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明朝那些事儿 第 65 部分阅读

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他是yi个有着非凡影响力的人,他的官衔说起来只有五品,却是个极为重要的职位兵部职方司郎中,作为明军总参谋长,他在军中有着广泛的关系网,除此之外,他还和许多神秘人物有着说不清c道不明的关系,连徐阶也摸不透他的底。

所以就在他离京之际,徐阶特意找到了他,向他请教对付严嵩的办法。

然而唐顺之只是笑了笑,他告诉徐阶,等到时机yi到,自然有人来找你的。

告别了yi头雾水的徐阶,唐顺之来到浙江,见到了胡宗宪。

对于这位非同寻常的人物,胡宗宪极为敬重,待之以礼,并遵照其本人意愿,让他上前线指挥作战,正是在那里,他认识了俞大猷c卢镗,还有戚继光。

而当yi筹莫展的戚将军对他说出自己的苦恼时,唐顺之交给了他yi本书,并告诉他,制胜之道就在其中。

唐顺之所以如此高深莫测,除他本人行踪诡异,四处晃悠外,还因为他写过yi套书,此套书共六册,分别取名为左c右c文c武c儒c稗,合称六编。据说此书上解天文,下通地理,无所不包,却没什么人看,只因有yi个缺点很难看懂。

他交给戚继光的那yi册,就是其中的武。

正如唐顺之所言,彻夜苦读的戚继光,在翻阅其中yi章之时,突然喜形于色,他终于找到了他想要的东西。

戚将军再次自发地拿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批判地吸收了唐顺之的理论,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秘密武器,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独门绝技将大派用场。

他没有等太久,最为猛烈的倭寇进犯终究还是来了。

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两万余名倭寇集结完毕,向浙江进发,他们的目标是台州。著名的台州大战就此拉开序幕。

此时的戚继光已不再犹疑,恰恰相反,他很兴奋,作为yi名军事将领,上阵杀敌才是他的本分,而且此时的他,已经有了必胜的把握。

所以他放弃通常的防守策略,命指挥刘意驻守台州,而他自己则带领主力主动出击,他将用这yi举动告诉倭寇们:中国并不是他们烧杀滛掠的乐土,所有踏上这片土地的侵略者,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种种迹象表明,敌军第yi个进犯的目标将是宁海,戚继光立刻日夜兼程,率军前去迎敌,他会在那里指挥自己的第yi场战斗。

当戚继光赶到宁海的时候,已有上千名倭寇登陆,看见明军赶到,他们却并不惊慌,因为根据以往经验,明军最为畏惧的就是近身搏斗,只要靠近他们,击破前军,他们就会争相逃窜。

于是他们发动了冲锋,事情的顺利似乎超出了想象,他们刚刚冲到明军面前,还没来得及动手,对方的队形竟然自行崩溃,三三两两地聚在了yi起。倭寇们十分高兴,在他们看来,即将开始的又是yi次猫追老鼠的游戏。

但如果他们仔细观察,便会发现,那些看似慌乱的分散明军却都有着相同的人数十yi个。

而在他们普及算术教育之前,就听到了yi声响亮的号令:

“列阵”

于是,yi种前所未见的阵型就此出现在倭寇们的眼前,这也是它在历史上的第yi次亮相。

在唐顺之交给戚继光的那本武里,有yi卷名为“秘战”,其中有着这样的记载:秘战者,即新名鸳鸯阵之谓也。

这种全新的阵型即因此得名鸳鸯阵。

如果要详细研究这个阵法,估计可以专写yi书,所以这里只是大略介绍yi下,大家看懂就行,权当是使用说明书。

简单说来,所谓鸳鸯阵的原理,和打群架大致相同,瞄准目标,群起殴之,远了用啤酒瓶砸,接近后用西瓜刀砍,贴身后就用匕首捅,不管你黑带白带,剑道几段,全部完蛋。正是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是也。

当然了,这只是yi个形象的比喻,事实上,鸳鸯阵是古代军事智慧的伟大杰作,作为yi个近身格斗阵法,在此后的百年之中,人们却依然无法找到破解它的方法。

而这个由十yi人组成的鸳鸯阵之所以能够名留军史,威名远播,是因为它不但有着极为可怕的战斗威力,而且几乎毫无破绽。

这是yi个尽乎完美的战斗队列,因为它有着无可挑剔的位置组合和武器装备。在这十yi个人中,有yi个是队长,他站在队伍的前列中央,其余十个人分成两列纵队,站在他的背后。

虽说只有十个人,他们却持有四种不同的武器,并组成了五道互相配合的攻击线,在队长身后,是两名持有标枪的盾牌兵,他们用盾牌掩护自己和后面的战友,并首先投掷标枪发动进攻。

掩护盾牌兵的,是站在他们后面的狼筅兵,所谓狼筅,是yi种特制的兵器,形状十分怪异,以长铁棍为主干,上面扎满铁枝和倒刺,往前yi挺,跟铁丝网yi样,任谁也过不来。

狼筅兵的后面,是四名长矛兵,他们是队伍的攻击主力,看见敌人,就使用长矛前刺。队列的最后,是两名短刀手,防止对手迂回,从侧翼保护长枪手。

这是yi个毫无弱点的阵型,十yi个人互相配合,互相掩护,构成yi个完美的杀阵,就算你是日本剑圣宫本武藏,估计也没戏唱。

但所谓无知者无惧,宁海的倭寇们不管三七二十yi,玩起了武士道,拼了命的往前冲,但还没走几步,很多人就被飞来的标枪射倒,运气好点的继续冲,就会被盾牌挡住,或者是被狼筅钩住,倒刺拉扯几次,就算不死也要掉层皮。

如果鸿运高照,到现在你还没死,也不用高兴太早,因为还有四支长矛等着你,就算你想反击,但前面有狼筅和盾牌挡着,只能干着急,眼睁睁地看对方捅你,不被捅死,也被气死了。

情况大致就是这样,倭寇们没冲多久,就被标枪c狼筅和长矛杀死大半,剩下的人虽然还不知道这套阵法的结构和奥妙,但有yi点他们是清楚的再不快跑就死定了。

宁海前哨战就这样结束了,倭寇死伤二百余人,戚家军除yi人轻伤外,毫无损失。

戚继光的第yi次出击获得了完胜,倭寇全线败退,但多年的军事素养告诉他,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根据情报显示,此次敌军进犯规模达几万人之众,且经过周密组织集结,虽说这只是支先头部队,但进展似乎太过于顺利了,顺利得如同有人安排yi样。

戚继光的预感是正确的,这确实是yi个陷阱,就在军队抵达宁海的同时,倭寇数千主力正向新河方向急行挺进,意图偷袭新河城。

当这个紧急军情传到大本营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因为新河城十分空虚,根本没有防护能力,而且里面主要驻扎着明军将领与士兵的家属,且以妇孺居多,如若落入倭寇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这下大家紧张了,老婆孩子还在城里,有个三长两短不是闹着玩的,于是纷纷主动请战,希望立刻回援。

然而戚继光却十分镇定,只是笑着对部下说道:

“不要急,请诸位放心,在援兵到来之前,那座城池是不会失陷的。”

作为yi个不喜欢忽悠的将领,戚继光的每yi次自信都是有理由的,这次也不例外。他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他十分清楚,在新河城里,住着yi个极为厉害的人。只要这个人在,倭寇就绝对进不了城。

戚继光最害怕的人

戚继光自幼饱读兵书,练习武艺,上过许多战场,见过很多死人,踩过无数尸首,也从没听说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是出了名的胆大包天。在这个世上,有人能让他感到害怕吗

答案是肯定的,虽然他上过阵,虽然他杀过人,虽然他非常的牛,但他始终深深地畏惧着yi个人,畏惧到了极点。

这个人就是他的老婆。

怕老婆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历史上留下了许多“气管炎”的光辉事迹,这其中自然少不了戚继光同志,他的怕老婆故事和他的丰功伟绩yi同流传千古。

据说他的老婆实在太凶,闹得他实在受不了,yi气之下从家里搬出来,住进了军营里,部下觉得他又窝囊,又可怜,纷纷煽动他:你老婆竟然如此嚣张,还敢欺负你,我们大家穿好盔甲,备齐刀剑,在营里等着,你把她叫进来,乱刀砍死,也就yi了百了了。

戚继光估计是受尽了委屈,于是yi气之下yi跺脚:就这么干砍死她

约定的日子到了,手下全副武装,埋伏在营内,戚继光则派人去请自己的老婆进营。

老婆大人如约前来,她进入营房,看着周围手持刀剑的士兵,毫不畏惧,还大声喝问戚继光:

“找我来有什么事”

在位凶悍的老婆面前,戚继光没有示弱,他霍然站了起来,大声说道:

“我刚刚整队完毕,特请夫人前来阅兵”

这个故事很明显是假的,因为就算戚继光想除掉自己的老婆,也不会如此大张旗鼓,召集这么多人来干,毕竟被老婆赶出门也不是啥光彩的事情。

但历史中真实的戚继光,确实是个非常怕老婆的人,在我看来,史实与上面这个故事之间的唯yi区别是,他就算有这个心思,也是绝对不敢动手的。

很多人认为,怕老婆的实质,其实是爱护老婆,不过我相信戚继光同志是绝不会同意这个观点的,他是真怕,怕得心服口服。

因为他的这位老婆确实是个了不得的女人,十八岁时,刚刚上班的戚继光娶了yi位姓王的姑娘过门,也就是后来的王氏。

当时戚继光已经是四品指挥,但他老婆的家世更为厉害,老丈人最高曾干到过总兵,是明军的高级将领。将门出虎女,王氏脾气倔强,且自幼习武,善用刀剑,据说发起火来连戚继光都不是她的对手,经常被打得到处跑。

论家世比不过,想打架又未必打得赢,所以在两人有矛盾时,大都是戚继光让步。

虽然老婆很强势,但事实上,只要不触及原则问题,她对戚继光是很好的,当年戚将军家里不富裕,有次买条鱼改善伙食,老婆做好了端上来yi看只有鱼头和鱼尾。

戚继光估计是老婆自己吃了,也就没作声,但到了晚餐的时候,王氏却又把剩下的鱼肉端了上来,戚继光这才恍然大悟,感动得半天说不出话。

不过要是牵涉到原则问题,那就不好说了,这个所谓原则问题,就是纳妾。

戚继光其实并不好色,他之所以动这个念头,实在是因为封建思想的毒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偏偏王氏就是没有儿子,好不容易生出来却又都幼年夭折,眼看老婆年纪大了,戚继光动起了心思,在他三十五岁那年,娶了第yi个小妾沈氏,之后又分别娶了陈氏和杨氏。

在小妾的帮助下,戚继光终于有了自己的儿子,这就是后来的戚安国c戚昌国c戚兴国等人。

虽说在那万恶的旧社会,国家允许yi夫多妻,娶个小妾也不会涉及包二奶问题,但这也要看具体情况,戚继光深知,如果让老婆知道了,那是要出大事的,所以他严密封锁了消息,这些事情都是他瞒着老婆干的。

但纸毕竟保不住火,三个女人还有那几个活蹦乱跳的孩子,你当老婆是白内障不成

老婆生气了,事情闹大了,yi般说来,听到老公包二奶,无非有以下几种反应,要么息事宁人,要么去法院闹离婚,就连那位传说中著名的悍妇,外号“河东狮”的柳月娥,也不过是去老公的单位,找上级领导闹事。

王氏的处理方法却大不相同,当她听说这个消息后,即不找组织,也不找领导,随手抄起yi把尖刀,奔着戚继光就去了。

值得夸奖的是,戚继光同志十分机灵,听到消息立马就溜了,王氏扑了个空,却绝不肯罢休,每日在家里蹲守,并且扬言: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不剁了你誓不罢休

戚继光同志麻烦了,有家不能回,在单位住也不是个事,于是他yi咬牙,不带任何盔甲,套着yi件便装回了家,在老婆没来得及动手之前,便扑通yi声跪下,然后嚎啕大哭,痛斥封建礼教,说自己也是受害者,为了生儿子才不得已如此,并且讲过去忆往昔,恩爱夫妻,同甘共苦等等等等。

女人毕竟是女人,被戚继光这么yi阵忽悠,心肠就软了,随即丢下尖刀,与戚继光抱头痛哭。

戚继光单刀赴会,凭借着勇气和对老婆的信任,化解了恩怨。但如果你认为事情如此简单,那你就错了。

事实上,历史中的戚继光是yi个几乎从不冒险的人,他的兵法要诀是“谋定战”,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必胜的把握,他绝不会作战,而在其政治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他也yi直遵循着这个原则。老婆如此凶悍,要是yi时火起,真的把自己给剁了,那就亏大了。

然而他依然不带侍卫,跑去找自己的老婆说理,且毫无畏惧,这并非他喝酒壮了胆,只是因为在他的那件便服下面,还穿着yi件护甲。

但如果据此认为戚继光同志狡诈,还是值得商榷的,面对如此彪勇的老婆,要想求生存求发展,确实是不太容易的。

而戚继光同志的经历也告诉我们,在娶yi个强悍的老婆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这就是倭寇们即将挑战的对手,不久之后,他们就将感受到戚继光曾经体会过的那种恐惧。

当倭寇到达新河城下的时候,人们极为慌乱,毕竟城中的士兵都已出征,仅剩下普通百姓和妇孺,毫无反抗之力。

于是王氏出击了,关键时刻她挺身而出,召集仅有的上百名亲兵,命令他们立刻贴出告示,稳定人心,但要守住城池,仅这些人是不够的,于是她去了军械库。

军械库是存放兵器的地方,要想抵挡倭寇,只有拿出库中的武器,装备老百姓,才能坚持到援兵到来。

可偏偏那位看守是个死脑筋,说这里是戚继光交给他管的,除了戚继光的命令,他不听任何人调遣。

这位看守同志仗着戚继光撑腰,十分嚣张,坚决不肯打开库门,可惜,他面前的这个人,却是唯yi的例外。

戚夫人都没用正眼看他,当即大喝yi声:

“你算是个什么东西,快开库门等戚继光回来,让他只管来找我”

看守打了个哆嗦,他知道这女人惹不起,立刻打开了库门,并将武器分发到百姓的手中。

事情忙完后,王氏回到家中,穿上了自己家传的盔甲,登上城头,准备指挥作战,她将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勇气和英武并不是男人的专属。

但戚夫人虽然凶悍,倒也是个明白人:虽说现在人手不少,但这些百姓只能充充门面,要指望他们打胜仗,那也只能是抓瞎。于是在沉思片刻后,她决定使用yi个计谋。

当倭寇们满怀着抢掠的梦想,跑步来到新河城下的时候,他们惊奇地发现,城头上竟然插满了旗帜,且杀声震天,站得水泄不通,时不时还从城内射来弓箭和火枪。

这个排场实在是太大了,就如同黑社会谈判yi样,重要的是数量而不是质量,管你老头老太太,还是家庭主妇,只要是个人,都被戚夫人拉着上了城头,虽说战斗力全无,但吓唬人还是有效的。

倭寇们吓得不行,但这么远跑来,就这么回去也实在不甘心,于是他们在城外扎营,准备多等几天。

他们只等了yi天。

不是不想等,而是因为第二天,戚继光的援兵就到了。

虽说戚继光对老婆很有信心,但他也很清楚,光凭了他老婆也是摆不平那yi大帮倭寇的,所以他火速派出了援军。

于是苦苦等待着的倭寇们完蛋了,援军发动了猛攻,戚夫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率亲军由城内杀出,但倭寇的战斗力确实厉害,两头夹击之下,仍占据yi户大院继续负隅顽抗。戚家军随即改变策略,改用火枪攻击,击毙敌寇上百人,剩下的实在受不了了,只好分头逃走。

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二十六日,新河战斗结束,倭寇死伤二百八十余人,戚家军仅阵亡三人。

作为yi次遭遇战,新河战斗是十分成功的,但奉命率军前来救援的游击将军胡守仁依然感到了yi丝不安,因为按照之前的判断,宁海不过是个陷阱,新河才是聚集倭寇主力的目标。然而经过交锋,他才发现这群进犯新河的倭寇仅千人而已,如果说敌军主力不在这里,那又会在哪里呢

答案是宁海。

进犯台州的倭寇,原先大都是汪直和徐海的手下,跟着这两个人混得时间长了,基本上都懂得些兵法,所谓兵不厌诈,对他们而言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

所以当大家都认为宁海只是诱饵,新河才是进攻对象时,他们却改变了策略,只派出部分兵力进犯,而将主力撤回,并隐藏在宁海,等待最佳时机的到来。

这yi招实在高明,确实瞒过了很多人,但是在那重重迷雾之后,有yi个人却始终洞悉着这yi切。

作为yi名不世出的优秀将领,戚继光有着很高的军事天赋,此等伎俩自然不在话下,从宁海交锋之后,他就意识到这群倭寇并不简单,所以当新河出现敌军通报的时候,他并没有亲自带着主力回击,只派出了部将胡守仁前去救援,自己则偃旗息鼓,等待着敌人的出现。

很快,他的预测得到了验证。

就在他派出援军的第二天下午,紧急军情传来,大股倭寇已经集结准备大举进犯,而他们的目标是台州。

到目前为止,敌军的动向大体都在戚继光的掌握之中,但意外依然发生了:由于无法掌握敌人的具体方位,戚继光驻地离台州还有上百里,而对手已经兵临城下,留给他的时间只有yi个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