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贫出孝子,国难显忠良。这时候,放弃逃生留下来,誓与中都共存亡的人,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中都数十万军民百姓的主心骨。
国不可一日无君。
当时完颜洪煦继位完全就是顺势为之,细究起来,颇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不过那时候国难当头,大敌当前,没工夫计较那么多。现在局势已然明了,完颜洪煦父子俩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先后弃中都而逃,名声都已经烂透了,这时候再推前太子完颜绪这个名正言顺,又颇得人心的英明之君出来主持大局,时机已经成熟。
既然完颜洪煦和完颜综都已经弃城而走,甚至连抹捻尽忠这个守城大将也都跟着跑了,中都现在成了无君可主,无将可遣,无兵可守,完颜绪在以完颜承晖为首的一众忠臣良将的拥立之下,登基即位,准备与中都数十万百姓一起,死守中都。
临危受命,完颜绪肩上的压力不可谓不重,但是他也不得不挺身而出。
完颜绰对此深表同情,除开他们从小一起长大的手足情谊,完颜绰对完颜绪的胆识气魄还是很佩服的,完颜绪心怀天下,勤政爱民,并非是昏庸无能之君,何该当亡国之运?相比完颜洪煦不得不接手的烂摊子,完颜绪的处境更是糟糕,他接手的是一个满目疮痍,腐败不堪的破落江山,即便是有雄才大略,也难凭一己之力改变国运,认真算来,都是先国主作孽,最后却报应到了他的身上,想来也是令人不胜唏嘘。
完颜绰不是一个认命的主,完颜绪更不是,都说大金国的国运到头了,他们就偏偏不信这个邪,拼尽全力,哪怕是以身祭天,也要逆天改命。
不信邪不认命,这恐怕是完颜绪和完颜绰这两兄弟为数不多的相似之处了。
与此同时,完颜绰只带了十余人的亲兵,轻车从简,悄悄离开了紫荆关,临走之前,特意交代塔讫,带领数万人的军队,先行一步去往中都,自己随后就到,另外最重要的是,沿途小心行军,务必不能让窝阔台汗察觉。
塔讫躬身领命。
完颜绰这才掉头去截耶律余睹。
这时候的耶律余睹,正领着两三万剩余的军,准备去跟窝阔台汗汇合,听闻手下人来报,荣王世子亲来求见,耶律余睹都傻眼了,他万万没有想到,荣王世子竟然会在这时候出现在这里?不是都说世子爷正在辽东平叛的吗?不过一转眼,世子爷已经绕开了窝阔台汗统帅的二十万蒙古大军,神不知鬼不自觉地跟跑来跟他们接触,这等神出鬼没,深不可测,简直出乎所以人的意料之外。
“什么?荣王世子到了?快快有请!”即便是耶律余睹这般身经百战的悍将,也不得不佩服世子爷胆识过人,他怎么也想不到,荣王世子竟然会有这么大的胆子,孤身前来,虽说他手下也就二万多人,但到底个顶个的都是百里挑一的契丹族勇士,兵悍将,勇武善战,如果真要趁荣王世子势单力薄,深入敌营之际把世子爷扣下,绝对易如反掌。“这位世子爷,也不知道是胆大心细,还是真的悍不畏死!”
都说忠孝军战斗力强悍,与蒙古大军几番交手,都没能让蒙古人讨到什么好处,今儿,耶律余睹倒是想要见识见识,传闻中一手训练了忠孝军的荣王世子究竟是何方神圣?有没有三头六臂?
深入虎穴,前途未卜,完颜绰却是步履从容,面上不见丝毫慌乱之色,举手投足间更是尽显豪爽洒脱之气,令人心生敬佩。
之前曾经听过太多有关荣王世子的传闻,几乎是一面倒的称赞,说世子爷品貌非凡,用兵如神,但是这一次见面,让耶律余睹更深刻的意识到,世子爷绝非好相与的人,最有力的佐证,则是世子爷成功避开了蒙古人的耳目,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这里,跟自己会面,除了证明世子爷艺高人胆大之外,更证明了世子爷的足智多谋,不用说,此时的辽东地区已经尽在世子爷的掌控之中,甚至就连耶律留哥恐怕都已经归降,世子爷这一招瞒天过海,不仅瞒过了蒙古人,就连他们这些自己人都给瞒过了,高!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