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但砍人勇猛,还极具牺牲精神和优良的斗争传统,父亲伤了儿子替,哥哥残了弟弟上,就连被人打到剩yi口气,抬到家就死的人,临死前还要留下yi句遗言:我死之后,你们接着打
这真是yi片神奇的土地。戚继光由衷地发出了感叹。
关于自己的所见所感,后来戚继光曾对俞大猷讲过这样yi番话:
“我自幼随父从军,转历四方,二十二岁参加会试,正遇俺答进犯,担任警戒,后驻守蓟门,曾亲眼目睹鞑靼铁骑,来无影去无踪,动如惊雷,堪称迅猛。而后奉调入浙,与倭寇作战,此类人善用刀剑,武艺高强,且性情暴戾,确为难得yi见之强敌。”
然而顿yi口气后,戚继光终于说出了心中的恐惧:
“征战半生,天下强横之徒,我大都曾见过,却也从无畏惧。但如义乌人之彪勇横霸,善战无畏,实为我前所未见,让人闻风丧胆,可怕可怕”
而对于这场长达数个月的械斗,当地政府也没有丝毫行动,既不理也不管,只是每天派几个人去观战,对这种行政不作为的行为,戚继光却没有丝毫怪罪毕竟大家都是混饭吃,还想多活几年,可以理解。
他只是急忙赶了回去,并连夜求见胡宗宪,说了这样yi句话:若准我在义乌征兵四千,倭寇之乱必平
胡宗宪略加思索,便同意了他的提议。
对于义乌人的战斗精神,戚继光已经有了充分的信心,但为确保万无yi失,他决定提高招兵标准条件,只有最为精锐c最为勇敢的义乌人,才能成为这支强大军队中的yi员。
那么要想加入戚家军,必须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对于这个问题,我大致可以给出yi个简单的类比答案:即使你能通过层层海选,进军选秀节目总决赛,也未必能考得上戚家军。
绝非耸人听闻,在胡宗宪的幕僚郑若曾所著的江南经略中,有着这样yi份详细的招生简章,如果不服气,大可以去对照yi下:
凡选入军中之人,以下几等人不可用,在市井里混过的人不能用,喜欢花拳绣腿的人不能用,年纪过四十的人不能用,在政府机关干过的人不能用。〗
以上尚在其次,更神奇的要求还在下面:
喜欢吹牛c高谈阔论的人不能用,胆子小的人不能用,长得白的人不能用,为保证队伍的心理健康,性格偏激偏见执拗的人也不能用。〗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即使打虎英雄武松先生前来应征,也是会落选的,因为他不但曾任公职都头,而且性格也不太好杀人之后用血留名。
而被录取者,还必须具备如下特征:臂膀强壮,肌肉结实,眼睛比较有神,看上去比较老实,手脚比较长,比较害怕官府。
概括起来,戚继光要找的是这样yi群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为人老实,遵纪守法服从政府,敢打硬仗,敢冲锋不怕死,具备二愣子性格的肌肉男。
事实证明,义乌确实人才辈出,虽然招聘要求如此之高,但经过海选,依然有四千多人光荣入选,可见当地群众除了极具商业潜质外,还有着相当高的政治觉悟。
新兵入伍之后,根据惯例,戚指导员又要训话了,只要听完他训话的内容,你就会彻底明白,这位仁兄为什么要搞出那份征兵标准:
“诸位都听了,凡你们当兵之日,是要拿饷银的,刮风下雨,袖手高坐,也少不得你yi日三分,但你要记得,这银两都是官府从百姓身上纳来的,你在家种地辛苦,现在不用你劳动,白养你几年,不过望你yi二阵杀敌,你不肯杀敌,养你何用”
其实戚指导员的意思很明白,要放到今天,用yi句话就能概括:不要浪费纳税人的钱
但问题在于,这种拿钱办事的传统职业道德教育,在我国向来就没有市场,当兵吃粮,天经地义已经成为了诸多兵油子饭桶们的人生信条。
所以戚继光设置了重重规定,只吸收不投机取巧c不怕死的老实人当兵,因为事实已经无数次证明,在战场上是绝不能投机取巧的,怕死的会先死,而老实人终究不吃亏。
戚继光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训练对象,但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失去控制的倭寇即将发动yi次规模空前的进攻,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然而戚继光并不知道,就在他招募训练的同时,yi场更大的危机已经猛扑过来,它远比任何倭寇进犯都更为可怕,yi旦稍有不慎,数十年的努力将毁于yi旦,他的人生也将被彻底改变。
这是yi场殊死的搏斗,但在这场争斗中,戚继光只不过是yi颗无力的棋子,他的命运将取决于另yi个人的努力。
这件事的起因发生在半年前,惹麻烦的人是赵文华。
第十八章 制胜之道
整垮张经之后,赵文华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胡宗宪的工作十分出色,徐海被杀,倭寇势头大减,而作为胡宗宪的后台老板和直属领导,他当仁不让地以功臣自居,不但从皇帝那里拿了很多赏钱,还由副部长升任了部长工部尚书。
于是又yi个得意忘形的故事就此开始。
赵文华发达了,有钱了,翅膀硬了,他打算独立经营,把中间商兼干爹严嵩yi脚踢开,直接跟批发商嘉靖同志联系。
为达到这yi目的,他为嘉靖送上了yi样东西百花仙酒,说实话,这酒到底什么成分,多少度我也不知道,但据赵文华同志介绍,他的干爹严嵩之所以能七八十岁还不缺钙,yi口气上六楼,腰不酸腿不痛,多亏了这种酒。
嘉靖喝过之后,感觉还不错,回头又觉得不对,严嵩有这么好的东西,竟然不主动上交领导,自己独吞,实在是大大地可恶。
于是他下了yi道手谕给严首辅,让他解释酒的问题。
严嵩万没想到,自己的后院竟然起了火,他勃然大怒:
“文华怎么能干这种事情”
怒完之后,皇上的话还是要回,这事要放在yi般人身上很难解释,却绝难不倒严首辅,他发挥自己太极拳的特长,做出了这样的答复:
“皇上太客气了,我平时不磕药,也没吃什么特效补品,能活这么多年,我本人也很纳闷。”
嘉靖本来也没当回事,就让他糊弄过去了,严嵩却吓掉了半条老命,连夜找来了赵文华,把他痛骂yi顿,要他收拾包袱滚蛋。
赵文华这才意识到,如果离开了严嵩,自己什么都不是,于是他跪地求饶,痛哭流涕,希望严老爹饶他yi回,以后绝不再犯。
其实严嵩对这个儿子还是有感情的,但当时正在气头上,也就没理会这茬,然而就在这个微妙的时刻,另yi个人突然进来插了yi腿。
这个人就是徐阶,赵文华yi送酒,他就知道要出事,蹲在yi边准备看好戏,事情闹起来后,他看准机会,跑到了严嵩的府上,自告奋勇地表示:您不是看赵文华不顺眼吗,我就帮您收拾他吧。
徐阶走出了精妙的yi着,如此动作,不但可以趁机除掉严嵩的爪牙,也不会得罪人,顺便表达自己对领导的尊敬,可谓是yi举三得。
不过严嵩到底是严嵩,他虽然讨厌赵文华,但也绝不会信任徐阶,感谢两句后,就打发他走人了。
徐阶失望地走了,但他没有想到,自己的这yi未遂举动却引发了yi连串出乎意料的结果。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赵文华的耳朵里,他彻底慌乱了,以为老爹真要解决自己,无奈之下,只好使出了绝招。
要说服严嵩已经不可能了,事到如今,只能走家属路线,给他们送礼,帮自己说话。但严世蕃是不能考虑的,这家伙心太贪,倾家荡产估计也填不了这个坑,情急之中,赵文华灵机yi动,想到了另yi个人。
严嵩这yi辈子作恶多端,坑过的人不计其数,真可谓是“万人坑”,但俗话说秦桧也有仨朋友,在这世上,严嵩也有着yi个全心全意,相知相守的人。
这个人就是他的妻子欧阳氏,当年严嵩被人踩得七荤八素的时候,他的老婆却不离不弃,始终在他身边支持着他。所以严嵩这yi辈子只有她yi个老婆,从未纳妾,直到后来她去世了,严嵩也没有续弦,实在是标准的模范夫妻。
赵文华找到的人,就是欧阳氏,他不惜血本,准备了极为厚重的礼物,亲自上门跪地哭诉,希望求得原谅。
要说还是女人实在,老太太收了礼,加上看他可怜,就把他藏在里屋,等严嵩回来后,先灌他几杯酒,说了几句好话,趁他高兴把赵儿子喊了出来,然后下跪c流泪yi套演完,严嵩也感觉自己还少不了这条狗,也就原谅他了。
按说事情到了这里,应该算是皆大欢喜,大团圆结局,然而文华兄不愧是惹祸的高手,不久之后,他将得罪另yi个人,而这个人,他是无论如何也搞不定的。
由于送礼花了太多血本,文华兄十分心痛,决心把本钱捞回来,当然,这对他而言,实在算不上什么难事,因为他是工部尚书,是全国最大的包工头,普天下那么多工程,随便捞yi把,也就差不多了。
赵文华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开始发挥特长,大捞特捞,管你是豆腐渣还是烂尾楼,能捞钱就行,谁爱住谁去住,反正我不住。
可是问题在于,赵尚书翻本的意愿实在太强烈,他加足马力,肆无忌惮地捞,加班加点地捞,终于捞出了麻烦。
因为皇帝大人也是要盖房子的。
烂尾楼问题
虽说嘉靖同志天天修道,但是毕竟尚未成仙,饭还得吃,觉还得睡,可是西苑的住房条件有限,所以他决定另盖新房。
这个房地产工程自然交给了工部办理,按说皇帝的工程应该加紧办,可是赵部长的脑袋不知是不是撞了柱子,竟然对此不理不问,放任自流,结果yi栋房子修了好几个月还没成型,整成了烂尾楼。
嘉靖同志还是值得表扬的,他并没有催促赵文华,还是住自己的老房子,然而不久之后的yi个偶然事件,却将这位包工头彻底送上了绝路。
yi天,嘉靖闲来无事,登高望远,忽然看见西长安街有yi座豪宅,便问旁边的人:
“那栋房子是谁的”
考验人品的时候到了,yi百年前,明英宗朱祁镇曾站在高台上,看着类似的建筑,问出了同样的问题,而那次问答的结果是,曾经风光无限的石亨全家覆灭。
在皇宫附近盖豪宅向来是个很危险的事,但人们却屡教不改,赵文华显然也没有足够的觉悟,于是接下来的回答将决定他的命运。
如果赵部长的人品好,关系足,应该可以避过这场祸,可惜这位兄弟平日实在缺乏素质。
嘉靖身边的陪同人员立刻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赵部长的名字,还有yi位不厚道的仁兄说了这样yi句话:
“工部的建筑材料,大半都拿去修赵尚书的房子了,陛下的新房哪用得上”
这副烂药下得实在太猛,看着眼前的豪宅,回想起自己的烂尾楼,嘉靖怒发冲冠:赵文华,你怕是活腻歪了吧
赵部长的人生就到此为止了,皇帝大人降了他的官还不罢休,又把他彻底削职为民,并安排他的儿子去边界充军。虽然严嵩多方打点,但无济于事。
想翻本的文华兄赔大了,他连老百姓都没当成,在回家的路上就暴毙而亡,说是暴毙,是因为他的死法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这位兄台yi天晚上心情郁闷,就开始揉肚子,揉着揉着,就把自己给揉死了手扪其腹,腹裂,脏腑出,遂死。
对此我yi直很纳闷,赵文华同志应该没有练过铁砂掌,揉个肚子都能揉得如此惨烈,如此有性格,也算是牛人了。
严嵩最重要的爪牙之yi完蛋了,虽然他本人依然无恙,但严党的根基已然开始动摇,这是徐阶取得的第yi个胜利,虽然作用不大,却是yi个好的开始。
按说赵文华死了,事情也就完了,但经过二十多年的磨炼,徐阶已经懂得了这样yi个道理:
痛打落水狗是不够的,最好连狗肉也yi起吃掉。
不久后,给事中罗嘉宾上书皇帝,弹劾赵文华侵吞军饷,数额高达十万多白银。嘉靖更为恼火,下令抄家追赃。估计皇帝大人也没想到,这道命令竟然创造了yi个追赃记录。
由于抄家后赵文华的财产不够,这笔钱按规定由他的子孙代赔。没钱赔不要紧,充军也是有工资的嘛。
于是这笔钱yi直赔到了嘉靖的儿子的儿子,直到万历十yi年,还只赔了yi半,有人实在看不下去,说算了吧,然而明神宗谨记爷爷的教诲,yi定要他的子孙接着赔,要么赔光,要么死光。
赵文华同志的悲惨经历告诉我们,就算穷疯了,皇帝的东西也是无论如何不能动的。
赵尚书的死对严嵩来说是个损失,在徐阶看来,则是个胜利,但对于胡宗宪而言,却是yi个可怕的灾难。
胡宗宪自然不喜欢这位即贪又蠢的包工头,但这位包工头偏偏是他的靠山和支柱,现在他死了,自己不但失去了和严党的联系,也失去了有力的支持,胡宗宪这个名字早已在严党的名单上挂了号,时刻可能被人盯上,严嵩固然树大根深,自己却不是嫡系,yi旦出什么事,这只老狐狸未必肯出头。
事实上,他已得到消息,某些言官正在积蓄口水,准备要拿自己开刀,而上面没人保,万yi被整下来,不但自己完蛋,连徐渭c俞大猷c戚继光这帮班底也要跟着yi起走人,数年心血自然付之东流。
十几年来,他卑躬屈膝,阿谀奉承,干了无数违心的事,说了很多违心的话,无非是为了当年那报国救民的志向。
胡宗宪不愿自己的抗倭大计毁于yi旦,但严嵩已不能指望,徐阶和自己又无交往,思前想后,无路可走。
但就在他绝望之时,舟山的地方官给他送来了yi件奇特的礼物,看着眼前的这件礼物,胡宗宪终于想到了yi个方法,但同时他也意识到,要想yi举成功,还需要另yi个人的帮助。
于是他找来了徐渭。
对于目前的形势,徐渭还是比较了解的,所以他开门见山地问胡宗宪:赵文华已经倒台,你打算怎么办
胡宗宪回答他,倒就倒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皇上支持,就没人能动得了我。
徐渭没有说话,但他不以为然的表情却在质疑胡总督:你以为你是谁皇帝凭什么支持你
胡宗宪却面露得意之色,不慌不忙地告诉他:不用着急,我已经得到了yi件宝贝,只要献给皇帝,不愁大事不成。
胡宗宪所说的宝贝,就是舟山地方官送来的那件礼物白鹿。
说起这玩意,我也没见过,估计不是啥新品种,撑死也就是个白化病,或者是基因突变的产物。
但要是把它送给嘉靖,那可真是拍对了马屁,因为他就好这个。
嘉靖同志几十年如yi日修道,只是为了成仙。但成仙这件事没个准,大臣们天天眼巴巴望着,您哪天要长翅膀扑腾扑腾飞上去了,我们放鞭炮恭送大驾,也好再选新人,可偏偏就这么拖着,金丹吃了无数颗,既成不了仙,可也吃不死人,慢慢地嘉靖自己也没信心了。
于是他迫切需要上天的启示,也就是平常见不到的新奇玩意,历史术语叫“祥瑞”,来证明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说明老天爷还是罩着他的,时不时还发点新品种下凡,鼓励他继续为修道坚持奋斗。白鹿自然是最好的证据。
但这个马屁要拍得好,拍得响亮,还需要yi篇像样的文章,不能说句“臣胡宗宪所送”就完事了,你得阐明这头白化鹿出现的伟大意义,以及对未来形势的指导作用,要坚定皇帝的信心,要让他相信,修道的前途是光明的,是远大的,是大有可为的。
这是yi篇极为重要的文章,它关系着胡宗宪的前途,关系着抗倭大计,关系着东南沿海百姓的安宁。
“所以天下虽大,此文惟你可写。”胡宗宪yi脸肃穆地注视着徐渭,他卷起了袖子,准备亲自为他磨墨。
徐渭已经彻底明白了,他明白了自己要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于是他提起了笔。
在那个夜晚,徐渭将自己天赋才智与毕生所学,慷慨地注入到这篇荒唐的文章里,为了yi个高尚的理由。
这是yi篇历史上著名的马屁文章,言辞优美,却荒诞不经,在许多人看来,这篇文章是大才子徐渭人生中的败笔,因为里面充满了卑微和下作,没有丝毫的气节。
但事实上,在这篇卑微下作的文章背后,隐藏着yi种耀眼的光芒即使卑躬屈膝,即使刻意逢迎,也绝不接受失败,绝不轻言放弃。
所以我认为,虽然胡宗宪贪诈,徐渭狂傲,但在那个晚上,他们做了yi件伟大的事。
秘战法
徐渭的才学再yi次得到了肯定,嘉靖同志看了文章之后,兴高采烈,不但赏赐了很多财物,竟然还跑去宗庙祷告,真可谓是喜出望外。
胡宗宪的地位彻底保住了,事实上,他不再需要依附于任何人,因为他已获得了皇帝的支持,为祸国家数十年的倭寇之乱将在他的手中被彻底扑灭。
而对于这惊心动魄的yi幕,戚继光却毫无所知,当然他就算知道了也没辙,对他而言,眼前有yi个更为麻烦,也更实际的问题需要解决。
经过严格训练,义乌军已经具备了极强的战斗力,然而在几次与倭寇的遭遇战后,戚继光无奈地发现,虽说每次都能击败敌人,却总是杀人yi千,自损八百,伤亡比例差不多。
这实在不是我军无能,而是敌人太凶狠,实事求是地讲,日本倭寇的战力确实极其强悍,因为这帮人孤悬海外搞抢劫,随时可能被人打死,想要活命只能拼命,而其中更为可怕的,是使用武士刀的武士和浪人。
要知道,yi个日本人要想熟练地使用武士刀,至少要经过五年以上的训练,而且让很多人想象不到的是,在近身搏斗时,他们的刀很少与明军武器相碰,出刀极其冷静,总是窥空出击,专斩没有盔甲包裹的柔弱部位,不击则已,yi击必是重伤。说他们是武林高手,实在yi点也不夸张。
相对而言,义乌兵的战斗精神也很顽强,但毕竟训练时间短,武艺这东西又不是烧饼,说成就成,而与对方死拼,实在也不划算,自己手下只有四千人,全日本的人都有成为抢劫犯的潜质,就算拼死对方四五千人,也是无济于事的。
戚继光很清楚,如果单靠近身肉搏,成本太高,且很难消灭倭寇,但在那个冷兵器为主的时代,除了抄家伙和敌人对砍外,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就在戚继光无计可施的时候,yi个人来到了他的身边,帮助他找到了那条制胜之道。
不久之前,唐顺之从京城来到了浙江,他的使命是巡视军务。与他当年的同事,现在的从yi品内阁大学士徐阶相比,他的进步实在有限,混到现在还只是个五品官。
然而这只是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