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她说过,现在她可是工人了,这身价也看涨咧。
还说,得可着劲儿选个中意的才成。
对翠翠姐,她十分信服。
当初,村西头的李婶子给说的那个李贤良,看着条件倒好,爹也差点儿答应。
后来,亏得翠翠姐提醒,否则被逼着退婚的可就是她了。
这事说起来,还真够玄乎的。
当时,被章家婉拒之后,那李家又给儿子说了一家姓赵的。据说,那闺女年方
十七,品貌十分出众,家境也相当不错,李家上下对她十分满意。
那李婶儿,甚至在村里得意洋洋地说道:“哼,就凭我娘家侄儿的条件,想找
个啥样的不成?看看,有多少人家都想把闺女嫁进去,可我李家门儿哪是那么好进
的?……”
言外之意,就是章家不识抬举。
可这事,不过两年多一点。
那李贤良就变了卦。
听说,他去省城读书之后,就在外面有了人。开始,李家还一直瞒着,不敢让
赵家知道。可后来,那李贤良趁着寒假跑回来,就嚷嚷着要退婚。
可李家舍不得那笔“定礼”,死活不想退。
那门亲事就这么一直拖着。
赵家问起来,就找出各种理由搪塞着。
结果,一拖就是两年多,把人家赵姑娘也给耽误了。
今年暑假里,李贤良又回来闹了一场。
赵家听到消息,上门来质问。
李家迫不得已才道出了实情,还大言不惭地说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
李家是死活不肯退婚的,也绝不会承认外面的那位……”
赵家一听,顿时恼了。
那赵老汉也不是个好惹的,他指着李老汉的鼻子喝道:“咋的?你李家耽误了
我闺女两年多不说,还想逼着女方主动退婚?我告诉你,没门!”
那赵老汉当即摔门走了。
第二天一早,便纠集了赵家门里的十几个壮年汉子打上门来。
那李家门里也是个不讲理的。
见外村人打来了,也纠集了一群壮年汉子与之对峙。当然,为了这么点事打起
来是不可能的。这么搞,不过是为了充门面,壮壮声势而已。
接下来,双方派出代表,进行谈判。
那李家本来就不占理,有错在先不说,还想把那笔“定礼”和两年下来的“年礼”
赖回来,赵家哪里肯答应?
按照乡里的习俗,下定之后,如果男方主动退婚,这“定礼”就归了女方家所
有。其间,所有的花,包括年礼、见面礼等,女方家不予退回。
而且,还可视具体情况,向男方家提出包赔要求。
毕竟,女方被莫名退婚,对声誉是有影响的。
反之,如果女方家主动退婚,就得把男方家所下的“定礼”、“年礼”等花,一
并退还回去。
这李家不管不顾的,耽误了人家闺女不说,还想贪钱?
这不是明摆着耍赖欺负人吗?
一通掰扯之后。
最后,李家只好答应不再索要“定礼”,可死活不肯包赔。
把赵家气得不行。
他家闺女都快二十了,还人被退了婚,以后上哪去说好人家?
那些讲究人家在乎这个,不讲究的破落户儿,他赵家又看不上。
亏得当初未圆房,否则可就亏大了。
这事这么一闹腾,十里八乡的都听说了。
赵家是出于面子,想借着这种方式向外界告明,错不在赵家。
也想尽力护着自家闺女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