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是拾那些人的时机,让他们心里不得安生也是个利息。再说这几天皇后已经又把后宫清理了一遍,总得看看这些勋贵人家在宫中安的钉子清干净了没有。
皇帝想定主意,对张尚书道:“贾琏可还得用?”
第49章
张尚书揣摩着皇帝的意思道:“刚到部的时候还不大沉稳,可听说日日一下衙就去张老大人府上,每日宵禁前才回府。现在不但沉得下性子,因着贾赦给的这个记帐法子,比别人分外能看出各类弊病,前几日江南常州冒平亏空就是他发现的。与人相处从一开始就平和,如今在户部已经算是站稳了脚。”
皇帝听了更加满意:“贾赦刚任了礼部侍郎,不能再把这个功劳算到他身上。贾琏到底年轻,得有些拿得出手的功绩才好。听你这么说,该是把贾琏外放几年,到地方上历练一下才堪大用。”
张尚书不得不提醒皇帝:“陛下,贾琏是捐官出身。”例不上三品。
皇帝叹口气:“就是如此才要把这个功劳算到贾琏头上。有张老大人亲自教导,将来除了八股文外,他哪里比不得那些科举出来的人。”又想自己处心积虑地为那家伙着想,人家连情都不见得记,气哼哼地道:“比起贾赦,还是张老大人教出来的人更省心。要不是看不得他儿子受罪,这个记帐法子他什么时候能拿出来。”
张尚书哪里敢接话,只在心里把贾赦从张老太爷前姑爷提成了得皇帝看重之人,连贾琏也已经是入了陛下青眼的人物,没见陛下已经亲自为他规划起出路来。
皇帝也不等张尚书答话又道:“现在就让贾琏外放,估计那家伙也舍不得,到太上皇那里哭的事儿他都做得出。有功当赏,这个记帐法子还得贾琏在你们户部教会他人。户部可还有位置?”
张尚书道:“员外郎尚有空额。”
皇帝并不满意:“你也说这个法子若是推广开来,是利在千古的事,只升一品不足服众。”
张尚书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又道:“张老大人曾在贾琏来部时,告诫臣不得为贾琏多加便利。其实郎中也有空额。”不是我忌贤妒能,是人家外祖父要打磨外孙子。
“张老大人一生谨慎,老成谋国。”皇帝一直对自己这个老师心怀敬意,现在更是满意到十分:“也不好太拂了他的意。再说贾赦也才是侍郎,子不越父也是常理。先让贾琏在郎中的位子上好好磨上一阵吧。”
已经是连升两级了,这在科举出身的进士身上都不多见,陛下你还一副贾琏吃了大亏的口气,让御史台那些人知道了可待如何?张尚书一边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