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看到酒液的瓶子,就知道价格不菲。从京城那么远的路送到安长,多么不容易啊。
按照许明旭的内心,其实小耗子给他的东西,他是一样都不想分出去的。无奈这些葡萄酒是小耗子在信里面特意注明的,并且用大了一圈的字写了“未满十八周岁禁止喝酒”。
其实他在安长县喝酒,屠浩也不可能知道。他在内心很是纠结了一番,才心不甘情不愿地把酒给分了,一个人继续翻检各种东西。几个大大小小的木箱子里,吃的喝的用的玩的都有。
最后一个颇有点分量的箱子一打开,里面是一册册装订整齐的书,当先就是一套还没编完的《农经》。
农经不用说了,一直在编纂当中。从许明旭提出开始,到各方人士的参与,以及不断地完善,显然没个几年编不完。
可是编不完就不发行了吗?
农经没编完就不能看了吗?
作为编纂农经的全权负责单位,户部直接就将农经已经编写校对完成的部分,交由刚开设的鹏程印厂印刷出来,分成一本本针对性的小册子。譬如《农经京畿葡萄篇》,这一本就是专门讲在京畿地区种葡萄的。当然,葡萄的种类有很多,哪怕只是京畿一地,也能编出一本小册子来,中间还有葡萄各个阶段、各种病虫害等相关插画,后面还有赠送的附录,讲如何简单利用葡萄的方法,譬如晒制葡萄干,简单的酿造葡萄酒,葡萄的避忌和适用人群等等,内容非常丰富。
类似这样的一本小册子,售价仅十文。
印厂背靠着户部,干什么事情都便利,财大气粗地直接租用了一套京城空置的铺子,挂上鹏程书局的牌子,就开始营业起来,不仅售卖一册册的农经,也会售卖一些传统的四书五经一类书籍,同时还承接印刷业务。
屠浩在信上只是简单提了一句生意还不错,许明旭却完全可以想象出京城,乃至于周边地区的轰动。
农经这样实用性极强的书就不用说了。高坐庙堂上的这些君臣们,从对农经编纂的支持力度就可以看出,农经对他们这群大汉最大的地主的帮助。
另外就是具体种田的农户们。十文对于农户来说确实是一笔需要考虑考虑的支出,但是数额却并不是负担不起。尤其这样的一本小册子,完全可以一个村子合资买上一本,供全村人翻阅。哪怕是多买上一两本,匀下来几乎没什么村子会买不起。
再有就是印书的事情。雕版印书不易,甚至有盛世修书一说,虽然这里的修书多半指的是举国之力修的鸿篇巨著,但是完全可以想象,某一个人想出一本属于自己的书册会有多么艰难。
活字印刷的成本他大略知道,比起雕版来便宜的不是一星半点。他自己也是读书人,怎么会不知道读书人对于出书立传的野心?哪怕很多读书人嘴上表示自己不够资格出书,但若是价钱合适,私底下印上个两本用来自己暗爽是肯定会的。一些有自信的,印个十本八本的,除了自己藏之外,还能用于馈赠亲友。
像他这样的人家,搜集一些自家长辈的文章手稿,刊印成册后,找个寿宴之类的场合送出去,那也是极有面子的。他现在远在安长县不能做也不会做这个事情,但是他相信自家的那些兄弟们,肯定有人会去这么做来去讨好爷爷的。
想到家里的事情,他心里一阵不喜,闷闷地把一摞摞农经搬开,看到底下的一张屠浩写的小纸条,才高兴了起来:“‘要吃安长羊炖萝卜’……小馋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