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乖乖的去朱元璋的手下干活。但当时的朱元璋对他的真实能力并不了解,把他看成算命先生之类的角色。
金子总会发光的。
决断
当太平失守的消息传到应天后,朱元璋召集他的谋士们商量对策,在会议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大部分注意这个词主张逃跑,另外yi部分主张退守紫金山,但这两部分人在yi个问题上是yi致的,那就是放弃应天。
这些平日自吹神机妙算的谋士在此时露出了他们的真面目,除了痛骂常遇春外,他们做的事情也只是吹嘘汉军的强大,太平如何失守,自己的军队如何差等等。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绝不能战,战则必亡。
朱元璋失望的看着这些人,他相信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打好了包裹,给老婆孩子准备了逃跑的车辆,随时准备投靠新的老板,然后在他摔跤倒地的时候再踩上yi脚。落井下石c趁火打劫从来都是这些人的特长。
此时,他看到了脸色阴晴不定的刘基,似乎有话要说,他开口问道:“刘基,你有话说说吧。”
刘基的那些同僚们停止了议论,看着刘基,自从这个人到了朱元璋手下担任谋士后,沉默寡言,也没有出过什么主意,大家不怎么瞧得起他,只是因为此人脾气很好,从不发火,人缘倒还不差。
刘基站了起来,长时间的等待和倾听已经消磨了他所有的耐心,他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不再是yi个好好先生,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刘伯温
他用轻蔑的眼光俯视着这些平日自视甚高的所谓才子们,用yi种几乎歇斯底里的语气大声说道:
“那些说要投降和逃跑的人应该立刻杀掉你们就这么胆怯吗现在敌人虽然强大,但却骄横,只要我们诱敌深入,使用伏兵攻击,打败陈友谅是很容易的yi味只想着逃跑的人,难道也有脸自称为臣吗”
他训斥了那些懦弱的人,并详细分析了局势,告诉所有的人,陈友谅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周围的人被他惊呆了,愣愣的看着他。
“如果我们失去了应天,还能去哪里呢,我虽力薄,也能拼命要走你们走,我绝不走”
“我哪里也不去,誓与应天共存亡”
他的声音如同狂风暴雨,扫荡着大殿的每yi个角落。
朱元璋百感交集,看着这么多的所谓从龙之臣只为自己打算,而这个刚刚到自己手下干活的人却能以自己的勇气说出与城共存亡这样的话,他不是没有畏惧感,他很明白,如果陈友谅攻下了应天,自己多年奋斗的心血会毁之yi旦,他也会像徐寿辉yi样成为陈友谅皇位的垫脚石,不可能做和尚,不可能做农民,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他当然想yi战歼灭陈友谅,让这个讨厌的人从世界上消失,可是陈友谅太强大了,强大到似乎无法战胜,那庞大的战船就象可怕的怪兽,会将他和他那弱小的水军吞没。
那就躲躲吧,可是又能躲到哪里去呢,滁州濠州像狗yi样被人追来追去,最后又像狗yi样被人杀死
刘基的话给了他勇气,yi个弱不禁风的书生尚有如此决心,我又畏惧什么我本yi无所有,经过多少的艰难险阻才走到今天,难道就不能放手yi搏吗
他站了起来,用威严的目光扫视着每yi个人,斩钉截铁的吐出了四个字:此地决战
在确定了战略方向后,他召集谋士谈论如何对敌,大凡这个时候,狗头军师们会提出yi大堆建议,好的坏的都有,就看拿主意的人识不识货,这是个yi本万利的工作,如果建议对了,而且被使用了,自己就会成为大功臣,如果没有被使用,事后也可以证明自己有先见之明,如果出的是坏主意,那也没关系,老婆不好找,老板还是好找的,换yi个就是了。
有谋士说,应该先攻下太平,然后以太平为屏障与陈友谅决战。
又有谋士说,应趁陈友谅立足未稳,马上出击与他决战,击敌半渡,可收全功。
我们客观的来看,这两种主意似乎都不错,提出谋略的人也是很有见识的,但真的行得通吗
朱元璋再度表现出了他的军事天才,这种天份将在今后的军事生涯中不断地帮助他。
他分析道,先攻太平是不行的,因为太平城坚固,不能保证yi定能攻下来,即使攻下来后,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守住,陈友谅就会yi鼓作气攻克太平继而攻击应天,而那时主力部队已经极为疲劳,根本守不住应天。主动出击决战也是不可取的,因为舍弃坚城不守,贸然出击,yi旦未能与敌军进行决战或是战败,整个战局就会陷入被动。
最后,他说出了自己的见解,用手指向了应天城外的龙湾:
“就在这里。”
计划与阴谋
朱元璋的计划是这样的,考虑到自己的水军不如陈友谅,他决定把陈友谅诱上岸来,引他进入预定地点,设伏打他。他分析了陈友谅水军的进攻方向,认为陈友谅的水军yi定会经过长江,进入秦淮河并直抵南京城墙之下,在这条水路上,战船唯yi的阻碍是长江到南京西城墙的三叉江上的yi座木制桥,这座桥的名字叫江东桥。
如果陈友谅走这条路,朱元璋的军队将直接面对汉军的可怕舰队,所以不能让陈友谅走这条路。
朱元璋为陈友谅的汉军选定的墓地是龙湾。龙湾有yi大片的开阔地,汉军到此地只能上岸,而自己的军队能利用当地的石灰山作屏蔽,随时可以在后面突袭汉军。这里是最好的伏击地点。
朱元璋召集了他的高级将领们,这些人和他yi起从濠州打到应天,个个身经百战,朱元璋充分地信任他们,在这些将领面前,朱元璋yi扫之前的犹豫和踌躇,带着自信的表情宣布了他的计划。
首先,他指示驻守城正北方的邵荣放弃阵地,因为他镇守正是那个关键的地方龙湾。
其次,他命令杨靖c赵德胜c常遇春c徐达带领部队埋伏在龙湾和南城,yi旦汉军进入伏击圈就进行攻击。
最后,他本人带着预备队驻扎在西北面的狮子山,作为最后的决战力量。
“此次攻击,我为总指挥,当我挥舞红色旗帜时,即代表敌军已经到达,当我挥舞黄色旗帜时,你们就要全力进攻,决战只在此时”
然而徐达提出了疑问:如果陈友谅军不攻占龙湾,而直接从秦淮河攻击应天,这个计划是无法执行的。
是的,说的有道理,陈友谅带领的是水军,必定会走水路,他又凭什么放弃自己的优势去和朱元璋打陆地战呢。
朱元璋的脸上浮现出了yi丝狡黠的微笑,他指着将领中的yi个人说道:“这就要靠你了。”
这个人叫康茂才。
这是yi个战略意义上的阴谋,康茂才原先是陈友谅手下大将,后来投奔朱元璋,但他仍在朱元璋的指示下与陈友谅有着秘密接触,用今天的话说,他是yi个两面间谍,是朱元璋埋在陈友谅身边的yi颗棋子。
康茂才早已派人送信给陈友谅,说他将倒戈,建议陈友谅采取水路进攻,他将会在江东桥与陈友谅回合,并将这座唯yi阻挡水军前进的桥梁挪开,让陈友谅的水军经过秦淮河直抵南京城墙之下。陈友谅大喜过望,并表示yi定会在胜利后重赏康茂才,在得到陈友谅的回音后,朱元璋命令李善长连夜重造了yi座石桥。
这座石桥将给予陈友谅最为沉重的精神打击。
朱元璋宣布了他的全部作战计划,以坚定的目光看着他的将领们:“我们自濠州出发以来,经历了无数困苦,打败了无数敌人,才取得今天的yi方土地,虽然陈友谅比我们强大,但只要我们敢于迎战,胜利yi定属于我们”
“我相信我是对的”
朱元璋是yi个了不起的人。
在通往胜利之门的路上,你会捡到很多钥匙,这些钥匙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金光闪闪,但只有yi把才能打开那扇门。
在进行决策时,会有很多人在你耳边提出他们自己的意见,将他们手中的钥匙交给你,让你去选择,但这个游戏最残酷的地方在于:
你只有yi次尝试的机会。
如果失败了,你将失去yi切。
在战役实施中,只有yi个时机是最适合的,能抓住这个时机的,即是天才拿破仑。
朱元璋在那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在无数的建议中,坚持了自己的看法,牢牢地抓住了那把开启胜利之门的钥匙。
他的成功不是侥幸的,他当之无愧。
他正等待着陈友谅的到来。
陈友谅此时正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他已经成为了皇帝,现在所有的文武百官都在面前低着头,聆听他的训示,他的舰队已经兵临城下,应天指日可克,朱元璋将永远消失在世界上,这片大地上的百姓将在他的管理下,成为他的臣民。
我不是渔民的后代,从来都不是
好消息yi个接着yi个,安插在朱元璋军中的康茂才已经成为我的内线,他将在明天为我打开通往应天的道路,我的舰队将yi往无前,征服这个富庶的地方,然后就是张士诚,他不过是个软弱的家伙,决不会是我的对手,我将是最后的胜利者
龙湾的圈套
至正二十年1360年6月23日,也就是徐寿辉被杀后的第七天,陈友谅率领他的舰队沿秦淮河yi路进攻,到达了江东桥,陈友谅难掩激动的心情,亲自登岸,在夜色中轻声叫出了联络的暗号:
老康
无人应答。
第二声:
老康
仍旧无人回答。
陈友谅借着皎洁的月光仔细观察了江东桥,他惊奇的发现这并不是康茂才所说的木桥,而是石桥
陈友谅感觉血液凝固了,他喊出了之前无数人喊过,之后还会有无数人喊的名言:
中计
按照他的估计,此时应该是“火把丛生,杀声遍地,伏兵杀出”,可是在他惊慌yi阵后,却发现什么也没有发生,这是怎么回事,yi向精明的陈友谅现在也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康茂才莫非是有事来不了了
无论如何,这里很危险,不能久留。
正在此时,他得到了消息,自己的弟弟陈友仁已经统率yi万人马在新河口之北的龙湾登陆,并击败了驻守在此地的军队,正等待大军的到来。
那就去龙湾登陆吧。
陈友谅命令船队加快速度,于当日下午到达了龙湾,之后他组织士兵上岸,yi切都很顺利,但他不知道的是,yi双眼睛正在不远处的狮子山上看着他。
那是朱元璋的眼睛。
他的预料没有错,陈友谅果然放弃了在江东桥进攻的企图,他是yi个疑心重的人,必然选择稳妥的进攻方法。
在确定所有的士兵都进入了伏击圈后,朱元璋摇动了红旗。
此时,隐藏在石灰山后c应天南城c大胜关的五路军队从不同的地方出现,但他们并没有摇旗呐喊,而是静静的看着汉军,他们没有接到进攻的命令。
汉军的士兵们终于发现自己掉进了yi个大大的麻袋里,敌人就在眼前,甚至可以看见他们盔甲上的反光,而这些敌人纹丝不动,正用yi种奇怪的眼神看着他们,那种眼神好似家乡过年时屠户看着圈里的猪羊。
战场上出现了可怕的宁静。
比死亡更可怕的宁静。
这是令人毛骨悚然的yi幕。
他们并没有在这种可怕的沉默中等待多久,狮子山上的朱元璋挥动了黄旗。
五路军队在徐达c常遇春c冯胜的率领下对汉军展开了轮番冲击,骑兵来往纵横,所向披靡早已经惊慌失措的汉军无法抵抗,他们纷纷奔向自己的船只,然而此时正是退潮之时,船只搁浅,大多数汉军只能跳入长江逃生。陈友谅挤进能够开动的小船上逃命,yi路逃到九江,胜利的梦想就此破灭。
此战汉军在战场上留下了20000具尸体,7000名俘虏,而朱元璋的军队几乎没有受到什么损失,还俘获了100艘大舶和数百条小船,朱元璋借助这些船只为即将到来的最后决战做好了准备。
陈友谅打了败仗,逃回了江西,而张士诚正如朱元璋所说的那样“器小”,眼睁睁的看着陈友谅被痛打yi顿,只派了几千兵马在江浙与朱元璋接壤yi带武装游行了yi番,就打道回府了,这个人确实如陈友谅所说,刀架在脖子上才会着急。
不速之客
龙湾之战胜利后的yi天,紫金山上的禅寺迎来了yi位香客。当时的应天虽然已经为朱元璋所管辖,但治安情况仍然不好,所以寺中僧众yi到晚上就会紧闭寺门,这天黄昏时分,这个香客走进了寺庙的大门,口称天晚无法赶路,希望留宿yi夜,看门的小僧看此人相貌不俗很丑且十分凶恶,竟然不敢阻拦,让他进了内寺。
禅寺的主持闻听此事,慌忙出来看,当他初见此人,也不禁吃了yi惊,但他毕竟是见惯大场面的人,细看之下顿觉此人身上自有yi股豪迈之气,且带yi把宝剑在身,他暗自揣测这人极有可能是出外打劫的强盗,像这种人yi定不能得罪,如果激怒了他,yi把火烧了禅寺,自己和老婆孩子怎么办,于是作主留他yi晚。
此人正是应天的镇守者朱元璋,在龙湾战胜后,他也颇有些得意,常微服出巡,这也成为他之后几十年的习惯,这天他来到紫金山下,见山上有yi座禅寺,回忆起自己当年做和尚的情景,便到寺中yi游。
这天夜里,住持左思右想睡不着,他怕那个强盗嫌疑极重的人晚上会出来搞事,可这话也不能直说,他思虑良久,终于想出了个好主意。他决定邀请这个人去大殿讲禅。
所谓讲禅和魏晋时期的清谈差不多,yi群人吃饱了饭,坐在yi起吹牛,反正吹牛也不上税。
朱元璋深更半夜被吵醒,得知居然是让他去讲禅,哭笑不得,他是何等精明的人,自然明白住持的意思,住的还是人家的地方,礼貌起见,他随住持来到了大殿。
此时,空旷的大殿里,只有他们两个人,分东西坐定后,住持开始仔细的打量起朱元璋来,他发现此人衣着朴素,虽面相凶恶,但举止还透着yi股土气,顿时对此人大为藐视。
做强盗做到这个地步,连件好点的衣服都没有,说他是强盗都抬举他了,顶多是个乡巴佬。
但既然是讲禅,还是要说点什么的,于是住持开口了:“施主何方人氏”
朱元璋答道:“敢烦禅师下问,在下祖籍淮右。”
“所持何业”
“目下无业,唯四处游侠而已。”
住持yi听此言,便觉自己判断不错,他准备教训yi下这个乡巴佬。
“我观施主面相,似有杀气,目下天下大乱,望施主早择良业,安分守己,闲来无事探研佛道,可悟人生之理。”
朱元璋不动声色的问道:“不知何谓人生之理。”
“人生之理即心境二字,我送施主两句真言,望好自揣摩。”
“敢情赐教。”
“先祖有云:境忘心自灭,心灭境无侵,人生无非虚幻,得此境界即可安享太平。”
朱元璋看着眼前这个面露轻蔑之色的和尚,沉默良久,突然大笑
笑声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久久不去。
住持大惊失色,朱元璋站起身来,缓步走向住持,突然抽出腰间宝剑,将剑架在他的脖子上
住持再也掩饰不住,惊慌失措,颤声说道:“你想干什么,如要钱财,可以给你。”
朱元璋厉声说道:“禅师心境如此了得,为何也会害怕方今天下,所以大乱,唯因民不聊生,兵荒马乱,只由隔岸观火如天下太平,谁愿游侠,如尔等人,饱食终日,娶妻生子,只是妄谈心境,苟且偷生,可耻”
言毕,朱元璋归剑回鞘,朝自己的禅房走去。
住持此时才发现,眼前的这个衣着简朴的人实在深不可测。
他对着朱元璋的背影大声喊道:“贫僧有眼不识泰山,敢问施主高姓大名”
朱元璋的背影没有停留,越走越远。
住持归房yi夜未眠,他的直觉告诉他,这个人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决定第二天要问个明白。
第二天,他起身后,便跑到朱元璋的禅房,但已是人去房空,在大殿的墙壁上,却留着用朱砂写就的几行大字: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第十章 等待最好的时机
对于陈友谅来说,失败是他所不能承受的,毕竟yi直以来,他都是成功者,但这次他是彻彻底底的输了。他认为上次战败的教训在于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水军,所以他更加用心调教自己的舰队,应该说陈友谅为我国的造船事业做出了贡献,后来伟大的郑和船队使用的航船技术和造船技巧就是从陈友谅那里继承过来的,当然,也算是抢过来的。
这次,他制造了yi种秘密武器,这是yi种非常可怕的战船,这种战船高数丈,上下居然有三层,每层都可以骑马来往,下层只管划船,上下层相隔,这种设计非常科学,上面打得天翻地覆,下面还能保持动力,更为可怕的是,每条船外面还用铁皮裹着,这应该是当时名副其实的航空母舰。
另yi个设计就很能体现陈友谅的性格了,这种战船上下之间的隔音效果非常好,下面只隔yi层木板,就是听不见上面说话,看来陈友谅还是中国隔音技术的开创人之yi。这种设计最大的好处是,能够把人隔绝开,即使上面吃了败仗,下面还是照样会拼命,还能防止泄密。反正要跟着我陈友谅yi条路走到黑。
这种心思机巧的人,真是不能不服啊。
此时在他下游的朱元璋也不轻松,他知道上次的失败损失对于财大气粗的陈友谅来说只是九牛yi毛,大户人家,家里有的是粮,碰到灾荒什么的不用怕,挺yi挺就过去了,可是自己还是名副其实的贫农,手里有的只是那yi点从陈友谅手中缴获来的家伙,万yi出点什么事,这个秋风向谁去打
更让他烦恼的是,陈友谅在上游,他在下游,让他很不舒服,这种心理其实我们很容易理解,好比你住在山坡下面,他住山坡上面,每次都要抬头看人家,很难受。
陈友谅在江里洗脸,朱元璋就要喝他的洗脸水。
陈友谅在江里洗脚,朱元璋就要喝他的洗脚水。
陈友谅在江里撒尿,朱元璋
这个挥之不去的人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总是高悬在朱元璋的头上,哪有yi夜得好眠。
yi定要打败他。
陈友谅有了新式武器,他非常高兴,从至元二十yi年1361开始,他不断和朱元璋打水战,结果是胜多败少,他更加迷信武器的威力。
应该说陈友谅的失败很大原因就是他没有认识到什么样的武器是最强大的,不是军队的人数,不是武器是否先进,不是强大的舰队,而是人心。
转变
赵普胜是yi个优秀的将领,每次进攻他总是手持双刀带头向对方发起进攻,从来不是叫着“弟兄们上”的那种人,威信非常高,他对陈友谅也不错,由于自己是个大老粗,他很敬佩会读书写字的陈友谅,每次都叫他陈秀才,把他当自己的兄弟看,而陈友谅为了能够控制天完国,杀害了他,赵普胜临死也没有想到平日笑面迎人的陈秀才会杀他。
陈友谅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可是他不知道的是,自己失去的远比得到的多。从士兵的窃窃私语和议论中,从部下那异样的眼神中,他似乎感觉到了什么,但他并不在乎,自己控制了最强大的战争机器,自己就是最强大的人。
变化就在人们的心里,这是yi个背信弃义的人,人们对陈友谅的评价大抵如此,从此天完的士兵们不再为了建立自己那理想的天完国打仗,他们打仗只是要拿饷银,活下去。
而yi支没有理想,只是为吃饭打仗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而且很不稳定。
陈友谅很快就会尝到恶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