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钟意混血特征比如今明显得多,白肤高鼻加扑扇的大眼睛,在县城里一亮相,能被乡民们追着围观。
“这就是钟家的大孙子!跟洋女人生的小洋马!”
“哎哟,你瞧这皮肤白嫩得,跟豆腐一样。”
“小洋马,你会说中国话吗?你妈妈说话叽里咕噜的你能听懂吗?”
跟县城里拖着长鼻涕,穿着肥大又肮脏衣服的小孩子不一样,钟意从来都是干干净净的。
钟意衣服裤子合体又漂亮,就像刚从百货商店的橱窗里走出来的小模特。
可惜这样的漂亮致,只会给他招来无尽的麻烦。
“去,去!”
每到这时候,爷爷总会拿根苕帚,赶鸭子似的把围观众人撵走。
然后爷爷再转身牵着小钟意的手,笑眯眯地问他要吃烤地瓜还是酒酿小丸子。
“我不是中国人吗?”五六岁的小钟意,眼睛快占了小脸的四分之一,噙了泪便水光莹莹,任谁看了也得心疼半天。
“怎么不是?”爷爷夸张地一瞪眼,一把抱起钟意,点着他的鼻尖说:“你吃的中国饭,说的中国话,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那为什么他们说我不是?”
“他们?他们连三斤二两大白菜得要多少钱都算不出来呢,他们知道什么!我们意意不但是中国人,还是特别聪明的中国人呢!”
“意意,进屋喝酒酿丸子哩。”奶奶从屋里走出来,扬声叫着爷孙俩,“哎哟你个老头子,怎么又用胡茬子去扎我们意意啊,快放下快放下!”
奶奶的酒酿丸子特别香,特别甜,连妈妈都说好吃。
妈妈还跟奶奶学过怎么做,可惜妈妈什么都好,就是不于厨艺。
“终点站到了,请各位旅客带好行李物品,按顺序下车。”
随着广播声响起,钟意的思绪被拉了回来。
眼前的长途汽车站还是如上个月来时那样,有着光鲜的轮廓,内里依然是积习难改的脏乱。
钟意出了车站,在尘土飞扬的大马路边上找了辆黑车,继续往县城深处去。
钟家镇在县城的西南边,靠着朗月山,是个百年老镇。镇子最早能追溯到明朝,说是某个姓钟的大将军隐退后,带着家眷南迁至此。
地方选得好,土沃水甜,种果树最适合不过。
镇里的人大多一辈子没出过宁州,安安稳稳地守着果园过小日子。
二十多年前,钟家镇出了首个大学生,全镇人摆了三天三夜的流水席,又敲锣打鼓地把他送到了火车站。
那学生也争气,考的是民航大学,四年后成为了一名飞行员;没过两年,他又娶了个洋老婆,生了个洋小子。
第一次他把媳妇儿和儿子带回镇子里,轰动了全镇,大伙差点把钟老二家的围墙都给扒塌了。
人人都说钟老二这是苦尽甘来,一女一子,大的孝顺,小的争气,以后有享不尽的福分呢。
“后生崽,我就开到这儿了啊,再往里路太窄我就进不去了。”
黑车司机从前排回过头来跟钟意商量着,钟意道了声谢,付完车后下了车。
镇里的路其实并不算太窄,只是地上铺的石板年生已久,七拱八翘的不适合机动车行驶。
不过到了春雨淅沥的时节,那些凹陷形成的小水洼就成了孩子们的游乐场。
在钟意的童年记忆里,每到下小雨的日子,镇上的孩子总爱冒雨出来玩,捉青蛙、踩水坑;
或是拿一把自制的竹筒水枪打闹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