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农家子的科举奋斗路 农家子的科举奋斗路 第105节

有那等机灵的学子,见考场中有不少人都开始做饭,自个儿也停了笔。

横竖这会儿闹腾腾地,不如跟着大伙儿一起,省得还要受人影响。

也有那性子执拗地,一篇文章还没写完,这会儿被打断了思路,正恼怒地低声咒骂。

穆空青却不管旁人许多。

他喝完粥时,天边的太阳刚巧没入西山。

余晖还在,虽然时间不长,但也足够穆空青赶在天色昏暗之前,将自己的三篇四书文修改完成。

穆空青将自己的答卷和草稿全部用油布悉心包裹,存放在号房内侧时,天色已经彻底暗了下来。

外头的长廊挂上了灯笼,穆空青能见到对面的号房里也亮起了点点烛火。

他将两块木板并排放好,又取了凉水泼在号房靠外的一侧,多少有些降温效果,能让他在入睡时稍舒服点儿。

殊不知穆空青躺下睡了,坐在他对面号房的学子,却是更加烦躁了。

他先前文章还没写完,就被穆空青煮饭的动静打断了思路。

现下好容易又有了灵感,偏偏一抬头,就见对面那小子竟就这么施施然地睡了!

睡了!

这可是乡试啊!

他是已然成竹在胸了吗?还是自知无望,自暴自弃了?

那学子也知晓自己应当专心答题,可他见穆空青这游刃有余的模样,心中就是耐不住多想。

想得越多,心情便越烦躁。

偏偏今夜还时不时就有一阵微风掠过,吹得烛火摇摇晃晃,更叫人平添几分心绪不宁。

那学子心里思绪纷乱,写到一半实在写不下去了,忿忿地将笔一撂,干脆也学着穆空青直接入睡。

只是他脑子里各种念头都有,这一夜睡得也不大安稳。

第二日,他被一阵水声吵醒。

一睁眼,却见天色也就将将转明,怕也就是卯时刚到的模样。

穆空青虽谈不上睡得有多好,但至少精神还是养足了的。

他第二日卯时不到便已醒了。

此时天色还暗着,微风吹过带着几分凉意,考场内除了此起彼伏的呼噜声,和不知打哪儿传来的虫鸣外,再没有旁的动静。

穆空青轻手轻脚地打水洗漱,一抬头便见他对面号房的学子也坐起了身,此刻正满腹怨念地盯着他,盯得穆空青一头雾水。

兴许是此人睡得浅,叫自己惊醒了?

穆空青在心里猜想。

不过他此刻正是头脑最清醒的时候,温度也是难得适宜,时间半点都经不起浪费。

穆空青手脚麻利地收拾好自己,又小心架好木板,点上蜡烛,铺纸研墨。

最后浏览一遍昨日作好的三篇四书文,确认无误后,穆空青着手开始誊抄。

连着誊抄三篇,这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即便穆空青自认自己腕力不差,写完之后也还是难免感到疲累。

但是好歹赶在他计划好的时间内完成了。

接下来,他还需得完成至少两篇经义题。

此次清江府乡试的三道经义题中,一道《诗经》,一道《礼记》,一道《尚书》。

好巧不巧地,《礼记》一题摘选的片段,恰好是杨思典曾经赠予他的那三本书中,那位大家做过注释的。

因着那注解颇有意思,穆空青还特意同周秀才探讨过。

穆空青斟酌片刻,决定将这篇最有把握的《礼记》题最先写完。

乡试可不搞什么均衡之道。

只要没有哪一科差得出奇,那么考官取中学子时,多半都是看谁出彩的地方更多。

三篇中上水平文章的答卷,和一篇上上、两篇中下的答卷放在一起,取中的必然是后者。

当然,若是只有一篇上上,余者皆是下等,那就另当别论了。

得益于曾经的运道,穆空青在答这道《礼记》题时格外顺畅,赶在午膳前便已经写完了初稿。

刚好趁着用午膳的时候休息片刻,下午说不定能将另外两篇经义全部答完。

穆空青被那《礼记》题带得有些兴奋,只觉得夏日里的燥热都褪去了不少,此刻的思维也是格外活跃。

然而到了傍晚时分,穆空青答完最后一道经义题,揉着酸胀的手腕抬起头时,却发觉天边已经起了一片云霞。

穆空青抹了一把额上的汗珠。

下午时,那种燥热褪去的感觉,并不是穆空青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