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魏忠贤没有妄自菲薄,因为他有yi个魏朝没有的优点:胆儿大。
作为曾经的赌徒,魏忠贤胆子相当大,相当敢赌。表现在客氏身上,就是敢花钱,明明没多少钱,还敢拼命花,不但拍客氏马屁,花言巧语,还经常给她送名贵时尚礼物,类似今天送法国化妆品,高级香水,相当有杀伤力。
这还不算,他隔三差五请客氏吃饭。吃饭的档次是“六十肴yi席,费至五百金”。翻译成白话就是,yi桌六十个菜,要花五百两银子。
五百两银子,大约是人民币四万多,就yi顿饭,没落太监魏忠贤的消费水平大抵如此。
人穷不要紧,只要胆子大,这就是魏忠贤公公的人生准则。其实这yi招到今天,也还能用,比如你家不富裕,就六十万,但你要敢拿这六十万去买个戒指求婚,没准真能蒙个把人回来。
外加魏太监不识字,看上去傻乎乎的,老实得不行,实在是宫中女性的不二选择,于是,在短短半年内,客氏就把老情人丢到脑后,接受了这位第三者。
然而在另外yi本史籍中,事情的真相并非如此。
几年后,yi个叫宋起凤的人跟随父亲到了京城。因为他家和宫里太监关系不错,所以经常进宫转悠,在这里他看到很多,也听到了很多。
几十年后,他把自己当年的见闻写成了yi本书,取名稗说。
所谓稗,就是野草。宋起凤先生的意思是,他的这本书,是野路子,您看了爱信不信,就当图个乐,他不在乎。
但就史料价值而言,这本书是相当靠谱的。因为宋起凤不是东林党,不是阉党,不存在立场问题,加上他在宫里混的时间长,许多事是亲身经历,没有必要胡说八道。
这位公正的宋先生,在他的野草书里,告诉我们这样yi句话:
“魏虽腐余,势未尽,又挟房中术以媚,得客欢。”
这句话,通俗点说就是,魏忠贤虽然割了,但没割干净。后半句儿童不宜,我不解释。
按此说法,有这个优势,魏忠贤要抢魏朝的老婆,那简直是yi定的。
能说话,敢花钱,加上还有太监所不及的特长,魏忠贤顺利地打败了魏朝,成为了客氏的新对食。
说穿了,对食就是谈恋爱,谈恋爱是讲规则的,你情我愿,谈崩了,女朋友没了,回头再找就是了。
但魏朝比较惨,他找不到第二个女朋友。
因为魏忠贤是个无赖,无赖从来不讲规则,他不但要抢魏朝的女朋友,还要他的命。天启元年1620,在客氏的配合下,魏朝被免职发配,并在发配的路上被暗杀。
魏忠贤之所以能够除掉魏朝,是因为王安。
作为三朝元老太监,王安已经走到了人生的顶点,现在的皇帝,乃至于皇帝他爹,都是他扶上去的,加上东林党都是他的好兄弟,那真是天下无敌,比东方不败猛了去了。
可是王安也有yi个致命的弱点喜欢高帽子。
高帽子,就是拍马屁。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真可谓是至理名言,无论这人多聪明,多精明,只要找得准,拍得狠,都不堪yi击。
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我们就知道,马屁,是有声音的。
但魏忠贤的马屁,打破了这个俗套,达到马屁的最高境界无声之屁。
每次见王安,魏忠贤从不主动吹捧,也不说话,只是磕头,王安不叫他,他就不去,王安不问他,他就不说话。王安跟他说话,他不多说,态度谦恭点到即止。
他不来虚的,尽搞实在的,逢年过节送东西,还是猛送,礼物yi车车往家里拉。于是当魏朝和魏忠贤发生争斗的时候,他全力支持了魏忠贤,赶走了魏朝。
但他并不知道,魏忠贤的目标并不是魏朝,而是他自己。
此时的魏忠贤已经站在了门槛上,只要再走yi步,他就能获取至高无上的权力。
但是王安,就站在他的面前。必须铲除此人,才能继续前进。
跟之前对付魏朝yi样,魏忠贤毫无思想障碍,朋友是可以出卖的,上级自然可以出卖,作为yi个无赖c混混c人渣,无时无刻,他始终牢记自己的本性。
可是怎么办呢
王安不是魏朝,这人不但地位高,资格老,跟皇帝关系好,路子也猛,东林党的杨涟c左光斗都经常去他家串门。
要除掉他,似乎绝无可能。
但是魏忠贤办到了,用yi种匪夷所思的方式。
天启元年1620,司礼监掌印太监卢受因为犯了事,被罢免了。
在当时,卢受虽然地位高,势力却不大,所以这事并不起眼。
王安,正是栽在了这件并不起眼的事情上。
前面讲过,在太监里面,最牛的是司礼太监,包括掌印太监yi人,秉笔太监若干人。
作为司礼监的最高领导,按照惯例,如职位空缺,应该由秉笔太监接任。在当时而言,就是王安接任。
必须说明,虽然王安始终是太监的实际领导,但他并不是掌印太监,具体原因无人知晓。可能是这位仁兄知道枪打出头鸟,所以死不出头,想找人去顶缸。
但这次不同了,卢受出事后,最有资历的就剩下他,只能自己干了。
但魏忠贤不想让他干,因为这个位置太过重要,要让王安坐上去,自己要出头,只能等下辈子了。
可是事实如此,生米做成了熟饭,魏忠贤无计可施。
王安也是这么想的,他打点好yi切,并接受了任命。按照以往的惯例,写了yi封给皇帝的上疏。主要意思无非是我无才无能,干不了,希望皇上另找贤能之类的话。
接受任命后,再写这些,似乎比较虚伪,但这也是没办法,在我们这个有着光荣传统的地方,成功是不能得意的,得意是不能让人看见的。
几天后,他得到了皇帝的回复:同意,换人。
王安自幼入宫,从倒马桶干起,熬到了司礼监,yi向是现实主义者,从不相信什么神话。但这次,他亲眼看见了神话。
写这封奏疏,无非是跟皇帝客气客气,皇帝也客气客气,然后该干嘛干嘛,突然来这么yi杠子,实在出人意料。
但更出人意料的是,没过多久,他就被勒令退休,彻底赶出了朝廷。而那个他亲手捧起的朱由校,竟然毫无反应。
魏忠贤,确实是yi个聪明绝顶的人,在苦思冥想后,他终于找到了这个不是机会的机会:你要走,我批准,实在是再自然不过。
但这个创意的先决条件是,皇帝必须批准,这是有难度的。因为皇帝大人虽说喜欢当木工,也没啥文化,但要他下手坑捧过他的王公公,实在需要yi个理由。
魏忠贤帮他找到了这个理由:客氏。
乳母c保姆c外加还可能有yi腿,凭如此关系,要他去办掉王公公,应该够了。
王安失去了官职,就此退出政治舞台,凄惨离去。此时他才明白,几十年的宦海沉浮,尔虞我诈的权谋,扶植过两位皇帝的功勋,都抵不上yi个保姆。
心灰意冷的他打算回去养老,却未能如愿。因为yi个人下定决心,要斩草除根,这人不是魏忠贤。
以前曾有个人问我,在整死岳飞的那几个人里,谁最坏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秦桧。
于是此人脸上带着欠揍的表情,微笑着对我说,不对,是秦桧他老婆。
我想了yi下,对他说:你是对的。
我想起了当年读过的那段记载,秦桧想杀岳飞,却拿不定主意干不干,于是他的老婆,李清照的表亲王氏告诉他,yi定要干,必须要干,不干不行,于是他干了。
魏忠贤的情况大致如此,这位仁兄虽不认朋友,倒还认领导,想来想去,对老婆客氏说,算了吧。
然后,客氏对他说了这样几句话:
“移宫时,对外传递消息,说李选侍挟持太子的,是王安;东林党来抢人,把太子拉走的,是王安;和东林党串通,逼李选侍迁出乾清宫的,还是王安。此人非杀不可”
说这句话的时候,她的表情十分严肃,态度十分认真。
女人比男人更凶残,信乎。
魏忠贤听从了老婆的指示,他决定杀掉王安。
这事很难办,皇帝大人比魏忠贤厚道,他固然不用王安,却绝不会下旨杀他。
但在魏忠贤那里,就不难办了。因为接替王安,担任司礼监掌印太监的,是他的心腹王体乾,而他自己,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东厂提督太监,大权在握,想怎么折腾都行,反正皇帝大人每天都做木匠,也不大管。
很快,王安就在做苦工的时候,发生了意外,夜里突然就死掉了,后来报了个自然死亡,也就结了。
至此,魏忠贤通过不懈的无耻和卑劣,终于掌握了东厂的控制权,成为了最大的特务。皇帝的往来公文,都要经过他的审阅,才能通过,最少也是yi言八鼎了。
然而,每次有公文送到时,他都不看,因为他不识字。
在文盲这yi点上,魏忠贤是认账且诚实的,但他并没有因此耽误国家大事,总是把公文带回家,给他的狗头军师们研究,有用的用,没用的擦屁股垫桌脚,做到物尽其用。
第十五章 道统
入宫三十多年后,魏忠贤终于走到了人生的高峰。
但还不是顶峰。
战胜了魏朝,除掉了王安,搞定了皇帝,但这还不够,要想成为这个国家的真正统治者,必须面对下yi个,也是最后yi个敌人东林党。
于是,在成为东厂提督太监后不久,魏忠贤经过仔细思考c精心准备,对东林党发动攻击。
具体行动包括,派人联系东林党的要人,包括刘yi璟c周嘉谟c杨涟等人,表示自己刚上来,许多事情还望多多关照,并多次附送礼物。
此外,他还在公开场合,赞扬东林党的某些干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更让人感动的是,他多次在皇帝面前进言,说东林党的星是国家难得的人才,工作努力认真,值得信赖,还曾派自己的亲信上门拜访,表达敬意。
除去遭遇车祸失忆,意外中风等不可抗力因素,魏忠贤突然变好的可能性,大致是0,所以结论是,这些举动都是伪装。在假象的背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这个不可告人的秘密就是:魏忠贤想跟东林党做朋友。
有必要再申明yi次,这句话我没有写错。
其实我们这个国家的历史,yi向是比较复杂的。所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能凑合就凑合,能糊弄就糊弄。向上追溯,真正执着到底,绝不罢休的,估计只有山顶洞人。
魏忠贤并不例外,他虽然不识字,却很识相。
他非常清楚,东林党这帮人不但手握重权,且都是读书人,其实手握重权并不可怕,书呆子才可怕。
自古以来,读书人大致分为两种,yi种叫文人,另yi种叫书生。文人是“文人相轻”,具体特点为比较无耻外加自卑。你好,他偏说坏;你行,他偏说不行;胆子还小,平时骂骂咧咧,遇上动真格的,又把头缩回去,实在是相当之扯淡。
而书生的主要特点,是“书生意气”,表现为二杆子加yi根筋。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认死理,平时不惹事,事来了不怕死。关键时刻敢于玩命,文弱书生变身钢铁战士,不用找电话亭,不用换衣服,眨眼就行。
当年的读书人,还算比较靠谱,所以在东林党里,这两种人都有,后者占绝大多数,形象代言人就是杨涟,咬住就不撒手,相当头疼。
这种死脑筋,敢于乱来的人,对于见机行事c欺软怕硬的无赖魏忠贤而言,实在是天然的克星。
所以魏忠贤死乞白赖地要巴结东林党,他实在是不想得罪这帮人。这世道,大家都不容易,混碗饭吃嘛,我又不想当皇帝,最多也就是个成功太监,你们之前跟王安合作愉快,现在我来了,不过是换个人,有啥不同的。
对于魏忠贤的善意表示,东林党的反应是这样的:上门的礼物,全部退回去,上门拜访的,赶走。
最不给面子的,是星。
在东林党人中,魏忠贤最喜欢星,因为星和他是老乡,容易上道,所以他多次拜见,还人前人后,逢人便夸赵老乡如何如何好。
可是赵老乡非但不领情,拒不见面。有yi次,还当着很多人的面,针对魏老乡的举动,说了这样yi句话:宜各努力为善。
联系前后关系,这句话的隐含意思是,各自干好各自的事就行了,别动歪心思,没事少烦我。
魏忠贤就不明白了,王安你们都能合作,为什么不肯跟我合作呢
其实东林党之所以不肯和魏忠贤合作,不是因为魏忠贤是文盲,不是因为他是无赖,只是因为,他不是王安。
没有办法,书生都是认死理的。虽然从本质和生理结构上讲,王安和魏忠贤实在没啥区别,都是太监,都是司礼监,都管公文,但东林党yi向是做熟不如做生,对人不对事,像魏忠贤这种无赖出身,行为卑劣的社会垃圾,他们是极其鄙视的。
应该说,这种思想是值得尊重的,值得敬佩的,却是绝对错误的。
因为他们并不知道,政治的最高技巧,不是你死我活,而是妥协。
魏忠贤愤怒了,他的愤怒是有道理的,不仅是因为东林党拒绝合作,更重要的是,他感觉自己被鄙视了。
这个世上的人分很多类,魏忠贤属于江湖类,这种人从小混社会,狐朋狗友yi大串,老婆可以不要,女儿可以不要,只有面子,是不能不要的。东林党的蔑视,给他那污浊不堪的心灵以极大的震撼,他痛定思痛,幡然悔悟,毅然做出了yi个决定:
既然不给脸,那就撕破脸吧
但魏公公很快就发现,要想撕破脸,yi点也不容易。
因为他是文盲。
解决魏朝c王安,只要手够狠,心够黑就行,但东林党不同,这些人都是知识分子,至少也是个进士,擅长朝廷斗争,这恰好是魏公公的弱项。
在朝廷里干仗,动刀动枪是不行的,yi般都是骂人打笔仗,技术含量相当之高,多用典故成语,保证把你祖宗骂绝也没yi脏字,对于字都不识的魏公公而言,要他干这活,实在有点勉为其难。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斗争,不至于被人骂死还哈哈笑,魏公公决定找几个助手,俗称走狗。
最早加入,也最重要的两个走狗,分别是顾秉谦与魏广微。
顾秉谦,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坏人。
此人翰林出身,学识过人,无耻也过人,无耻到魏忠贤没找他,他就自己上门去了。
当时他的职务是礼部尚书,都七十yi了,按说干几年就该退休,但这孙子偏偏人老心不老,想更进yi步,大臣又瞧不上他,索性投了太监。
改变门庭倒也无所谓,这人最无耻的地方在于,他干过这样yi件事:
有yi次为了升官,顾秉谦先生不顾自己七十高龄,带着儿子登门拜访魏忠贤,说了这样yi段话:
“我希望认您做父亲,但又怕您觉得我年纪大,不愿意,索性让我的儿子给您做孙子吧”
顾秉谦,嘉靖二十九年1550生,魏忠贤,隆庆二年1568出生。顾秉谦比魏忠贤大十八岁。
无耻,无语。
魏广微,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可好可坏的人。
魏广微的父亲,叫做魏允贞,魏允贞有yi个最好的朋友,叫做星。
万历年间,魏允贞曾当过侍郎。他和星的关系很好,两人曾有八拜之交,用今天话说,是拜过把子的把兄弟。
魏广微的仕途比较顺利,考中翰林,然后步步高升,天启年间,就当上了礼部侍郎。
按说这个速度不算慢,可魏先生是个十分有上进心的人,为了实现跨越性发展,他找到了魏忠贤。
魏公公自然求之不得,仅过两年,就给他提级别,从副部长升到部长,并让他进入内阁,当上了大学士。
值得表扬的是,魏广微同志有了新朋友,也不忘老朋友。上任之后,第yi件事就去拜会父亲当年的老战友星。
但星没有见他,让他滚蛋的同时,送给了他四个字:
“见泉无子”
魏广微之父魏允贞,字见泉。
这是yi句相当狠毒的话,你说我爹没有儿子,那我算啥
魏广微十分气愤。
气愤归气愤,他还是第二次上门,要求见星。
星还是没见他。
接下来,魏广微做出了yi个出人意料的举动,他又去了。
魏先生不愧为名门之后,涵养很好,当年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卖命,也就三次,魏广微不要赵大人卖命,吃顿饭聊聊天就好。
但星还是拒而不见。
面对着紧闭的大门,魏广微怒不可遏,立誓,与星势不两立。
魏广微之所以愤怒,见不见面倒是其次,关键在于星坏了规矩。
当时的星,是吏部尚书,人事部部长,魏广微却是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虽说两人都是部长,但魏广微是内阁成员,相当于副总理,按规矩,赵部长还得叫他领导。
但魏大学士不计较,亲自登门,还三次,您都不见,实在有点太不像话。
就这样,这个可好可坏的人,在星的无私帮助下,变成了yi个彻底的坏人。
除了这两人外,魏忠贤的党羽还有很多,如冯铨c施凤来c崔呈秀c许显纯等等,后人统称为:五虎c五彪c十狗c十孩儿,光这四拨人加起来,就已有三十个。
这还是小儿科,魏公公的手下,还有二十孩儿c四十猴孙c五百义孙,作为yi个太监,如此多子多孙,实在是有福气。
我曾打算帮这帮太监子孙亮亮相,搞个简介,起码列个名,但看到“五百义孙”之类的字眼时,顿时失去了勇气。
其实东林党在拉山头c搞团体等方面,也很有水平。可和魏公公比起来,那就差得多了。
因为东林党的入伙标准较高,且渠道有限:要么是同乡乡党,同事同科进士,要么是座主师生关系,除个别有特长者外如汪文言,必须是高级知识分子进士或翰林,还要身家清白,没有案底贪污受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