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感觉,就像回到了从前。
那时,他们就是这样逛街吃饭的。
可随后,这种生活节奏就被打破了。这些年来,他俩忙着生儿育女,走过困难
时期,忙着避开危险,保一家人平安。
现在,终于能重温那段浪漫时光了。
可她呢,马上就满五十周岁了。
而抒文,也已经五十一了。
她注意到,街面也有了不小的变化。
返城的知青们,三五成群地在路上闲逛着。街口摆摊设点的也出现了,有卖服
装鞋帽的,也有卖水果的,还有卖日用百货的。
而报纸上,也频繁地提到了“个体户”这个新名词。
商品经济活跃起来了。
市里还专门划了几个农贸批发市场,为“个体户”提供摊位。
一切都在朝好的方面发展着。
她想,她的时装店也得抓紧了。
这天回到家里,徐甜甜拿着那份“挣钱计划”,又细细考虑了一番。
第二天,她先跟爹商量了一下。
徐永泰说,先以他的名义去办个工商营业执照,让他也过一把“个体户”的瘾。
对爹的这种豁达,她倍感欣慰。
当前,社会上对“个体户”还带着某种歧视,可爹已经欣欣然地接受了。
说挣钱而已,怕个啥呢?
说到钱,她这边已经备下了一笔款子,作为启动资金。
这是她和抒文多年来攒下的积蓄,外加上兑换了几块银元。钱虽然不多,可进
货进料已经足够了。她想赶在明年春天换季时开业,专门卖春夏两季时装。
这样,库存占款会少一些。
批量生产起来也容易一些。
可是,工坊门店所需要的人手,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抒文建议她发动一下群众,看看亲戚们有没有感兴趣的?
她觉得这也是个办法。
就跟凤芝和启康先说了说。
凤芝和启康对这个“挣钱计划”,都表示赞同。
凤芝说,她会轧衣服,手还巧,到时候搬着缝纫机过来帮忙。反正是八小时外
的营生,谁也管不着。
启康也动员他媳妇过来,说跟着翠翠姐挣大钱。
蔡红英那边工作很清闲,也动了心。
就对着自家缝纫机练习开来,好一试身手。
章存林听说后,也是乐呵呵的。
他跟腊梅说,“哎,让启建他媳妇也去帮忙吧?不过,得提前跟翠翠说一下,
这亲兄弟明算账,这一大家子凑在一起,得有个章法,别到时候因为这个红了脸……”
启宽大哥一听,也让俊生动员他媳妇过去帮忙。
可这媳妇却发懒,说在厂里干得好好的,每月领着工资还有奖金,干嘛去掏那
个力气?再说,她针线活上不行,就没答应。
倒是俊霞听说后,也乐颠颠地加入进来。
说自己做护士工作,经常倒班,时间上宽裕得很。到时候,可以帮着看店,也
可以学着轧衣服。
俊兰见了,也想跟着学。
说轧衣服又不是啥难事,只要肯下功夫,哪有学不会的?
徐甜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