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先请示了皇帝,才敢开路。
憋死打伤致死了人家老爹,还派人来吊丧,是很不地道的,如此行径,是让人难以忍受的。
然而皇太极忍了。
他不但忍了,还作出了出人意料的回应。
他用最高标准接待了袁崇焕的使者,好吃好喝招待,还搞了个阅兵式,让他们玩了yi个多月,走的时候还送了几匹马c几十只羊,并热情地向自己杀父仇人的使者微笑挥手告别。
这意味着,yi个比努尔哈赤更为可怕的敌人出现了。
懂得暴力的人,是强壮的,懂得克制暴力的人,才是强大的。
在下次战争到来之前,必须和平,这就是皇太极的真实想法。
袁崇焕也并非善类,对于这次谈判,他在给皇帝的报告中,做出了充分的解释:
“奴死之耗,与奴子情形,我已备得,尚复何求”
这句话的意思是,努尔哈赤的死讯,他儿子的情况,我都知道了,还有什么要求呢
谈来谈去,就谈出了这么个玩意。
谈判还是继续,到第二年天启七年正月,皇太极又派人来了。
可这人明显不上道,谈判书上还附了yi篇文章当年他爹写的七大恨。
但你要说皇太极有多恨,似乎也说不上,因为,就在七大恨后面,他还列上了谈判的条件,比如金银财宝,比如土地等等。
也就是想多要点东西嘛,还把死去的老爷子搬出来,实在辛苦。
袁崇焕是很幽默的,他在回信中,很有耐心地逐条批驳了努尔哈赤的著作,同时表示,拒绝你的yi切要求。这意思是,虽然你爸憋屈死了,我表示同情,但谈归谈,死人我也不买账。
过了yi月,皇太极又来信了,这哥们明显是玩上瘾了,他竟把袁崇焕批驳七大恨的理由,又逐条批驳了yi次,当然正事他也没忘了谈,这次他的胃口小了点,要的东西也减了半。
文字游戏玩玩是可以的,但具体工作还要干,在这yi点上,皇太极同志的表现相当不错,就在给袁崇焕送信的同时,他发动了新的进攻,目标是朝鲜。
天启七年1627正月初八,阿敏出兵朝鲜,朝军的表现相当稳定,依然是yi如以往地不经打,yi个月后平壤就失陷了,再过yi个月,朝鲜国王就签了结盟书,表示愿意服从后金。
朝鲜失陷,明朝是不高兴的,但不高兴也没办法,今天不同往日了,家里比较困难,实在没法拉兄弟yi把,失陷,就失陷了吧。
yi边谈判,yi边干这种事,实在太过分了,所以在来往的文书中,袁崇焕愤怒地谴责了对方的行径,痛斥皇太极没有谈判的诚意。
话这么说,袁崇焕也没闲着,他也很忙,忙着砌砖头。
自打宁远之战结束后,他就开始修墙了,打坏的重砌,没坏的加固。他还把几万民工直接拉到锦州,抢工期抓进度,短短几个月,锦州再度成为坚城。
此外,他还重新占领了之前放弃的大凌河c前屯c中后所c中右所,修筑堡垒,全面恢复关宁防线。
光修墙是不够的,为把皇太极彻底恶心死,他大量召集农民,只要来人就分地,yi文钱都不要,白送,开始大规模屯田,积累军粮。
yi边谈判,yi边干这种事,实在太过分了,所以在来往的文书中,皇太极愤怒地谴责了对方的行径,痛斥袁崇焕没有谈判的诚意。
到了天启七年1627五月,老头子的身后事办完了,朝鲜打下来了,锦州修起来了,防线都恢复了,屯田差不多了,双方都满意了。
打吧。
天启七年1627五月六日,皇太极率六万大军,自沈阳出发,进攻锦州,“宁锦大战”就此揭开序幕。
此时出战,并非皇太极的本意,老头子才挂了几个月,遗产分割c追悼会刚刚搞完,朝鲜又打了仗,实在不是进攻的好时候,但没办法,不打不行家里闹灾荒了。
天启七年,辽东受了天灾,袁崇焕和皇太极都遭了灾,紧缺粮食。
为解决粮食问题,袁崇焕决定,去关内调粮,补充军需。
为解决粮食问题,皇太极决定,去关内抢粮,补充军需。
没办法,吃不上饭啊,又没处调粮食,眼看着要闹事,与其闹腾我不如闹你们,索性就带他们去抢吧。
对于皇太极的这个打算,袁崇焕是有思想准备的,所以他擦亮了大炮,备齐了炮弹,静静等待着后金抢粮队到来。
宁远之战后,袁崇焕顺风顺水,官也升了,权也大了,声势如日中天,威信很高,属下十分服气。
不服气的人也是有的,比如满桂。
其实满桂和袁崇焕的关系是不错的,他之所以不服气,是因为另yi个人赵率教。
在宁远之战时,赵率教驻守前屯,打得最激烈的时候,满桂感觉要撑不住了,就派人给赵率教传令,让他赶紧派人增援。
可赵率教不去。
因为你吃不消,我也吃不消,yi共这么多人,你的兵比我还多,谁增援谁
所以不去。
当时情况危急,满桂倒也没有计较,仗打完了,想起这茬了,回头要跟赵率教算帐。
于是袁崇焕出场了,现在他是辽东巡抚,遇到这种事情,自然是要和稀泥的。
但是他万没有想到,这把稀泥非但没有和成,还把自己给和进去了。
因为满桂根本不买账,非但不肯了事,还把袁崇焕拉下了水,说他拉偏架。
原因在于,宁远之战前,满桂是宁远总兵,袁崇焕,是宁前道。满桂的级别比袁崇焕高,但根据以文制武惯例,袁崇焕的地位要略高于满桂。
战后,满桂升到了右都督,袁崇焕升到兵部侍郎兼辽东巡抚,按级别,袁崇焕依然不如满桂,但论地位,他依然比满桂高。
这就相当麻烦了,要知道,满桂光打仗就打了二三十年,他砍人头攒钱yi个五十两的时候,袁举人还在考进士,且他级别yi直比袁崇焕高,现在又是yi品武官,你个三品文官,我服从管理就不错了,瞎搅和什么
外加他又是蒙古人,为人比较直爽,毫不虚伪,说打,操家伙就上。至于袁崇焕,他本人曾自我介绍过:“你道本部院是个书生,本部院却是个将首”
于是来来往往,火花四射,袁崇焕随即表示,满桂才堪大用,希望朝廷加以重用随你怎么用,不要在这儿用。
满桂气得不行,又干不过袁崇焕巡抚有实权,就告到了袁崇焕的上司,新任辽东督师王之臣那里。
王之臣也是文官,所以也和稀泥,表示满桂也是个人才,你们都消停吧,都在关外为国效力。
按说和稀泥也就行了,但王督师似乎不甘寂寞,顺道还训袁崇焕几句,于是袁大人也火了,当即上书表示自己很累,要退休乞休。
王督师顿时火冒三丈,也上了奏疏,说自己要引退引避。
问题闹大了,朝廷亲自出马,使出了杀手锏还是和稀泥。
但朝廷毕竟是朝廷,这把稀泥的质量十分之高。
先是下了封文书,给两人上了堂历史课,说此前经抚不和指熊廷弼和王化贞,丢掉很多地方,你们要吸取教训,不要再闹了。
然后表示,你们两个都是人才,都不要走,但为防你们两个在yi起会互相死磕,特划定范围,王之臣管关内,袁崇焕管关外,有功yi起赏,有黑锅也yi起背,舒坦了吧
命令下来后,袁崇焕和王之臣都相当识趣,当即做出反应,表示愿意留任,并且同意满桂留任,继续共同工作。
不久之后,袁崇焕任命满桂镇守山海关,风波就此平息至少他自己这样认为。
然而这件小事,最终也影响了他的命运。
但不管有什么后遗症,至少在当时,形势是很好的,yi片大好。
满桂守山海关,袁崇焕守宁远c锦州,所有的堡垒都已修复完毕,所有的城墙都已加固,弹药充足,粮草齐备,剩下的只有yi件事张开怀抱等你。
五月十yi日,皇太极yi头扎进了怀抱。
他的六万大军分为三路,中路由他亲率,左路指挥莽古尔泰,右路指挥代善c阿敏,于同日在锦州城下会师,完成合围。
消息传到宁远城的时候,袁崇焕慌张了。他虽然做好了准备,预料到了进攻,却没有料到,会来得这么快。
锦州城的守将是赵率教。
袁崇焕尚且没有准备,赵率教就不用说了,看城下黑压压yi片,实在有点心虚,思考片刻后,他镇定下来,派两个人爬出城墙不能开门,去找皇太极谈判。
这两个人的到来把皇太极彻底搞迷糊了,老子兵都到城下了,你要么就打,要么投降,谈什么判
但愿意谈判,也不是坏事,他随即写了封回信,希望赵率教早日出城投降,奔向光明。
使者拿着书信回去了,皇太极就此开始了等待,下午没信,晚上没信,到了第二天,还是没信。
于是他向城头瞭望,看到明军在抢修防御工事。
这场战役中,赵率教是比较无辜的,其实他压根就不是锦州守将,只不过是恰好呆在那里,等守将到任,就该走人了,没想到皇太极来得太突然,没来得及走,被围在锦州了。四下yi打量,官最大的也就是自己了,无可奈何,锦州守将赵率教就此出场。
但细yi分析,问题来了,辽东兵力总共有十多万,山海关有五万人,宁远有四万人,锦州只有yi两万,兵力不足且不说,连出门求援的人都还没到宁远,怎么能开打呢
所以他决定,派人出城谈判,跟皇太极玩太极。
皇太极果然名不副实,对太极yi窍不通,白等了yi天,到五月十三日,想明白了,攻城。
六万后金军集结完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军旗招展,人山人海,等待着皇太极的指令。
皇太极沉默片刻,终于下达了指令:停止进攻。
皇太极是yi个不折不扣的好汉,好汉是不吃眼前亏的。
面对着城头黑洞洞的大炮,他决定,暂不进攻谈判。
他主动派出使者,要求城内守军投降,第yi次没人理他,第二次也没人理,到第三批使者的时候,赵率教估计是烦得不行,就站到城头,对准下面yi声大吼:
“要打就打,光说不顶用可攻不可说也”
皇太极知道,忽悠是不行了,只能硬拼,后金军随即蜂拥而上,攻击城池。
但宁远战役的后遗症实在太过严重,后金军看见大炮就眼晕,没敢玩命,冲了几次就退了,任上级骂遍三代亲属,就是不动。
皇太极急了,于是他坐了下来,写了yi封劝降信,派人送到城门口,被射死了,又写yi封,再让人去送,没人送。
无奈之下,他派人把这封劝降信射进了城里,毫无回音。
傻子都明白,你压根就攻不下来,你攻不下来,我干嘛投降
但皇太极似乎不明白这个道理,第二天,他又派了几批使者到锦州城谈判,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了回应,守军说,你要谈判,使者是不算数的,必须派使臣来,才算正规。
皇太极欣喜若狂,连忙选了两个人,准备进城谈判。
可是这两位仁兄走到门口,原本说好开门的,偏偏不开,向上喊话,又没人答应,总而言之无人理会,只好打转回家。
皇太极很愤怒,因为他被人涮了,但问题是,涮了他,他也没办法。
皇太极度过了失望的yi天,而即将到来的第二天,却会让他绝望。
清晨,正当皇太极准备动员军队攻城的时候,城内的使者来了,不但来了,还解释了昨天没开门的原因:不是我们不热情,实在天色太晚,不方便开门,您多见谅,今天白天再派人来,我们yi定接待。
皇太极很高兴,又派出了使臣,可是到了城下,明军依然不给开门。
这批使臣还比较负责,赖在城下就不走了,于是过了yi会,赵率教又出来喊了yi嗓子:
“你们退兵吧,我大明给赏钱自有赏”
就在皇太极被弄得几乎精神失常,气急败坏的时候,城内突然又派出了使者,表示谈可以,但不能到城里,愿意到皇太极的大营去谈判。
差点被整疯的皇太极接待了使者,并且写下了yi封十分有趣的书信。
这封书信并不是劝降信,而是挑战信,他在信中表示,你们龟缩在城里,不是好汉,有种就出来打,你们出yi千人,我这里只出十个人,谁打赢了,谁就算胜。你要是敢,咱们就打,要是不敢,就献出城内的所有财物,我就退兵。
所谓yi千人打不过十个人,比如yi千个手无寸铁的傻子打不过十个拿机枪的特种兵,yi千个平民打不过十个超人,都是很可能的。
在这点上,皇太极体现出游牧民族的狡猾,联系到他爹喜欢玩阴的,这个提议的真正目的,不过是引明军出战。
但书信送入城后,却迟迟没有反应,连平时出来吼yi嗓子的赵率教也没有踪影,无人搭理。
究其原因,还是招数太低级,这种摆明从三国演义上抄来的所谓激将法三国演义是后金将领的标准兵书,人手yi本,只有在三国演义上才能用。
皇太极崩溃了,要么就打,要么就谈,要谈又不给开门,送信你又不回,你他娘到底想怎么样
其实赵率教是有苦衷的,他本不想耍皇太极玩,可是无奈,谁让你来这么早,搞得老子走也走不掉,投降又说不过去,只好等援兵了,可是空等实在不太像话,闲来无事谈谈判,当作消遣仅此而已。
正月十六日,消遣结束,因为就在这yi天,援兵到达锦州。
得到锦州被围的消息后,袁崇焕十分焦急,他随即调派兵力,由满桂率领,前往锦州会战。援军的数量很少,只有yi万人。
六年前,在辽阳战役中,守将袁应泰以五万明军,列队城外,与数量少于自己的后金军决战,结果yi塌糊涂,连自己都搭了进去。
六年后,满桂带yi万人,去锦州打六万后金军。
他毫无畏惧,因为他所率领的,是辽东最为精锐的部队关宁铁骑。
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这支由辽人为主的骑兵训练有素,并配备精良的多管火器,作战极为勇猛,具有极强的冲击力,成为明末最强悍的武装力量。
在满桂带领下,关宁铁骑日夜兼程,于十六日抵达塔山附近的笊篱山。
按照战前的部署,援军应赶到锦州附近,判明形势发动突袭,击破包围。
然而这个构想被无情地打破了,因为就在那天,yi位后金将领正在笊篱山巡视莽古尔泰。
这次偶遇完全打乱了双方的计划,片刻惊讶后,满桂率先发动冲锋。
后金军毫无提防,前锋被击溃,莽古尔泰虽说比较蠢,打仗还算凑合,很快反应过来,倚仗人多,发动了反击,你来我往几个回合,不打了。
因为大家都很忙,莽古尔泰来巡视,差不多也该回去了,满桂来解围,但按目前形势,自己不被围进去就算不错,所以在短暂接触后,双方撤退,各回各家。
几乎就在满桂受挫的同yi时刻,袁崇焕使出了新的招数。
他写好了yi封信,并派人秘密送往锦州城,交给赵率教。
然而不幸的是,这封信被后金军半路截获,并送到了皇太极的手中。
信的内容,让皇太极极为震惊:
“锦州被围,但我已调集水师援军以及山海关c宣府等地军队,全部至宁远集结,蒙古援军也即将到来,合计七万余人,耐心等待,必可里应外合,击破包围。”
至此,皇太极终于知道了袁崇焕的战略,确切地说,是诡计。
锦州被围,援军就这么多,所以只能忽悠,但辽东总共就这么多人,大家心知肚明,所以忽悠必须从外地着手,什么宣府兵c蒙古兵等等,你说多少就多少,在这点上,袁崇焕干得相当好,因为皇太极信了。
五月十七日,他更改了部署。
三分之yi的后金军撤除包围,在外城驻防,因为据“可靠情报”,来自全国四面八方蒙古c宣府等的援军,过几天就到。
六万人都没戏,剩下这四万就可以休息了,在明军的大炮面前,后金军除了尸体,没有任何收获。
第二天,皇太极再次停止了进攻。
他又写了封信,用箭射入锦州,再次劝降。
对于他的这yi举动,我也无语,明知不可能的事,还要几次三番去做,且乐此不疲,到底什么心态,实在难以理解。
估计城内的赵率教也被他搞烦了,原本还出来骂几嗓子,现在也不动弹了,连忽悠都懒得忽悠他。
五月十九日,皇太极确信,自己上当了。
很明显,除了三天前和莽古尔泰交战的那拨人外,再也没有任何援兵。
但问题是,锦州还是攻不下来,即使皇太极写信写到手软,射箭射到眼花,还是攻不下来。
这样的失败是不能被接受的,所以皇太极决定,改变计划,攻击第二目标。
但在此之前,他打算再试yi次。
五月二十日,后金军发动了最后的猛攻。
在这几天里,日程是大致相同的,进攻,大炮,点火,轰隆,死人,撤走,抬尸体,火化,再进攻,再大炮,再点火,再轰隆,再死人,以此类推。
五月二十五日,皇太极再也无法忍受,使出最后的杀手锏撤退。
但他的撤退相当有特点,因为他撤退的方向,不是向后,而是向前。
他决定越过锦州,前往宁远,因为宁远,就是他的第二攻击目标。
经过审慎的思考,皇太极正确地认识到,自己面对的,是yi条严密的防线,锦州不过是这条防线上的yi点。
所有的防线,都有核心,要彻底攻破它,必须找到这个核心宁远。
只要攻破宁远,就能彻底切断锦州与关内的联系,明军将永远地失去辽东。
皇太极决定孤注yi掷,派遣少量兵力监视锦州,率大队人马直扑宁远,他坚信,自己将在那里迎来辉煌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