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圣把杀人犯接回王府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其他人那,比如文王,又比如太子,或者比如央皇。
所以还没等杨子圣向李墨染打听昨晚遇刺的事情,杨子圣就被请到了宫中,而文王和太子也同在央皇那。
太子和文王乃一母同胞兄弟,又是嫡出,而杨子圣的母亲是央皇的宠妃,所以太子和文王处处看杨子圣不顺眼,但杨子圣兵权在握,他们又奈何不得他。
更何况杨子圣这人,从不逛青楼,也不拉帮结派,除了打仗,其他时候都在府里,太子和文王就算想找他麻烦,也得寻个机会不是。
这次,太子大婚之际,杨子圣把杀人犯接到了战王府,就是太子和文王在央皇面前参他一本的好机会。
“儿臣叩见父皇。”杨子圣哪里不知道太子和文王的心思,只是他对皇位无心,根本不想和他们争。
“皇儿起来吧。”央皇今年六十五,看似老当益壮,太子有些心急,他自出生就被立为太子,做了四十年的太子,能不心急吗?
杨子圣起来,也不看太子和文王:“不知父皇传儿臣前来,所为何事?”
太子从小就是太子,性格难张扬跋扈了些,见杨子圣连个招呼都不和自己打,眼中的戾气浓了:“子圣,关于客栈杀人事件,可有眉目了?”
文王饱读诗书,性格和太子却是相反,他冷静又沉得住气。
“稍有眉目,却不多。”杨子圣回答。
“什么眉目,说来听听。歹人敢在本宫大婚之际杀人,简直是给本宫找晦气,非得严查不可。”太子的意思是,你接到王府的那杀人犯,得交出来。
“皇兄。”杨子圣叫了声,又看向央皇,“父皇,这件事并非表面杀人那么简单,而是对方行刺在先,武功不敌,才会被杀。”
“哦?继续说。”央皇可不是个昏君,也知道太子和文王对杨子圣欲除之而后快,但他这个儿子却不屑皇位,他有什么办法?
“子圣,你可不要听杀人犯的一面之词,你不会因为那杀人犯和你认识,就偏袒对方吧?”太子落井下石。
“皇兄多虑了,子圣并不认识他。”
“既然如此,你为何把杀人犯接到你王府?”太子又问。
“皇兄请注意说辞,别一口一个杀人犯的喊,你口中的杀人犯可是召国的太子妃皆同齐王,又是安国公李家后代,李墨染。”
什么?
这下别说太子,就连一直没有出声的文王也感到意外:“召国齐王来央国干什么?又是在大哥大婚期间。”这话说得也有技巧,看似疑惑,又指出了对方别有用心。
“召国皇帝病重,想来请不落为他看病。”
什么?
央皇、太子和文王,又是被杨子圣的话一惊。接着,御书房里,一片寂静。神医离不落,天下闻名,众人都道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