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他们在商议即将肄业的率性堂的生徒仲月试这等要事,原竟听得认真,他却分心了,实在是汗颜。裴祭酒笑道:「时辰也不早了,余下的事情我们明日再议,都回去吧!」
原竟与骆棋琅一同离开后,骆棋琅与原竟商议起了方才所讨论之事。因原竟来国子监的时间尚短,入仕时间也短,许多事情都只能通过原烨的叙述才略知一二。而骆棋琅在此已有两年有余,更为清楚国子监的事务。
国子监的学生逢年除岁考,还有每月的一次小考。而为了让肄业的率性堂学生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官场生活,也会安排他们进行「历事」,提高他们的办事能力。
往年都是由司业负责安排他们到各部各司去进行一些详细且繁杂的工作,有的学生会分到外地去,也有的分在六部衙门等被人挤破脑袋都想进去的地方。「历事」为三个月,届时会由所历事的衙门进行考核,评语优等的前途自然是好许多。
而今年在皇帝为自己的书法推广的情况下,书法的能力也有所要求了。而有资格「历事」的生徒则需要由各门学术的传道授业的博士评定后,将名册提交给司业,司业最终定下人数,再报祭酒。
往来祭酒多负责国子监的监内事务,对学生的优劣情况不是很清楚,故而司业定下的名册基本上就是最终的名册。所以在关乎生徒的前程的要事上,原竟与骆棋琅便成了决策者。
原竟与骆棋琅已从呈上来的名册中挑选出了年长、品行与学识皆为优等的生徒,接下来他们要商议的便是如何分配。
按规定,分配的次序该根据他们的优劣顺序来排,虽都是优等,可优等中也有优劣者。可近年来制度松弛,分配多有根据人情来定的。
这些生徒中有不少是科举落榜后才进来的各地的学子,也有官家子弟受荫补进的。官家的子弟自然是希望到一些能接触权力,有政务处理的衙门,可这样一来,寒门子弟便要不满了。
反之亦然。这也是一项很挑战处事应变能力的活儿,裴祭酒将此事扔给俩人,他临致仕了,也还能落得一份好名声。
俩人一路商议事情一路往两家同方向的地方走回去,临分别了,骆棋琅才问道:「有个问题,我不知当问不当问?」
「骆司业何须客气?你问便是,不过答与不答可就在我了。」
「你对舍妹,可有意?」骆棋琅这问题问得相当直白,也把他自己问得甚是尴尬,就怕原竟说她对骆棋娇无意,让俩人都没面子。
原竟讶然,而后微微一笑,也不回答,只反问:「骆司业对令妹的关心和疼爱犹如原某对舍妹的关心与疼爱,所以在终身大事上,我一贯让她做主。所以原某想知道,骆司业可问过令妹,对原某是否有意?」
在疼妹妹这一点上,俩人都是不谋而合的。骆棋琅听到原竟的反问反而是松了一口气,他自然会问骆棋娇,只是若是骆棋娇说她对原竟有意,那怎么是好?
原烨回到府上,罕见地找了原竟过去商谈政事。他希望他能修补跟原竟的关系,他们父女能回到从前。而恰好最近冯家与张家那么活跃,朝堂上被搅得有些人心浮躁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