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明朝那些事儿 第 78 部分阅读

“明天,你送六钱银子到兵部。”

说完就去了。

这是yi句看上去十分无厘头的话,也是威名赫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海瑞先生的唯yi遗嘱。

这句话的来由是这样的:由于当年没有暖气,每逢冬天,兵部就会给各部的高级官员送柴火钱,数量也不多。

而在他死之前的那天,兵部送来了柴火钱,而经其本人测量,多给了六钱银子。

这yi次,我是彻底无语了。

在海瑞死后,他的好友佥都御史王用汲来为他收尸。遍寻海瑞的住处后,他只找到了几件打着补丁的破衣服,和几口装着破衣服的破箱子。

为官三十年,二品正部级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海瑞,这就是他的全部财产。

在听说海瑞的死讯后,南京城出现了yi幕前所未有的场景:男女老幼无论见过海瑞与否,都在家自发为他守孝,嚎啕大哭。出殡的时候,据说为他送葬的人排了上百里,整整yi日,无人离去。

人民,只有人民,能公正地评价yi个人。

如何评论这位传奇人物,实在是yi个难题,对的说了,不对的也说了,现在要搞个总结,实在谈何容易。

在名著围城中,钱钟书先生借用别人之口,对那位命运多变的主人公方鸿渐做出了这样yi个评价:

你是个好人,却并无用处。

我想,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海瑞。

在黑暗之中的海瑞,是yi个无助的迷路者。

第三件事,才是yi切的关键所在。

自万历十四年1586十yi月起,yi贯勤奋的万历皇帝突然变了。

他开始消极怠工,奏疏不及时批示,上朝也是有yi天没yi天,大臣询问,得到的答案是:最近头晕眼黑,力乏不兴。

既然身体不舒服,那就歇会吧,在当时的内阁首辅申时行看来,这不过是个生理问题。不久之后,没准还要陪这位仁兄去天坛拉练,等yi等就是了。

yi直等到死,他也没能等到这个机会。

到万历十五年1587,万历兄算是彻底不干了,不但不上朝,除了内阁大臣外,谁也不想见,每天闷在宫里,鬼知道在干些什么,他的爷爷嘉靖皇帝怠工二十多年,看这个势头,这孙子打算打破这yi纪录。

事实上,他确实做到了。

在明代历史中,有很多疑团,比如建文帝之谜,比如明武宗之死,对于这类问题,我yi向极有兴趣,研究之后,多少也能略得yi二,只有这个迷题,我始终未能解开。

为什么那个热血青年会突然变成懒汉为什么偏偏是这个时候为什么偏偏是这种举动

yi般说来,人性的突然转变,往往是因为受了某种较大的刺激,那么到底是什么刺激在万历十五年的深宫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以上问题,本人全然不知。

我唯yi知道的是,自此之后,大明帝国进入了yi个奇怪的状态,迷yi般的万历王朝正式拉开了序幕,无数场精彩的好戏即将上演。

闪电战

万历十五年1587,万历皇帝消停了,但这对于老百姓而言,未尝不是yi件好事不动总比乱动好,只是大臣们有点意见,毕竟每天都见不到领导内阁大臣除外,伤心总是难免,不过到目前为止,也还没闹出什么大事。

平静,yi切都显得那么平静。

四年之后,平静被打破,因为yi封不起眼的奏疏。

万历十九年1591八月,福建巡抚赵参鲁奏报:

根据琉球使节反映,近日突然出现上百来历不明者,前往琉球朝鲜yi带收购海图以及船只草图,并大量收购木材火药,用途不明。

在当时,每天送往朝廷里的奏疏多达几百封,基本上都由内阁批改皇帝已经不干活了,和什么水灾民变比起来,这件事情实在太小,于是它很快就被埋入了公文堆中。

两个月后,浙江巡抚奏报:

近日获报确知,倭酋平秀吉于北九州肥前国荒野之上修筑城池,规模甚大,余情待报。

上yi封大家都看得懂,这yi封就需要翻译了。

所谓倭,就是日本,所谓酋,就是头头,所谓平秀吉,就是丰臣秀吉。

具体说来,是日本的头头丰臣秀吉在北九州的荒野上修了yi座城池。

这实在是yi条太不起眼的新闻,所以很快它也被埋入了纸堆。

顺便说yi句,丰臣秀吉修建的那座城池现在还在,而且还比较有名名古屋。

今天的名古屋是日本的重要城市,关西地区的经济交通中心,但在当时,修建这座城池,只有yi个缘由。

当这座城池建好的时候,站在城楼的最高点,就可以清晰地看到yi个地点朝鲜海峡。

这是两条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信息,所以无人关注,但当它们联系到yi起的时候,事情已经不可挽回。

万历二十年1592五月二十四日,水落石出。

五月二十六日,辽东巡抚紧急奏报:

“急报前日二十四日,倭贼自釜山登陆,进攻朝鲜,陆军五万余人,指挥官小西行长,水军yi万余人,指挥官九鬼嘉隆,藤堂高虎,水陆并进,已攻克尚州,现向王京汉城挺进,余者待查。”

六月十三日,辽东巡抚急报:

“急报已探明,倭军此次进犯,分九军,人数共计十五万八千七百余人,倾国而来,倭军第yi军小西行长,第二军加藤清正,第三军黑田长政已于昨日十二日分三路进逼王京,朝军望风而逃,王京失陷。朝鲜国王李昖逃亡平壤,余者待查。”

七月五日,辽东巡抚急报:

“十万火急七月三日,倭军继续挺进,抵近平壤,朝军守将畏敌贪生,打开城门后逃之夭夭,平壤已失陷,朝鲜国王李昖逃往义州。”

七月十六日,兵部尚书石星奏报:

“自倭贼入侵之日起,至今仅两月,朝鲜全境八道已失七道,仅有全罗道幸保。朝军守将无能,士兵毫无战力,yi触即溃,四散而逃,现倭军已进抵江鸭绿江边,是否派军入朝作战,望尽早定夺。”

最危急的时刻到了。

第十三章 野心的开始

答案已经揭晓,原因却发生在七年之前。

万历十三年1585,当万历兄步行拉练到天坛的时候,几千里外的日本正在闹腾yi件大事。

丰臣秀吉在京都接受了日本天皇的册封,成为了日本的最高官员关白相当于丞相,长达二百余年的战国时代终于结束了。

日本是yi个比较喜欢折腾的国家,天皇是挂名的,说话算数的是幕府的将军,换句话说,是手里有兵的人。但自1467年起,由于内部胡搞乱搞,将军失去了对全国的控制,这下子热闹了。

日本的管理体制,天皇下面是将军,将军下面是大名,也就是各地的诸侯,既然天皇没屁用,将军又过了期,就轮到大名说话了。

所谓大名,也没个谱,在那年头,只要你有兵有地盘,就是大名,日本国家不大,闹事的人却多,转瞬之间冒出来几十个大名,个个有名有姓,占山为王,什么羽前羽后,越前越后,土佐中国,上总下总全都是日本地名,看起来好似广阔,其实许多地方也就是个县城。

说句寒酸话,日本历史中大书特书的所谓战国时代,也就是几十个县长个别还是乡长打来打去的历史,更讽刺的是,最后统yi县长们的,竟然是个农民。

丰臣秀吉,原名木下藤吉郎,本来在乡下种地,后来种不下去了,就出去做小生意,正好到处打仗,他就去参了军,在县长大名织田信长的手下混碗饭吃。

偏巧这人种地做生意都不行,打仗谋略倒是yi把好手,从小兵干起,步兵队长,步兵大队长,家老,部将,yi级级地升,最后成为了织田县长的第yi亲信,由于这人长得很丑,和猿猴有几分神似,所以织田县长给他取了个外号猴子。

当时织田县长已经统yi了大半个日本,如无意外,等到其他县长们被解决完,织田兄去当将军,猴子兄应该也能混个县长干干。

可是猴子的运气实在太好,1582年,织田县长在寺庙休息的时候,被yi个叫明智光秀的手下给干掉了,据说是因为当晚织田县长嫌送上来的鱼臭,把明智乡长给骂了yi顿,于是乡长yi怒之下,把县长干掉了就为这么个破事,心理实在太过阴暗。日本史称“本能寺之变”。

此时木下藤吉郎已经改名了,他先改叫木下秀吉,现在叫羽柴秀吉最后又改成丰臣秀吉,日本人的观念是有奶就是娘,改个把名字那是家常便饭,不用奇怪。

这位羽柴乡长正在攻击中国日本地名地带的毛利县长,得到消息后十分镇定,密不发丧,连夜撤军回援,日本史称“中国大回转”。

回去之后,羽柴乡长和明智乡长打了yi仗,把明智乡长打败了,此后他又再接再厉,在贱岳日本地名击败了最强的竞争对手柴田胜家,获得了织田县长的全部地盘,史称“贱岳之战”。

在和柴田乡长的战斗中,羽柴乡长的军队中涌现出了七名优秀的将领,他们作战勇敢,后来被统称为“贱岳七支枪”。

顺便提yi下,本人曾经考证过,这七个人中,有几位在战场上中使的是刀,如此说来叫贱岳把刀似乎也可以,不过人家说是枪那就叫枪吧。

之所以提到这件事,是因为这七支枪里的五支,和后来那场惊天动地的战争有着莫大的关系。

此后,羽柴乡长更是yi发不可收拾,陆续打平其余县长,最终统yi日本,搞定了天皇,改名为丰臣秀吉,并自称为太阁。

丰臣秀吉这个人,内心相当相当之阴暗,自打成功当上乡长,他就yi直对天感叹,俺怎么呆在了日本,在他看来,像自己这样的天才,征服个把县城实在显不出威风,只有统yi全世界,才能体现个人价值。

当然,猴子兄的目的只限于征服朝鲜,中国,印度及东南亚,这并非他太过谨慎,实在是因为他yi天到晚呆在岛上,地理知识有限,不知道什么法国德国,对他而言,世界就那么几个国家而已。

其实丰臣兄并非特例,事实证明,日本国yi向盛产心理阴暗之变态者,后来的如近卫文磨c东条英机之流,都是yi路货,在他们的心中,从没有什么和平发展之类的概念,总觉得别人的比自己的好,抢劫的比生产的好,而他们的世界观,也有着惊人的yi致:

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

从爷爷开始,到孙子,再到孙子的孙子,这帮孙子几百年来窝在岛上,做着同yi个梦,却始终不醒,实在是难能可贵。

而丰臣秀吉,就是这些孙子中的极品。

丰臣秀吉在统yi日本之后,嘴边开始念叨这样yi句话:

“在我生存之年,誓将唐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

这里的唐,就是指明朝。因为唐朝时候,日本向中国派遣了很多留学生,带走了很多技术c文化,甚至政治制度,所以日本人yi直称中国为唐。

几百年前,无私之援助,全力之支持,只换来今天的野心c杀戮和侵略,所以同志们务必要记住yi个道理:

扶贫,是要看对象的。

但要占据中国,必须征服朝鲜,于是他开始和朝鲜国王李昖谈判,要求他们让路,帮助自己进攻明朝。

当时的朝鲜并不是独立国家,而是明朝的属国,国王要向大明皇帝称臣,称明朝为天朝,称明军为天兵。但凡国王即位,册立世子,甚至娶老婆,都要事先向明朝报批,获得批准之后才能做。

所以虽然这位李昖国王是个比较糊涂的人,关键问题上还把握得住,严辞拒绝了日本使臣。

既然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丰臣秀吉随即决定:先攻朝鲜,再占中国

可他还没壮志凌云几分钟,就得知了yi个消息,他的养子丰臣秀次反对进攻朝鲜,理由固然是世界和平,大众平安之类的话,但丰臣秀吉明白,这位养子是不想去卖命。

于是他灵机yi动,写了yi张纸条,派人交给了丰臣秀次。

这张纸条充分地证明了yi点:丰臣秀吉已彻底疯狂。

因为上面只写了这样yi句话:

五年之内必定攻下明国,到时你就是明国的关白

但事实证明,他的疯狂也是有理由的。

客观地讲,丰臣秀吉是yi个奇才。他以庶民出身,苦熬几十年,最终yi统日本,绝非寻常人物,而且此人在日本国内,向来以谋略出名,从不打无把握之战,战国时期曾亲自指挥过几十次战役,除掩护撤退的必败之战外,他只输过yi次。

顺便提yi下,他唯yi战败的那yi次,对手叫德川家康。

而在决心打这yi仗之前,丰臣秀吉已经考虑了很久。

日本人的yi个最大特点是做事认真,比如在后来中日甲午战争之前,他们向中国派出了大量间谍,拍摄了很多照片,北洋舰队每条船的吨位,人员,指挥官,炮口直径,缺点,日军都有详细的记录。

而在抗日战争开始前,其工作更是无以伦比,所有中国少将以上的军官,他们都有细致的档案留存,其个人特点c作战方式甚至生活习惯都yi清二楚,更为可怕的是,他们绘制的中国地图,比中国人自己绘制的还要准确,连yi个山丘,yi口井都标得极为清晰。当年阎锡山的部队伏击日军后,既不抓俘虏,也不扛弹药,第yi要务就是开始找日军军用地图拿回去自己用。

而yi贯小心谨慎的丰臣秀吉之所以如此自信,是因为他想不自信都不行:

当时的日本,刚刚实现和平统yi,在此之前,国内已经打了yi百多年的仗,用今天的话说,打仗已经成了yi种生活时尚,有些武士家吃饭的时候,yi手拿筷子,另yi只手都握着刀,只要外面招呼yi声,立马就抄家伙出去砍人。

而且这帮人打仗极其勇敢,每次作战都要争先锋首先发起冲锋者,还经常为此发生纠纷,没有当上先锋愤然自杀的,也不在少数。

总而言之,这是yi帮亡命之徒。

相信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当时的日本,军队装备已经十分先进,为了打赢对手,他们纷纷进口先进武器,大刀长矛之类的玩意已不吃香了,大名们纷纷长枪换鸟枪,鸟枪换大炮,加上还有汪直这类的军火贩子yi个劲地往日本倒腾武器,到战国末期,日本已拥有了大规模的火枪部队。

在战术方面,日军也有相当的进步,公元1575年,织田信长在长筱发起了yi场决定性的战役。对手是号称战国第yi诸侯武田信玄的儿子武田胜赖,其部队以骑兵为主,使用孙子兵法四如真言“风林火山”为军旗,战斗力极为强劲,在骑兵对决无法取胜的情况下,织田信长冥思苦想,创造性地发明了三线战术日语:三段击。

关于这yi战术,之前已经介绍过了,由于火枪部队射程有限,且装弹药需要时间,故将部队分为三线,yi线开枪,二三线装子弹,形成持续火力,对骑兵有较大杀伤力。

虽说早在两百多年前,明军开国将领沐英就曾首创这yi战术,但至少在日本,织田县长还是有专利权的,而且和后来使用同yi战术的普鲁士腓特烈二世相比,他也还早了yi百多年。

整体看来,日军的战斗力c军事装备c战术水平已经达到了yi个相当高的程度,高到丰臣秀吉足以为之而自豪。

相对而言,日本的对手就有点疲软了。

朝鲜自李成桂光荣革命,成立李氏王朝后,基本就没打过什么仗,所谓“两百年平宁之世,民不知兵”,部队也就是个混饭吃的地方,军事素质极差,连民兵都不如。

虽说在军事上朝鲜十分差劲,但搞起政治斗争来,那是yi点也不消停。与明朝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时的朝廷内部,分成两大派,分别叫做“东人党”和“西人党”,闹了yi段之后,东人党又分裂成“南人派”和“北人派”,东南西北都来齐了,足可以凑yi桌麻将。

大体就是如此,反正朝鲜是乱得yi塌糊涂,指南打北,不是东西。这么个状况,想让人家不动你,实在是有点难。

而日本的另yi个对手,中国,就比较有趣了。

由于没有电报和照相机,加上当年日本穷,衣服也很土,想派间谍混入中国,很有可能被当成盲流遣返,所以关于中国的情报,来源大都要靠倭寇。

而对丰臣秀吉影响最大的,无疑是这样yi段对话。

那是在1585年,丰臣秀吉刚刚当上关白后不久,无意之中见到yi个人,此人姓名不详,曾在汪直海盗有限公司工作过,为了解明朝实力,他找这人谈了几次话,询问明军实力。

该仁兄是这样回答的:

“当年,我曾经跟着三百多人,到福建抢劫yi年,所向披靡,无人可挡,最后平安而回。”下福建过yi年,全甲而归

吹完了,这位兄弟还搞了个评论:

“明朝很害怕日本,若日军进攻,就会如同大水崩沙,利刀破竹,无坚不摧。”唐畏日如大水崩沙,利刀破竹,何城不催

除此之外,他还痛斥了明朝的政治,官员贪污,老百姓流离失所,老百姓胆小怕事等等情况,总之,明朝就是yi软柿子,不捏都会烂。

丰臣秀吉大喜,于是他信了。

应该说,这位兄弟说的可能还是真话,yi般说来,去当倭寇的,不太可能是良民,大都是些社会最底层的流氓无产者,对政府不满,那是很自然的。

至于所谓打劫yi年安然无恙,也可能是真的,倒不是他有多厉害,明军有多无能,而是倭寇这yi行本来就是游击事业,打yi枪换yi个地方,要真建立个根据地之类的玩意,几天也就没了。

唯yi算得上有问题的,估计就是最后几句话了,所谓大水崩沙,利刀破竹,事实证明之后确实如此,不过就是换了个主语而已。

但必须承认,丰臣对中国形势的判断大致是正确的,当时的中国,已经没有开国时期的朝气,思想混乱,组织混乱,吏治,除了几支戚家军那样的模范军队,其余的所谓卫所部队,由于长官吃空额,且无人抓训练,基本都变成了农民部队除了种田,啥也不会。

用战斗经验丰富,基本不怕死的士兵,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战术,去进攻政治,喜欢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