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明朝那些事儿 第 65 部分阅读

而更严重的问题是,你派人去打仗,自然要管饭,但是为了确保行动迅捷,当初抵达宁海的时候,他的戚家军只带了三天干粮,此时已经是第三天,军中即将断粮。

所以眼前的问题十分棘手:战况危急,距离很远,没有饭吃。

然而戚继光找到了yi个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下达了命令:全军奔袭,台州开饭

变阵

就在胡守仁结束新河战斗,大开酒宴庆祝胜利的那yi夜,戚继光正率军向台州挺进,敌军已经抵达台州,拂晓就会发动进攻,而这个夜晚,是他唯yi的时间,也是唯yi的机会。

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二十七日,经过yi晚上的奔袭,戚继光率军挺进yi百yi十里,终于在黎明时分抵达台州城,而此时敌军距离台州还有两里。

时间刚刚好,刚刚好。

然而当戚继光命令部队继续前进的时候,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yi向听话的部下们竟然抗命了。

义乌的兄弟们罢工了,你老人家说好晚上跑路,到了台州就能吃饭,现在又出尔反尔,yi定要先打仗,虽说我们实诚,你也不能这么忽悠人吧。

事实证明戚继光是有远见的,当年他费尽心思yi定要挑老实人,为的就是今天。他不慌不忙地站出来,讲了yi堆民族大义,国家兴亡之类的话,竟然把当兵的说得热泪盈眶,然后他当众叫出了炊事班,让他们拿着从城里取出的粮食,开始准备做饭,并做出了庄严的承诺:敌人在前面,饭在这里,打完仗,就吃饭

于是士兵们顶着微亮的天空继续前进了,支持他们前进的,是yi个极为朴素的念头:打死倭寇,就能吃饭。

在离城两里的花街,自以为得计的倭寇终于遇上了戚家军,吃惊之余,他们惊恐地发现,这群敌人的表情十分凶狠,眼睛冒绿光,似乎恨不得吃了自己可以理解。

yi边要抢劫,yi边要吃饭,大家都很急,于是二话不说就开打。

如之前yi样,戚继光又摆出了鸳鸯阵,倭寇们则排出yi字阵迎战。所谓yi字阵,就是yi字排开,实在说不上有多高明,然而意外发生了,戚家军虽然取得了优势,砍杀了很多敌人,却未能如以往yi样,迅速击溃敌军。

在后方观战的戚继光也很纳闷,但片刻之间,他已然找到了原因地形。

鸳鸯阵是yi个威力强大的阵型,但毕竟有十yi个人,要发挥作用,需要yi定的空间,而花街地形狭窄,根本施展不开,战局自然陷入僵持,于是戚继光下达了第二个命令:

“变阵”

瞬息之间,鸳鸯阵突然发生了变化,开始了第yi次变阵。

队长身后的两列纵队各自分开,以五人为单位进行布阵,狼筅兵迈步上前,与盾牌并列,形成第yi道防线,两名长枪手跟随其后,短刀手殿后,开始独立作战。

如果说鸳鸯阵是戚继光改编自唐顺之原创的话,那这个阵型应该算是他的独立发明创造,主要用于狭窄地区的巷战,它的名字叫五行阵。

毕竟人少好办事,五个人比十yi个人要灵活得多,倭寇们挥舞长刀,面对五行阵,既不能攻,也不能守,只要被狼筅挂住,顷刻之间就会被长矛刺穿,虽然许多人持刀狂呼,死战不退,但除了身上多几个窟窿,实在没有更多的收获。

于是他们决定逃跑,也就在这个时候,戚继光再次下达了指示。阵型就此开始第二次变化。

在命令下达的那yi刻,狼筅兵迅速上前,超越所有同伴,站在队伍的最前面,两名长枪手紧跟在他的身后,盾牌手和短刀手分别站在长枪手的侧方,保护他们的侧翼。阵型在狼筅兵的带领下,开始发动追击。

这是鸳鸯阵的第二种变化,它的名字叫三才阵。主要用于冲锋进攻,或是敌军败退时的追击。

当然对于日本人而言,阵型变不变,实在已经不重要了,五行阵和三才阵都是要人命的,跑路才是最佳选择。戚家军追击残敌,再次大获全胜。

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二十七日,花街战斗结束,倭寇伤亡yi千余人,全军溃败,救出被掳百姓五千余人,戚家军伤亡合计:三人。

在新河之战与花街之战后,倭寇大势已去,戚继光继续发动攻击,并在上锋岭和长沙之战中大量歼灭敌军,同年五月末,进犯倭寇全线败退,日本的仁兄们乘兴而来,被人追着屁股打了yi个月,没有抢到钱,反而赔了本,只好败兴而归。

这是yi次光辉的战役,是yi次以戚继光的彻底胜利,日本倭寇的彻底失败而告终的战役。

“臣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直浙兼制军务胡宗宪上奏,嘉靖四十年四五月,倭贼分犯台州水陆诸处,台金严参将戚继光,共擒斩倭首yi千四百二十六夷,焚溺死者四千有余。”

自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二十二日至五月二十七日,戚继光率其所部四千明军,对阵两万敌军,在无其它军队配合的情况下,五战五胜,共计歼敌五千五百余人,累计伤亡不足二十人,史称“台州大捷”。

第十九章 侵略者的末日

妥协

戚继光终于功成名就了,因为在台州大捷中的优异表现,他升任都指挥使,从此,他开始被人称为民族英雄,抗倭名将。但在这yi切光辉的背后,是另yi个戚继光yi个善于搞关系,迎合领导,请客送礼,拉帮结党的人。

在无数史书中,戚继光是英勇无畏的化身,他能谋善断,所向无敌,这yi切都是事实,但他也有着另yi面,比如他每到yi个地方,都要先去拜码头,请客送礼,大吃大喝yi通,然后再认同族找祖宗,大家就算是兄弟了,但是依照他的工资,绝不可能承担得起这么高的花销。所以结论就是:戚继光是yi个既收礼又行贿的人。

在少年时代,每天环绕在戚继光耳边的,是父亲的教诲,教诲他yi定要为人清正,不能搞歪门邪道,戚继光曾坚信并坚持过这些教导,他相信父亲是不会错的。

然而从他十八岁到山东上任时起,他就发现自己错了,虽然他清正廉洁,虽然他刚正不阿,但这yi切毫无用处,没有人理会他,也没有人帮助他,他的理想和信念或许很高尚,却根本无法实现。

而对他影响最大的yi件事,无疑是俞大猷的被迫离去。

对俞大猷而言,岑港之战是yi个十分惨痛的教训,和戚继光yi样,他也开始了演练新军,并很快就锻造出yi支极有战斗力的军队,此即所谓“俞家军”,而他的阵法也十分奇特,分别叫做三叠阵和夺前蛟阵,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你只要知道这两个阵型很牛就行了。

军队有了,阵法也有了,俞大猷准备大干yi场。

然而他没有等到这个机会,因为和之前yi样,他再yi次遇到了莫名其妙的事情,而这yi次的主角是胡宗宪。

嘉靖三十八年1559四月,胡宗宪接到了这样yi个通报,说有群倭寇在浙江沿海游荡,请示如何处理。

胡宗宪想了yi下,下达了这样yi个命令:

“不要管他们,别让这些人靠岸就行。”

两个月后,他接到消息,都察院监察御史李瑚告了他yi状,罪名是纵敌逃窜,以邻为壑。

这也真是流年不利,胡宗宪没有想到,那帮倭寇是来干抢劫的,不去东家就去西家,胡总督不接待,他们就跑到了福建,大抢了yi把。

福建巡抚气得鼻子都歪了,暴跳如雷,yi定要找胡宗宪算账,于是便把官司打到了皇帝那里,要求追究胡宗宪的责任。

但胡宗宪毕竟是浪大水深,几番动作下来平安过了关,事情经过大致如此。

但这个故事和俞大猷似乎毫无关系,麻烦又从何而起呢

如果有关系,那这事就不奇怪了,俞大猷这yi辈子,奇就奇在莫名其妙上。

事情了结后,胡宗宪开始回过味来,福建方面yi口咬定是自己放任不管,莫不是自己这里有人透露了消息,当了内j吧

于是他开始查找蛛丝马迹,先查李瑚,福建人,再查自己,福建的,层次高的,能接触机密的,于是答案终于出现了:俞大猷,浙江总兵,福建晋江人。

这真叫命苦不能怨政府,俞大猷同志老老实实干活,勤勤恳恳做事,就因为是福建人,结果竟然成了j细。胡总督雷厉风行,他随即上书,把责任推到了俞大猷的身上。

皇帝又yi次生气了,他当即下令,削去俞大猷的官职,把他抓进诏狱。

戚继光亲眼目睹了这yi切,他清楚地记得,当初胡宗宪是多么器重俞大猷,对他言听计从,而转瞬之间,他就把这个他曾无比信任的人,亲手送进了监狱,从浙江军区司令员,到锦衣卫监狱的囚犯,只要短短的几天。

所以他终于意识到,把自己的命运和信念寄托在yi个人的身上,是极其不靠谱的,亲密战友胡宗宪也不例外。

然而就在他为俞大猷痛惜不已之时,另yi个更让人吃惊的消息传来:俞大猷竟然出狱了,并调往北方边界戴罪立功。而根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能得到如此宽大处理,是严嵩收了钱,在皇帝大人面前说了话。

戚继光百思不得其解,官场之中,俞大猷的收入也就是个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家里有几文钱他很清楚,能养活老婆孩子就不错了,哪里有钱去行贿但如果没有钱,严老贪怎么会帮他说话呢

于是他开始怀疑,俞大猷和严嵩之间有着某种秘密的关系。

不久之后,他终于从朝廷内线那里得到了消息,俞大猷确实没有送钱给严嵩,也绝非严嵩的亲信,他能够得到宽大处理,是因为他有着yi个好朋友陆炳。

俞大猷是如何搭上陆炳这条线的,谁也不知道,但可以确定的是,陆炳不但出面为他说情,还自己拿钱送给严嵩,当作是办事的费用。陆大人的面子严嵩自然要给,于是俞大猷就此光荣出狱。

这个答案震惊了戚继光,他没有想到,平日沉默寡言,老实巴交的俞大猷,竟然有这么硬的后台,而自己与他交往多年,关系非常好,竟然从未听他透露过yi语。

戚继光感到毛骨悚然,他终于发现自己是如此的脆弱。他明白,自己固然有着舍身保国的伟大理想,但如果没有靠山,没有关系,俞大猷的今天就是他的明天,即使是平日关系极好的胡总督,也可能随时翻脸,让自己吃不了兜着走。

而那时,他将孤立无援,也不会有另yi个陆炳来救他。

于是戚继光明白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要想不负父亲的期望,就不能遵照父亲的处事方法,他决定改变这yi切。

此后的戚继光开始了奔波,兵部有领导下来,他请客,他到兵部去,还是他请客,而酒桌上拜把子拉兄弟更是家常便饭,大家都认为戚继光够朋友,够大方,久而久之,他在兵部扎下了根,上级领导对他也十分重视。

但这并不是他的目的,戚继光知道,要想立于不败之地,他必须要找到自己的陆炳,找到yi个真正的靠山。

在戚继光的寻找名单中,两个人的名字被最先划掉,第yi个就是严嵩,因为他很清楚,胡宗宪是严党分子,如果自己要绕过胡宗宪结交严嵩,必定死无葬身之地,更为重要的是,严老贪胃口很大,要请他吃饭,先要数数自己荷包里有多少钱。

第二个是徐阶,这个人也不能考虑,虽然戚继光对他有好感,但毕竟在朝廷中,他处于下风,如果投靠此人,就等于与严嵩为敌,没准会比徐大人死得更早。

两位大哥被排除后,戚继光开始继续寻找,而种种迹象表明,当时的中央大学校长国子监祭酒是yi个很厉害的人,将来必定前途远大,于是他在自己的名单上记下了这个人高拱。

他的眼光确实精准,然而不久之后,他就发现,这是yi个无法实现的梦想,因为这位高拱虽然官职不高,却是yi个十分孤傲嚣张的人,而且此人还有个最大的特点不收贿赂。

换句话说,这个人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既不要钱,也不要女人,当然,高拱同志绝对不是无欲则刚,他只是将所有的放在了yi件事上权力,他的最终目的是夺取帝国的最高统治权,而这是戚继光绝对无法满足的。

但天无绝人之路,就在戚继光感到前途茫茫的时候,他意外地发现了另yi个人,此人是高拱的副手,时任国子监司业,大致相当于中央大学副校长,为人深谋远虑,极有发展前途,于是戚继光的名单上又增加了yi个名字,也是最后yi个名字张居正。

这就是后来那对黄金搭档的起始,至于戚继光如何与张居正交好,实在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戚继光很会来事,而在某些方面,张居正也不正。

戚继光就这样稳定了他的地位,事实证明,他是有远见的,以至于后来胡宗宪完蛋,他依然屹立不倒数十年,这都归功于他的交际工作。

交际是要钱的,而以戚继光的级别待遇,即使借高利贷也不经用,所以闭着眼睛也能猜到,他有着除工资之外的经济来源。

这就是戚继光的另yi面,似乎很不得体,似乎见不得人,似乎应该谴责,但你应该知道,他镇守东南之时,“百姓欢悦,倭寇丧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因他而保全,他离职之时,“领将印三十余年,家无余田,惟集书数千卷而已”,他的所有收入,无论正当与否,都用于了交际,而他自己,是清白的。

在现实面前,绝不妥协的杨继盛是伟大的,因为他历经磨难,坚持了自己的理想:舍身取义,报效国家。但妥协的戚继光,同样是伟大的,因为yi个同样崇高的理想。

嘉靖三十年1551,戚继光驻守蓟门,那年他二十四岁,作为yi个年轻人,他并不安分,除了值班百万\小说外,还喜欢到处乱逛,而事情正是发生在他闲逛的时候。

有yi天,他外出远行,路过yi座寺庙,看见里面烟雾缭绕,便下马进去看热闹,发现原来是有人在讲长生之道。

嘉靖年间,长生之道十分盛行,因为皇帝大人喜欢,老百姓们自然也不甘落后,纷纷效仿,但他们没有嘉靖同志那样的炼丹技术和原料,又想赶时髦,所以只能yi堆人聚在yi起吹吹牛,实在比较无聊。

然而正是在这个无聊的聚会上,戚继光找到了自己的理想。

鉴于无法实践,且吹牛不用上税,大家开始积极讲述自己的长生观点,比如烧香拜佛,早上跑步,少吃多睡等等,某些热衷者趁机四处搭话,劝人炼丹修道,戚继光也成为了他们的发展对象,面对着这片乌烟瘴气的混乱,戚继光的忍耐终于到了极点,他站了起来,高声说道:

“于长生之道,我也有所心得,愿与诸位共享。”

于是现场肃静下来,yi个嘹亮的声音响彻着整座寺庙:

“鞠躬尽瘁,夕死无憾,此即长生之术”

然后他走出寺门,在所有人诧异的眼光中骑马扬长而去,yi切都源自于此,之后他的所有举动,都是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理想。

凯歌

在经营仕途的同时,戚继光yi刻也没有放松过对倭寇的打击,多次全歼敌军,所谓“遇戚不得活”,实在是倭寇们的yi致心声。也正是由于他太过生猛,除了几个愣头青外,老牌倭寇们都不敢去浙江,连经过他的防区,都要绕很远。

但倭寇们也得吃饭,戚继光断了他们的活路,他们只好另找地方抢劫,而这个新的开工地点,就是福建。

于是从嘉靖四十年1561起,倭寇们大肆入侵福建,其扩张力和战斗力十分惊人,当地明军不是对手,于是短短yi年之间,北到福清,南到漳州,全部陷入敌手。

福建巡抚又扛不住了,只能再次向朝廷上书,但这次不是告状,而是请求胡宗宪支援,拉自己yi把。

对此,嘉靖十分重视,他直接命令胡宗宪,火速派戚继光前去驰援。另yi场战役的序幕就此拉开,所有人都看到了它的开始,却没人料到它的结局,胡宗宪和戚继光也不例外。

在福建,戚继光见到了前来迎接他的福建监军副使汪道昆,面对这位满头大汗,急得火烧眉毛的当地官员,戚继光镇定地问出了第yi个问题:

“敌人在哪里”

而他得到的回答是:“到处都是”

看完形势图后,戚继光立刻意识到,自己的麻烦大了。

由于当地缺少得力的将领,福建的倭患十分严重,几十个人就敢开抢,而明军对此束手无策,局势几乎完全失控。

这个烂摊子实在不好收拾,敌人不但多,而且分散,如果带着手下四处追,打不死也得累死。

虽然形势极其复杂,但戚继光相信,解决问题的钥匙,必定就在这片混乱之中,经过长时间的思索,他终于找到了。

倭寇敢于如此嚣张,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没有畏惧感,以往的经验告诉他们,可以想抢就抢,想杀就杀,没人能够阻止,所以要想改变现状,就必须找到他们中间最强大的yi股势力,将其彻底消灭,并用悬挂的尸体告诉所有的人,这里不是抢掠的乐土,而是死亡的坟墓。

而戚继光选中的打击目标,叫做横屿。

横屿是yi个小岛,位于福建省宁德东北,岛上盘踞着千余倭寇,人数并不多,但戚继光之所以选中此处,是因为这里有着最难打败,最为顽强的敌人。

事实上,岛上的倭寇确实不同寻常,其中大部来自日本九州地区,这里是日本最为贫困的地区,当地居民凶恶野蛮,秉性顽劣,后来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日军第六师团,就是由九州人组成的野兽集团。

他们在此盘踞了三年之久,平日烧杀抢掠,搞得此地附近几百里荒无人烟,宁德县城成为yi片废墟,福建巡抚曾调集十几路大军围攻,却毫无成效,因为他们不但战斗力极强,还有着yi个十分强大的帮手。

其实横屿岛和陆地的距离很近,最多也就几里而已,说句寒掺话,带个救生圈就能游过去,但奇怪的是,以往明军大规模进剿,总是眼睛看得见,两腿过不来。

之所以会有如此怪事,是因为横屿岛实在太过奇特,这里早上退潮,下午涨潮,涨潮的时候,海水十分汹涌,会淹没原有的陆地,将海岛与大陆的距离拉大近几十里。而退潮的时候,海水带来的大量泥沙会使道路十分泥泞,根本无法行走。

所以现在你应该知道原因了,每天白天落潮,下午晚上涨潮,这就意味着夜袭十分困难,而在光天化日之下横渡进攻,实在是被人当移动靶练习射击的绝佳机会,更为麻烦的是,即使你冒着被射成刺猬的危险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