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了四月里,粮食短缺情况丝毫未见好转。
不光是农村,就连城市里的供应也紧张起来。
像厂里,饼干、糕点加工之类的已大幅减产,就把生产目标集中到了黄酒、调
味品、海产品、干货干菜加工上来。
反正现在不愁卖的,只要东西上架就有人来买。
尤其是黄酒,省里和市里的那些机关单位都是拿着条子来批发。这边才刚刚出
厂,那边就被车拉走了。
为此,启宽大哥还改进了酿造工艺。
现在,除了原粮之外,多用麦麸、稻糠、黍米壳、玉米为原料,这样也能节约
一些粮食。
大家都明白只有酒厂发展了,手里的饭碗才端得稳当。
市里的口粮标准调低之后,那些吃食堂的开始叫苦不迭。
眼瞅着那馒头越蒸越小,米饭也越打越少,顿顿都是清汤寡水的,没啥油水。
职工们大都是年轻力壮的,总感觉饿得太快。
相比起来,那些领了口粮回家做着吃的,稍微好一点点。至少粗粮杂粮调配着
吃,再搞点瓜菜混合着能填饱肚子。
大伙儿一见,也向厂里提出申请。
可现在,后勤上已经把口子关了。
只要在厂里上班,除了吃大伙没别的办法。
而徐甜甜一家,因为提前做了准备,生活上未受到太大影响。
这时候,冬娃十一岁了,正是长个子的年龄,特别能吃。
春娃顽皮好动,虽然是个四岁的小娃娃,可吃起饭来却顶得上一个大娃娃,就
像个小饭桶似的。
妞妞九个月了,养得白白胖胖的,很健康。
当然,这也多亏了她的“营养计划”。
吃饱了,营养跟得上,奶水就足,那妞妞也跟着吃得好。
抒文在部队上,口粮标准也降低了。
她不让他节省,怕他把身体搞坏了。
星期天,等他一回来,就尽可能地做些好吃的。
她跟抒文说,“若营养跟不上,啥毛病都出来了。”
相比起来家里还好,菜圃里种了菜。
除了自家吃之外,菜叶子可以喂鸡。鸡吃饱了,就能下蛋。
一家人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
为了怕人察觉,她对春娃进行了“教育”。
春娃去幼儿园之前,她教他说,若老师或其他小朋友问起来,就说今天家里吃
的杂面窝头,就的是咸菜。
春娃似懂非懂。
可娘说了,如果人家知道他吃鸡蛋,会来分的。
那样,他的煮鸡蛋就吃不上了。
对吃,他记得可清楚了。
于是,使劲儿点着头。
冬娃呢,嘴巴一向严实。
即便娘不说,他也知道保密。
他还跟娘说,这脸上是不是抹一层黄土?
这样看着就显得营养不良了。
徐甜甜是想这么做来着。
可又怕把娃的皮肤弄坏了,才没敢动手。
心说,不知哪里有黄粉卖的?
用来化妆应该不错吧?
*
夏之后,粮食缺口暂时得到了缓解。
报纸上说,今年由于旱灾和水灾,夏粮减产一成左右。
可由于去年库存见了底,粮食供应还是很紧张。况且,工业大发展之后,城市
人口急剧增长,粮食缺口还在继续扩大。
为了解决口粮问题,市民们的吃粮标准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