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夏与蔷薇花 分卷阅读1

第1章九月天

好像每年一到八月底,许多人都陷入了集体的焦虑症,狂躁不安,抑郁装死,无声地抗议着即将被关进学校的命运。

与夏天炎热的尾巴相伴的,永远是堆在书桌一角、小山似的作业和卷子,它们大都崭新,等着被填满乱七八糟的文字,好应付开学的检查。

8月31号的太阳升起时,城市里开始出现不少穿校服的身影。

男孩子的白衬衫上还有几条熨不平的褶皱,不耐烦地背着书包骑着单车,脸上藏着一点与好友重逢的兴奋,女孩的裙子不少被主人偷偷裁短了,好显出纤细的长腿。

他们大都年轻,没见过世界的残酷,活在象牙塔中,还身在福中不知福地埋怨学校作业多,吐槽老师的不好,生活中唯一的调剂就是课外书、体育课以及同学的八卦。

“我听说,这学期好像咱们学校要开始办一个什么艺术班。”

等红绿灯时,慕夏眼皮一抬,瞬间被身侧两个女生的交头接耳吸引了注意力。他摘下耳机在手中无聊地绕来绕去,装作不经意,耳朵却高高地竖起来了。

“也没有吧,学长说貌似只给美术生准备的。上面有政策,考上重点美院以后省里会补贴,咱们学校是重点,肯定得‘全面发展’呗。”

“哈哈哈,反正也轮不到咱们艺术生,你懂的!”梳马尾辫的姑娘笑完,余光忽然瞥见旁边的少年,立刻噤声了。

慕夏正冷冷地盯着她,吊起眼角,神情十分不耐烦这人长得像模像样,发尾留得比校规要求长一点,眉清目秀,个高腿长,麻袋似的校服穿在身上也不显得五五开,裤脚挽起一点,很不刻意地露出了球鞋的logo。

马尾辫条件反射地脸一红,旋即别开了头。慕夏冷哼了声,抬眼见对面交通灯变绿,把单肩背着的书包往上一提,大步踏走了。

他从小听着“艺术无用论”长大,对这些莫名的歧视司空见惯,本以为换个环境会好些,没想到他还是高估了这些高材生。

慕夏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不愁吃喝,父母自小注重对他的兴趣培养,小孩在钢琴、小提琴、书法和国画中轮番转了小半年,最后还是自己拿了画笔。

他的老师是书画协会成员,一个快退休的老教授,指导起来专业又耐心。慕夏一练就是十年,除开国画,素描和水也雨露均沾。正当慕夏以为自己天命所归,义无反顾就要吃这碗饭,又被父母一言不合地塞进了文化课的班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一颗渴望发光发热与众不同的心受到了伤害,从此画画只能作为兴趣爱好,突然就难登大雅之堂,任谁都难以接受。慕夏后来长成了个看什么都不顺眼,对文化课充满仇恨的中二学渣,也就没人觉得奇怪了。

父亲工作特殊,常年都在外派,为了不让家里太过割裂,于是母亲和慕夏也不得不随之辗转,慕夏每隔两年就要换个学校,大江南北地走了个遍。他在旧高中待了一年,好不容易记住了班上同学的名字,就又被迫转学。

当时他妈劝他:“新学校有艺术班哦。”

结果第一天开学,慕夏在大马路上惨遭未来校友歧视,心情非常不好。

新学校有个响亮的大名叫“育才”虽然每座城市好像都有个育才中学因为常年平均分被隔壁外国语压了一头,屈居全市排行榜榜眼之位,人送绰号“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