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要做处方餐,后厨五个人不算多,谁管餐盘的事情都是负担。”
别看食堂人多,其实活可不少。
黄州:“……那再招个人?”
中医馆食堂成本最高的地方就在于五个后厨工作人员的工资,会到食堂吃饭的除了住中医馆疗养的病患之外,还有就是过来看病的人,偶尔也会有特地来中医馆吃饭的人。由于食堂的菜肴味道鲜美,在住院病院仅有三人的情况下,其实每天人次不算少,可许多福推算过,盈利颇低。
主要是因为菜品的价格太便宜了。
如今添置了三个人,基本上就只能保证盈亏平衡了,肯定是不能再添人了。
许多福略思索了一会:“从今天起食堂不备餐盘了,让来吃饭的自备饭缸。”
黄州:“啊?”
黄州万万想不到,事情会这样发展,关键是老板不像是在开玩笑的样子。
“今天开始施行,那一会来吃饭的咋办?”
许多福:“我记得库房里还有饭盒?你等会去搬出来,我让许佰支个桌子在这卖,零售二十五一个。”
饭缸又不是一次性的,可以反复利用。许多福就不相信已经在食堂门口闻到香味的人,还不肯花二十五买个饭盒。进价八块钱一个的饭盒是李月选的,本来是打算发给员工的,许多福现在觉得可以多进点货,长期在食堂门口售卖,未来也总有粗心大意忘了带饭盒的,或者第一次来不晓得这个规矩的会消。
长期积累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黄州:“……”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错觉,老板的画风似乎大有变化……
总之,这件事情就定下了。
***
福兴中医馆开张一个多月以来,许医生的名号耳口镇上的人无人不晓,同时出名的还有中医馆的食堂。
美味、便宜。
耳口镇上许多的人家都有摩托车,从耳口镇到福兴村开摩托还能走小路,十几分钟的时间就到了。花不了多少油钱,再一折算进便宜的菜价里面,就很划算了。耳口镇上的人不专去福兴村的,偶尔兴起也会带家人去中医馆食堂吃一顿。
梅广源是耳口镇人,他也是个地地道道的老饕,平生最管不住的就是一张嘴,他自从慕名而来,尝过中医馆的食堂饭菜之后,每周必然的项目就是去中医馆食堂搓一顿。初三这天听说中医馆开业,他就带着自己的小女儿去了。
如往常一样走到窗口处看了看菜品,,今挺丰富。熟门熟路的跑到餐盘区去取餐盘,却发现从前高高垒砌的餐盘不见了,墙面上还贴着一张红纸,写着‘请自带餐具’。
梅广源:“……”
梅广源依稀记得刚刚进门的时候看到个卖餐具的桌子,倒转回去一看,果然没有记岔。有个小哥坐在门口的,他桌子前还围了几个正在付钱的人。
梅广源也走过去,他肯定是要买餐盘的,可心里还有点不舒服,怎么就不提供餐盘了呢?
“餐具一套二十五。”
梅广源:“怎么突然不提供餐具呢?”
小哥冲他笑笑,指了指身后的标语,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