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明朝]科学发展观 分卷阅读68

而且由于泥沙沉寂堵塞,甚至还会出现旱情,进一步影响成。

这个短板,将影响一整片区域的成营获,让某些地区积贫积弱,而无力抵御鞑靼的来犯。

“杨大人……似乎有所见地?”

-2-

杨一清摸了把山羊胡子,笑道:“老朽不才,只是曾任陕西按察副使兼督学,在当地待过几年。”

“由于地势和矿产的问题,这黄河一带的土壤中都有盐水。”老人家说的不紧不慢,其他几个年轻后生都拿着本子边听边记。

鹤奴在一旁临时搬来的小桌子上研墨伺候,早就熟练的不用人吩咐。

“一旦干旱时刻,水汽蒸腾,土里的盐就会随着水位升腾,然后凝在这地表上。”杨一清回忆着从前在陕西见到的情形,有所感慨:“正因如此,盐碱地虽然能种庄稼,但一直不如东南一带来的轻松。”

“老臣是想着,皇上的这个举措,能不能也放到北方去,改善下当地的黄河冲积和盐碱问题?”

虞璁沉默了许久,在脑子里拼命搜刮着高中地理学的东西,缓缓道:“有更好的法子。”

杨一清神情一喜,忙不迭道:“请皇上赐教。”

虞璁想了想,示意他们跟着自己走下田垄,站在农田的一侧。

“朕这个法子,叫做台田。”

他让鹤奴找了根长长的树枝,自己手拿着这根棍子,就好像教鞭一般。

“从前各地的报告来看,近年主要的问题在于洪涝,而不是干旱,黄河也在改道,所以水源上问题不大。”

他示意人们看向高低不平的横截面,略一思索后开口道:“诸位请看,这黄河流域的水位大概在树枝指着的这个位置,正应如此,要挖塘抬田,让田在台上。”

南方的桑基鱼塘,重点在于挖塘为坝,在坝上种植桑树果树,巩固水土,这样不仅可以带来额外的农,还可以防止水患灾害。

但是北方的问题在于,地下水和地势的位置。

如果把塘挖深储水,抬高整体田地的位置,哪怕暑气熏腾,也不会让盐碱的情况加重。

因为一旦这样做,就等于让地下水的位置变低了。

“那……那这泥塘,也可以用来养鱼么?”杨一清还在咀嚼他说的每一句话,思索道:“这样提高地势,似乎也可以改良水患?”

“不错,这个法子的髓在于,‘上粮下渔中间稻’。”虞璁索性蹲了下来,用手掬起一捧土,给他们打了个凹凸不平的模型:“这个沟渠就是塘,可以养虾养鱼,这个凸起来的一大块就是田,平日下雨时可以排水携盐,冲走表面的盐碱。”

这个法子,也是从桑基鱼塘的构思衍生而来的,但排碱沟和池塘的设计,可以让盐水随江流或者水渠流走,改善当地的小气候。

“臣等会思索后编撰成册,递交给皇上过目。”陆主事郑重道:“此举真是从未听闻过!”

虞璁想了想,拍干净了手上的泥土,开口道:“光写字没用,要画画。”

这农民受教育程度低,不识字的多,如果单是让那些宣讲使照着稿子念,他们也不一定听得懂。

“要派宫廷画师,将如何做、做了以后什么样子、效果和获会是怎样,都画做一卷,让宣讲使们带着。”虞璁思索道:“画上还要标记,最好把田壤作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