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明朝那些事儿 第 56 部分阅读

旁,庄重地向老师作揖行礼,沉声答道:

“学生明白了。”

然而聂豹的反应却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不,你并不明白,”聂豹神秘地笑了,“至少现在没有。”

嘉靖三年1524,怀着满心的喜悦和yi丝疑惑,徐阶拜别聂豹,前往京城赴任。

作为帝国的优秀人才,他进入翰林院,成为了yi名七品编修,这里虽然没有外放地方官的威风和油水,却是万众瞩目的中心,因为yi旦进入这里,半只脚就已经踏入了内阁。

此时的徐阶少年得志,前途看涨,还刚刚办完了婚事,娶了个漂亮老婆,所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好事都让他yi人赶上了,可是到达人生顶点的徐阶万万没有想到,他刚摸到幸福大门的把手,就即将滑入痛苦的深渊。

嘉靖三年1524八月,刚进翰林院的徐阶板凳还没坐热,就接到了yi个不幸的消息,他的父亲去世了。

徐阶是个孝顺的儿子,他极为悲痛,报了父丧,二话不说就打起背包回了家,在家守孝yi呆就是三年。

刚到单位上班,领导没混熟,同事关系也没搞好,就回家晾了三年,也真算是流年不利,但徐阶并不知道,这yi切不过是热身运动,yi场致命的劫难即将向他袭来。

嘉靖六年1527,徐阶回到了北京,官复原职,开始在翰林院当文员,整日抄抄写写,研究中央文件。

平淡的日子过了三年,麻烦来了,从他看到张璁的那封奏折开始。

之后的事情我们已经说过了,张璁要整孔老二,徐阶反对,于是张璁要整徐阶,最后徐阶滚蛋。

好像很简单,事实上不简单。

当徐阶鼓起勇气驳倒张璁的时候,他并不怎么在意,大不了就是罢官嘛,你能把老子怎么样还能杀了我

没错,就是杀了你。

由于徐阶骂得太痛快了,都察院的几个御史也凑了热闹,跟着骂了yi把,又惹火了张璁,这下徐阶惨了,张先生缺少海yi样的心胸,充其量也就阴沟那么宽,他当即表示要把带头的徐阶干掉。

天真的徐阶万没想到,发表个人意见c顶撞领导竟然要掉脑袋,不过事情到了这个份上,伸头缩头都是yi刀,索性豁出去了,死也不当孬种

他毫不畏惧,直接放话出来:要杀就杀,老子不怕

但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徐阶没有想到,还有更为悲惨的命运在前方等待着他,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死亡从来就不是最狠毒的惩罚。

就在他静坐等待处罚的时候,另yi个噩耗传来,他的妻子突然病逝了,只留下了yi个两岁的孩子。

徐阶悲痛万分,他成婚仅仅六年,妻子就永别而去,但更让他痛苦不已的是,他连办理妻子后事的能力都没有,因为他得罪了张大人,不能四处走动,必须呆在原地等候处理。

事实上,在当时很多人的眼里,徐阶已然是必死无疑,因为根据路边社报道,都察院已经放出风来,都御史汪鋐受张璁指使,给徐阶定了死罪。

徐阶终于没有能够逃脱死神的第三次玩弄,其实杀头也没什么,眼yi闭,心yi横,根据传统说法,就当是多个碗大的疤虽然治不好。但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把你关起来先不杀你,吊着你玩,让你感觉每yi天都可能是人生的最后yi天。

徐阶所承受的就是这样的痛苦,每日笼罩在死亡阴影下,随时都可能有人闯进来宣布他的死期,但除了死亡的恐惧外,他还有更为深切的痛楚妻死子幼,而家里的情形还真是应了那句老台词上有七十岁的老母,下有吃奶的孩子。

正所谓辛辛苦苦二十年,yi夜回到解放前,为了远大前程c幸福家庭,用了二十年,现在前程尽毁c家破人亡,却只用了十几天。

有时候,天堂到地狱只有yi步之遥。

这突然发生的yi切足以让人发疯,相信只要是人类,就会难以忍受。

可是人生最痛苦的地方就在于,明明已经无法忍受,却还要忍受下去。

当都察院内定的死罪传到徐阶耳朵里时,重压之下的他终于忍无可忍了,于是他抖擞精神,决定,从头再忍。

不忍又能怎样呢

徐阶开始准备后事了,他叫来了自己的好友沈恺,交给他yi些银两,只委托他两件事情:

“请安葬我的妻子,把我的孩子带回华亭老家,交给我的母亲。”

沈恺认真地点点头,接受了他的委托。

得到承诺的徐阶放心了,他大声地说道:

“死就死吧,如今我已了无牵挂请你替我转告张学士即张璁,时任谨身殿大学士,此事我yi人所为,绝无悔意”

上天yi向是很幽默的,yi心求死的徐阶偏偏还就死不了,都察院的处决意见送到刑部,恰好刑部的几个司局级干部是徐阶的老乡兼好友,就把这事给压了下去,还四处帮他活动,最后终于大事化小c小事化无了。

当然了,张璁是不会罢休的,既然杀不掉你,就毁掉你的前途,此后再也不用回翰林院上班了,更别想什么尚书c内阁,老老实实地去福建吧。

更为可恶的是,这位张学士还在皇帝面前狠狠地告了yi状,搞得嘉靖也是激动异常,竟然让人在柱子上刻下了八个大字徐阶小人,永不叙用,看样子是害怕自己记性不好,把这事给忘了事后证明他记性确实不好。

好了,有了这八字评语,徐阶的前程就算到此为止了。

但他没有多说什么,收拾行李便准备上路,而在赴任之前,他还要回yi趟华亭,去拜别在家的母亲。

徐阶连杀头都不怕,自然也不怕罢官,但对辛勤养育自己的母亲,他始终怀着歉疚,荣华富贵已付之流水,何以见母何以报归

但当他见到母亲的时候,才知道自己错了。

母亲顾氏听他讲完所有的经过后,却欣慰地笑了:

“你因勇于直言而被贬官,这是我的荣耀啊”

然后她站起身,去为yi脸惊讶的儿子准备远行的行李。

毕竟我并非孤身yi人啊徐阶笑了。他最终下定了决心。

出发,去福建普天之下,岂有绝人之路

徐阶是幸运的,因为综合前人经验,但凡上天要你吃苦,yi定会有好处给你,这次也不例外,如往常yi样,老天爷早已准备好了yi份珍贵的礼物,等待着徐阶去领取。

当然了,在此之前,他不把徐阶折腾个七荤八素是不会罢休的,因为老天爷他老人家的习惯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先收货c再付款。

秘诀c醒悟

福建延平府的推官是个好位置吗

答案是不,延平位于闽北位置,而且多是山区,在那里当知府连轿子都没法多坐,经常要骑马,而推官更是够呛,因为它专管司法以及各类刑事案件。

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不巧延平完全符合这个条件,所以此地大案要案频发,而且其司法系统的下属官员大都由本地人担任,包庇徇私,也十分难搞。如此看来,当年张璁发配他的时候还是经过yi番深思熟虑的。

于是,当个子矮小的上海人徐阶出现在当地属下面前的时候,当惯了地头蛇的人们几乎同时确定:这人很快就会滚蛋的。

总体上看,这句话的语法和真实性是没错的,但主语的指向并非徐阶,而是他们自己。

徐阶上任后的第yi件事情,就是处理积案,托手下的福,延平府这几年的司法成绩十分突出,案件推积如山,却总不处理,监狱已经成为了延平最适合居住的地方,老犯人没处理,新犯人又关进来。声势日益壮大。

当年也没有什么羁押期限,说关你就关你,说多久就多久,完全就没个谱。拖个三五年,判个yi两年,审完后掐指头yi算,当庭释放也算是常事。

于是徐阶对下属们说,从明天开始,加班加点审查案件。

下属们反应十分热烈,纷纷表示yi定要协助领导搞好工作。徐阶非常之高兴。

第二天,所有官员都按时报到,然而徐阶惊奇地发现,这帮人虽然坐在了办公室里,却只是yi心yi意地磨洋工,出工不出力,根本没有任何作用。

徐阶终于明白了,眼前的这群看似亲切的部下,整日笑脸相迎,呼前拥后,背地里却搞非暴力不合作,推三阻四,其实只为yi个目的把自己赶走。

徐阶愤怒了,他言辞训斥了几个怠工的官员,却没有想到,这些人的脾气比他还大,当场就顶了他几句,之后索性不来了。

烂摊子丢给你,看你yi个人怎么办

徐阶握紧了拳头,他知道指望不上这些人了,但问题摆在眼前,yi个人怎么办呢

其实很多事yi个人也是可以办的,只要你有足够的决心。

徐阶打开了尘封的卷宗,开始逐件审查整理案件,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他没有助手c没有朋友,在孤灯下艰难地工作,经过yi个多月的努力,他最终完成了这件看似无法完成的任务。

该判的判了,该放的放了,什么千古奇冤c罪大恶极的也都处理了。这个世界第yi次彻底清静了。

地头蛇们跌破了眼镜,他们想不到,这个看上去白白净净的外地人竟然如此骠悍,可他们更想不到的是,这并不是事情的终结。

在不久之后,徐阶突然下令逮捕了几个法司衙门的官员那几位非暴力不合作行动的领导人,罪名是贪污受贿,以他们的那些烂底,这类证据实在并不难找。于是分流的分流,下岗的下岗。

从此没有人再敢和徐阶作对,因为他们已经认识到,在这个文弱书生的身体里,蕴藏着极为可怕的力量。

在很多记载中,这个故事常常被引用,以说明徐阶的良好的工作态度,并体现了其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的思想境界等等等等。

其实事情并非那么简单。

在这层光环的下面,隐藏着徐阶性格的另yi面先隐而后发,俗语又叫秋后算账,或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而二十年后那些惊心动魄的事情,也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在这位斯文读书人的心中,始终铭刻着这样yi个人生信条有仇必报。

不久之后,徐阶的名声就随着这件事情传遍了延平,喜欢他的人很多,恨他的人也不少。几位被他下岗分流的人还找来了当地的黑社会,扬言要给他放点血。

于是有人找到他,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你已经不是京官了,在这小地方捞点外快,混日子就行,何必那么认真呢

徐阶的回答是这样的:

“我虽官小,却有职责在身,yi日不敢懈怠。此地虽偏,亦可励精图治”

说得好,说得好,可是励精图治的徐阶先生,你很快就会遇到yi个真正的麻烦,而这个麻烦,是你无法解决的。

事情是这样的,延平yi带虽然穷,却还有个天然优势产矿。这矿出产的东西也比较特别银。

当年那个时候,银矿的地位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印钞厂,只要能挖出来,就能用出去,还不用担心通货膨胀问题。

延平是个民风骠悍的地方,所谓民风骠悍,通俗点讲就是不读书c敢闹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吃白不吃。

于是各地未经生产安全部门批准的小银窑纷纷开张,四处刨坑挖洞,还勾结地方黑社会,称霸yi方,鱼肉百姓。

刚刚断完冤案的徐阶意气风发,他准备再显身手,彻底解决这帮为害百姓的人渣。但让他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虽然三令五申,反复清查,情况却丝毫没有好转。官员们依然喝茶聊天,恶霸们依然盗挖银两。

徐阶并不是个天真的人,他十分清楚,官员们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态度,是因为在那些被盗掘的银子中,必定有属于他们的yi份。

官匪勾结,蛇鼠yi窝,没有人肯执行他的命令。这yi次,徐阶真的无计可施了,文件可以自己看,案件也可以自己审,但是要他手提钢刀c深入虎岤剿匪,这玩笑就开得太大了。

最初,在徐阶看来,这只是yi件他必须解决的治安案件,但他没有想到,对这件事情的处理将成为他yi生的转折点。

时间yi天天过去,事情却毫无进展,在逐日的等待中,徐阶开始疑惑了。

即使在被张璁恶整,皇帝训斥的时候,徐阶也从未畏惧过,因为他yi直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对的,是站得住脚的,但是现在他似乎有点心虚了。

二十多年以来,虽然饱经风雨,但徐阶始终是yi个十分自信的人,他相信自己学到的四书五经,相信自己听到的圣贤之言,那些历史上的名臣名相和他们的不朽功绩yi直都是他学习的榜样。徐阶曾经坚定地认为,只要信守圣人的教诲,遵循礼仪廉耻,必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可是现在出问题了,徐阶惊奇地发现,雷厉风行c刚正不阿,在现实中失去了作用,至少在现在这件事情上,yi点作用也没有。

而他的属下们并没有相同的道德觉悟,也不打算培养类似的品德,他们并不理会徐阶的苦心,只是站在yi旁冷眼旁观,等待着徐阶的离去,然后继续获取他们的利益。

徐阶想不通,他忿忿不平了,他出离愤怒了,这个世界怎么会是这个样子

它不是书中所记载的那个太平盛世,更不是人心向善的桃花源,这是yi个丑陋的世界,所有的人最为关心的,只是自己的利益得失。

所谓舍身取义,所谓心怀天下,在他那些贪婪的下属心中,统统归结为两个字放屁。

绝望的情绪弥漫在徐阶的心中,他突然发现,自己二十多年所信奉的圣人之道c处事原则原来竟然毫无用处,连福建延平府的几个j吏恶霸都解决不了,治理天下c青史留名真是笑话

徐阶终于遇到了他人生中的最大危机信仰的危机,多年所学已然无用,世上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相信可以坚持

然而他最终没有放弃,因为他还有第二个选择良知之学,知行合yi。

我的yi位哲学系毕业的好朋友曾经这样对我说:大学里不应该开设哲学本科专业,因为学生不懂。

这是yi句至理名言,作为这个世界上最为高深的智慧,哲学是无数天才yi生思考c生活的结晶,他们吃过许多亏,受过许多苦,才最终将其浓缩为书本上的短短数言。

yi个二十岁的青年人是不会懂得这些的,他们太天真,太幼稚,他们或许能够在考试中得到yi百分,却不可能真正了解其中的含义。所以他们虽然手握真理,却无法使用,满怀热情地踏入社会,却被撞得头破血流。

徐阶大致就是这样yi个人,他也不懂,虽然他了解心学的所有内容,却并不知道该怎样去做。至于六年前聂豹告诉他的那四个字,则更是不得要领。

什么是知行合yi答:就是知与行的合yi。评:废话。

徐阶反复思考着这四个字,却始终摸不着头脑,聂豹说话时那郑重肃穆的表情依然浮现在他的眼前,他肯定这位先生不是在拿他开涮。

但问题是他怎么都看不出这四个字有什么作用,难道像念咒yi样把它念出来,矿霸们就能落荒而逃,官员们就会老实办事所谓良知之学,所谓光明之学,在这个现实的世界中,又有何用处

于茫茫黑暗之中,光明何处去寻

百思不得其解的徐阶沉默了,在官员们的冷眼旁观和冷嘲热讽中,他开始了漫长的思考。

在痛苦的思索中,他终于发现,自己可能犯了yi个根本的错误,他坚守二十余年的信念和原则是存在很大问题的。这套传统道德体系或许是对的,却并无用处。真正决定大多数人行为的,是另yi样东西。

只要找到这样东西,就能解决所有的难题。于是徐阶决定,否定自己所有的过往,把yi切推倒重来,去找到那样东西。

说教没有用,礼仪廉耻没有用,忠孝节义也没有用,这玩意除了让人昏昏欲睡外,并没有任何作用。

在剥除这个丑恶世界的所有伪装之后,徐阶终于找到了最后的答案利益。

胸怀天下c舍生取义的绝对道德确实是存在的,可惜的是这玩意太高级,付出的代价太高,从古自今,除了个别先进分子外,大多数人都不愿消费。

利益,只有充足的利益,才有驱动人们的魔力,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极其的残酷,却异常的真实。

在这个残酷的现实面前,徐阶终于明白了知行合yi的真意,无论有多么伟大正直的理想,要实现它,还必须懂得两个字变通。只有变通,只有切合实际的行动,才能适应这个变化万千的世界。

于是在醒悟的那yi天,徐阶丢弃了他曾信奉几十年的文字和理念,面对那些肆无忌惮的矿霸贪官,作出了yi个前所未有的决定。

不久之后,徐阶的随从们惊奇地发现,几乎在yi夜之间,那些霸占银矿的地方黑社会突然退隐江湖,老老实实地回了家。

在纳闷和兴奋的情绪交织中,他们向徐阶通报了这个好消息,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徐阶并没有丝毫的惊讶和喜悦,似乎这早在他预料之中。

而事实确实如此。

几天前,徐阶带领着几个亲信,来到了银矿的所在地,他没有去那里的官衙,而是找到了另yi群人当地的里长。

当然,这些所谓的里长并不是什么善类,盗矿的好处自然也有他们的yi份,就在他们不知这位大人来意c惶恐不安的时候,徐阶亮出了底牌:铲除那些矿霸,我将给你们更大的利益。

于是yi切都解决了,这些以往雷打不动的人突然焕发了生机,他们立刻动员起来,发动各村各户,连夜把参与盗矿的人抓了起来,刻不容缓。

在徐阶的政策影响下,各地各村纷纷效仿,兴起了打击矿盗的高嘲,对这种特殊的群众运动,当地官员个个目瞪口呆,束手无策。矿盗干不下去,只好走人,危害当地十余年的祸患就此解除。

徐阶终于成功了,他没有死守所谓的绝对道德,用利益打倒了利益。但当他将所有内情坦诚相告的时候,yi位随从却十分不以为然,愤然而起,指责徐阶的处理方式是耍滑头,搞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