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屋里。
冬娃正躺在小床上,呼呼睡着。
他闭着眼睛,眼睫毛长长的,鼻翼一扇一扇的,脸上还透着一股子笑意。
就像在做啥好梦似的?
徐甜甜忍不住低下头来,对着那小脸蛋就亲了一口。
滑滑的,嫩嫩的,就像煮好的鲜鸡蛋一般。
她忍不住嘿嘿一笑,小声说道:“冬娃,咱家快端上铁饭碗啦!”
凤芝在一旁,也抿着嘴笑着。
这几天,她带着冬娃睡。
翠翠姐说娃大了,硬是给分了床,说要锻炼娃的独立能力。可小家伙还是喜欢
粘人,临睡前还要听故事,总是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她就把夜校里学来的那些,讲给冬娃听。
冬娃呢,因为挂念着他娘许下的那包方块塘,每天都要念叨好几遍。
今儿,翠翠姐回来了。
这娃也该笑醒了吧?
*
家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徐甜甜照旧看着铺子,凤芝去酒坊里抓紧时间学习技术。婶子也下了决心,准
备了烧饼摊子,去门店里上班。
以后,一家人都能端上铁饭碗了,再也不用这么劳累了。
西院大伯家听说后,也高兴了半响。
这家里要是出了两个工人,就能吃上公家饭了?老二家这折腾来折腾去的,还
真折腾出了一点名堂来?
这事,还没敢给老爷子说。怕他一高兴,就把不住劲地出去嚷嚷。
这事还没最后落定,得先存住气才好。
转眼进入了五月。
启安写了信过来,说部队正在进行休整,战事快要结束了。
叶先生也写了信,说是快回国了。
章存林担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看看村里的崔大嫂子,她家的老二负了伤转了业,现在县武装部工作。那娃是
回来了,也成了英雄,可走起路来却是一瘸一拐的。
而启安还好,看来是个命大的,日后的造化也大。
徐甜甜看到那人的信,抿着嘴直笑。
心说,憋了三年的花,终于开了。
这人也该回来了。
想着即将到来的见面,心里一阵激动。
对未来,她既忐忑,又充满了希望。
她想,无论如何她都要按照自己的目标,一步一步地往前行进。有朝一日,她
一定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个谁也阻挡不了。
到了六月底,叶记的“改制”终于完成了。
省城那边,永兴街上的“叶记商行”换上了“春城土特产批发零售店(国营)”的
招牌,东郊的“叶记加工坊”也改换门庭,挂上了“春城国营副食品加工厂”的门牌。
虎头镇的“章记”酒坊,也搭着顺风车,挂上了“春城国营副食品加工厂直属分
厂”的招牌。
那两个杂货铺子,也分别挂上了“虎头老酒批发零售门市部”的招牌。背街那边
的叫一店,徐甜甜这边的叫二店。
消息一出,不光是镇里,就连县里都吃了一惊。
尤其是县政府刚刚成立了供销合作社,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结果,自家地
里的好苗儿被别家给拱了?
听说是春城的那个廖局长干的,把供销社的赵主任气得哼哼的。
他与这位廖局长可是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