加个一官半爵或者有所赏赐以收买人心,看来这位皇帝中的腐毒不轻,这么多将领不战而降,还是不能让他清醒过来,让他知道,并不是无论他怎么做,做臣子的都会无怨无艾地效忠于他。

陈暄自靠边站后,一直在家无所事事,唯一的去处只有徐增寿那里,徐增寿莫名其妙地死掉之后,陈暄哪儿也不去了,他变得更加沉默寡言起来,整日只在家中闷坐饮酒,直到圣旨下了,这才又去徐增寿坟上祭扫一番,赶去水师。

水师官兵尽是他的旧部,听说陈都督官复原职,重返水师,他麾下的亲信将领们都兴奋异常,早早的就全副披挂等在辕门,一见陈暄赶到,众将领纷纷趋前拜见,陈暄沉着脸色点点头,亲信副将姜明笑着道:“大都督,卑职等听说大都督回来,非常开心,我们已经摆好了酒宴,为大都督”

“撤下去”

陈暄沉着脸道:“大敌当前,还有闲心喝酒立即升帐,讨论军机”

姜明一怔,见大都督脸色郁郁,不敢违拗,连忙答应一声,吩咐人撤了酒席,敲起了聚将鼓。

鼓声隆隆,在水师大营上空回荡,宣告着陈暄都督的归来。

江北岸,朱棣焦灼万分,他正在四处搜罗船只,想要过江必须得有大船,可是朝廷已经一把火把江北的战舰民船都烧个精光,一时之间往哪儿去弄船,一旦拖延久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就得放弃,他就得被迫回返北平了。

朱棣正为船只的事愁眉不展,纪纲一个箭步窜进大帐,喜笑颜开地道:“殿下,杨旭回来了”

“甚么”

朱棣大喜起身,对夏浔这员爱将他可是看重已极,夏浔在江北遭遇追杀的事情他现在还不知道,他一直以为夏浔还潜藏在慈姥山下,眼下自己已经到了长江北岸,夏浔仍不来见,他还以为是沿江封锁无法出入的原因,此时听说夏浔赶到,自然欣喜已极。

朱棣说了一句:“快请”脚下已匆匆地迎了出去,纪纲连忙随在后边。

军中来来去去,人马往复,有人操练有人巩固营防,还有人正在急忙打造大船,到处叮叮当当,一片忙碌。老远看见夏浔走来的身影,朱棣脸上便露出了笑容,他站定脚步,笑望着夏浔,然后他的笑容就一丝丝凝固在脸上

他看到夏浔身边还走着一个少女,当他看清那少女的容颜,意识忽然有些恍惚,他仿佛脱离了这战云密布的战场,回到了他十七八岁少年郎的年代,是的,那一年,他十七岁,她十五岁,看到她的第一眼,他就被这个十五岁的妩媚少女迷住了,从此两人双宿双栖,直到今天。

朱棣眨了眨眼,走在夏浔身边的这个少女,与那时的徐妃,依稀竟有七分相似,真的太像了

“殿下殿下”

夏浔到了面前,一连唤了两声,朱棣两眼发直地看着茗儿,还没回过神来。这也不怪他,上回见到小姨子的时候,茗儿还是个九岁的小淘气儿,女大十八变,这时再看见她,已经是个俊俏可人的大姑娘了,他哪敢冒冒失失的便上前认亲。

朱棣指着茗儿,有些迟疑地道:“杨旭,她这位姑娘是”

“大姐夫,你不认得我了么”

朱棣除了更显老了些,容颜与几年前区别并不大,再说夏浔都叫出口了,茗儿哪还不知他是哪个。茗儿欢欢喜喜地叫了一声,便跑到他的身边,下意识地就想去抱他手臂,可还没挨着他的衣袖,茗儿便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她飞快地瞟了眼夏浔,又收回手来,向朱棣盈盈福了一礼。

“啊妙锦茗儿么,竟然是你,哈哈,竟然真的是你”

朱棣又惊又喜,上下打量着她,啧啧赞叹:“这才几年啊,那个黄毛丫头居然哎呀呀,那时候你还跟个小豆丁儿似,个头儿也就到姐夫腰这么高吧,一眨眼都长这么大啦”

茗儿狠狠地送了他一个大白眼儿,娇嗔道:“谁有那么小呀,说我坏话,我告诉姐姐”

当着自己的心上人把自己说成小孩子,她当然不愿意了。说完这句话,茗儿飞快地瞟了一眼夏浔,心道:“他那时候就是见过我的,难怪难怪我那么认真地和他说话,他却把我当小孩子打发,他一直当我是小孩子么”

茗儿下意识地挺了挺酥胸。

“现在唯一堪虑者,便是战舰。”

朱棣与他们回到帐中,简短叙说彼此离后情形,马上便谈到了当下最棘手的问题,朱棣紧锁双眉道:“梅殷驻营淮安,按兵不动,依俺看来,那梅殷也是举棋不定,不知该不该在这个时候投靠本王,可俺若在长江北岸难以渡江,难保他不会改变心意,挥军来战。

还有中都凤阳,也有常驻守军六万,这支军队如今也是按兵不动观望着行色,一旦本王露出败绩或裹足不前,他们也会趁机出兵的,可这舰只实在难找啊,一般的小船不要说无法把兵力尽快运送过江,也无法同朝廷水师抗衡,眼下朝廷水师近八万大军,都督陈暄又是水师老将,甚受水师将士拥戴,军心严整,不容小觑。”

“陈暄”

夏浔神色一动,说道:“臣知道这个陈暄,因为他与徐大都督关系密切,也受了牵连,一直被剥夺军职,闲适在家,朝廷又起复他了么”

“不错”

夏浔想了想道:“殿下,咱们有没有招降陈暄的可能”

这一路上,降将不少,夏浔这一问,朱棣心中怦然一动,目不转睛地盯着夏浔,紧张地问道:“有此可能么”

夏浔道:“臣以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