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锦衣夜行 锦衣夜行第272部分阅读

到的看到的闻到的,是不是真的,只要明白了这个道理,咱们还不知道该干什么吗

厂公也不要觉得监察太子监察国公是妄自尊大忘恩负义,若是锦衣卫查他们,而咱们避而不查,岂不叫皇上更加注意他们查是要查的,可这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用不同的话去说,那么听在别人耳中,感觉就大不相同,厂公常在皇上身边行走,对此还不了然么”

木恩以前常侍于皇上跟前,这说话的艺术自然不会差了,只是尔虞我诈的官场心计方面确实未经锻炼,如今陈东说的这么明白,木恩总算彻底清楚了,也少了许多顾虑。

另一侧,叶安阴恻恻地道:“纪纲监察百官,谁来监察纪纲呢咱们对纪纲也要查,而且要重点查,必定甚合上意”

陈东道:“一句话,除了皇上,无人不察,这就是皇上成立东厂的本意,交给咱们的差使”

木恩兴奋起来,摩拳擦掌地道:“好两位大人,咱们回去核计核计,大干一场”

夏浔离开东辑事厂,打道进宫,到了皇宫门前,缴了穿宫牌子,刚刚进去不足百米,迎面正碰上纪纲走来。两人老远就看见了彼此,双方的脚步马上都慢下来,看纪纲那踌躇的样子,似乎想要避开,只是这宫里宽敞,偌大一条道路上也没个人影儿,如果避开实在太明显了些,纪纲犹犹豫豫的,两人便走近了。

夏浔站定,睨着纪纲,纪纲勉强拱起手来,说道:“国公”

夏浔似笑非笑地道:“纪大人,好久不见啊,看你的样子,可有点发福了,看来这日子过的很是惬意啊”

纪纲勉强堆起笑容,皮笑肉不笑地道:“国公可是黑了也瘦了。下官识人不明,重用于坚那个败类,不想这个丧心病狂的东西,竟被外敌收买,险些害死国公,下官听说之后,真是痛心疾首。国公失踪那些日子,下官日夜祈祷,祈求上苍保佑国公呢,幸赖国公无恙,国公流落到别失八里那种地方还能安全归来,真是大福之人呐。”

“托福托福,皇上现在谨身殿么”

“是,不过不巧的很,皇上正在处理一桩紧急事务,急召了几位大臣议事呢,国公若非蒙召而入,恐怕要等上一等,如果国公有要事的话,要不要下官代国公去通禀一声啊”

夏浔微微一笑,道:“多谢纪大人美意,本国公没什么要事,只是在府上歇养了几个月了,静极思动,进宫来见见皇上,你也知道,我久不见圣颜,圣上一定会遣使召见的,身为臣子,哪能安坐家中静候圣旨,既然有这穿宫牌子,随时可以入宫,自当主动朝谒圣上,才是臣子的本份。皇上既然在处理公务,我到内阁,与几位大学士聊聊天去”

纪纲打个哈哈道:“既然如此,下官就不打扰国公了,下官还有事,这就告辞了。”

夏浔笑道:“纪大人这么急匆匆的,莫非赶着去东厂祝贺这倒也在情理之中,满朝上下,要说这与东厂关系最为密切的,那就是锦衣卫了,你与木公公,的确应该多亲近亲近,以后联手为皇上办差,彼此也好有个照应”

纪纲脸色微微一变,旋即打个哈哈,道:“这是皇上体谅纪纲的辛苦,所以着人帮纪纲分担着。东厂番子,都是从我锦衣卫调去的,两位贴刑官也是我锦衣旧人,理当前去庆祝,哈哈,这就告辞了”

东厂甫立时,虽与锦衣卫分权,但是从目前的情形看,他们只能侦缉抓人,审讯和关押权在锦衣卫手里,众多的番子档头领班又是从锦衣卫大汉将军里边拨过去,权力地位确实还不及锦衣卫,看起来像是锦衣卫的外围组织,自然难怪纪纲这么说。

夏浔自然不会无聊到去点醒他,只是微笑道:“好,纪大人好走”

纪纲拱手笑道:“国公慢走”

两下里错身一过,脸色吧嗒一下,同时沉了下来

第848章 变故

文渊阁里,解缙仔细看着一份公函,看罢脸色一沉,公函“啪”地一合,说道:“吕尚书,皇上纳安南郡县,置吏以治之,又诏访明经博学贤良方正之士送京擢用,破格提拔安南读书人入国子监学习,这是为了施以王道教化,收纳安南民心,你当深体上意才是。可你瞧瞧,这都是怎么安排的”

礼部尚书吕震正坐在对面椅上喝茶,听见这话,不禁问道:“首辅以为吕某的举措有何不妥之处么”

解缙不悦地道:“我说的这么明白,吕尚书还不懂么对这些安南读书人,要予以特殊的照顾,最好的学舍宿舍要腾出来给这些安南读书人,对他们予以一些特殊的照拂,要让他们感受到皇上隆恩厚重,你把他们当成普通的学子,如何利于皇上收拢安南民心这就不要送到御前了,我这一关就过不去”

解缙把那份公函“啪”地一下掷到吕震面前,淡淡地道:“回去重新做一份来”

吕震被他这一摔,脸色腾地一下就红了,他忍着怒气袖起那分公函,向解缙拱了拱手,拂袖便走。

解缙见他含怒而去,不禁撇了撇嘴,对旁边侍候的小太监道:“似这等样尸餐素位不学无术之人,我有一句话,送给他倒正合适”

那小太监凑趣道:“不知阁老想到了什么话”

解缙道:“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那侍候在文渊阁的小太监也是读过书识过字的,一听这话便忍不住笑起来,这时有人踱了进来,恰好听见这话,便笑道:“大绅一向刻薄,这又是在嘲弄何人了”

解缙一见,便站起来,笑道:“哦,原来是光大来了,快坐快坐。”

进来这人也是内阁大学士,名叫胡广,也就是建文二年的那位状元。那一年的状元榜眼探花中,胡广本应是榜眼,却因为本该是状元的王艮名字不吉利,被建文帝朱允炆降了一级,把他提成了状元。朱棣入城之日,几人相对叹息,最后却只有王艮自尽殉义,胡广收拾收拾,随解缙一起去拥立朱棣了。

虽然在个人私节伦理道德上,胡广有点墙头草骑墙派的投机嫌疑,但是此人的才学确实是有的,他为人谨慎心思缜密,平息过诸多冤狱关注百姓疾苦,在大学士任上,的的确确做了许多有益于国有益于民的好事,是朱棣甚为倚重的一位阁臣。

朱棣北征时,因为有政务需要处理,就把他带在了身边,这一次他也是随同朱棣从塞北回来的。他跟解缙的私交极好,两人是“生同里,长同学仕同官”的关系,同乡同学加同僚,所以在几个大学士里面私交最笃,而且两人已经结了儿女亲家,婚约已经定了,只是还未成亲。

解缙笑着把刚才的事情说了一遍,胡广蹙了蹙眉,挥手让那小太监出去,对解缙推心置腹地道:“大绅身为内阁首辅,位高权重,才华横溢。只是这个性子,我得说说你。吕震礼部尚书,位列九卿,怎好如小吏一般呵斥你还在背后嘲笑人家,这些小太监闲来无事,最喜欢嚼舌头根子,一旦给你说出去,传到吕震耳中,这就成了难解的嫌隙,何苦结这样的冤家呢你呀,这喜欢挖苦人的毛病什么时候才能改改”

解缙抚须微笑,不以为然,只是问道:“光大,你来不是为了教训我吧,有什么事儿么”

胡广“哦”了一声道:“是这样,纪纲纪大人新纳了两个妾,乃是双胞胎的一对姊妹,容颜极美,甚得纪大人宠爱。我刚写了一幅字,想要叫人送去与他祝贺。我想着,你是不是也写幅字儿,我叫人一并捎去。”

解缙一听拂然不悦,责备道:“光大,你这人最没原则,不管什么人都要结交,似他这等样人,我解缙岂能巴结不送,就算一片瓦砾,我也不会送去纪纲府上。”

胡广道:“大绅,纪大人虽与你我文武殊途,不过论品秩,人家却也不低,大家常在宫里见着,只是顺手为之的事情”

解缙沉着脸道:“光大,你不必再说了,我是不会理会他的,我劝你也不要纡尊降贵巴结于他,纪纲哼他算个甚么东西”紧接着解缙就滔滔不绝讲出许多道理来,听得胡广苦笑不已,只得拱手告饶道:“好好好,大绅,你不要说了,我认输了还不成行,那你忙着,我先走了,今晚一起喝酒吧。”

解缙还在生气,摆手道:“不去了,皇上北征前,就着我开始编撰永乐大典,皇上回来后,我就想呈报一下编撰的进程,不想宫中多事,皇上又如今皇上病体已愈,我得把永乐大典的事儿整理整理,禀报皇上,你自去吧”

胡广叹了口气,只得拱手告辞。

那小内侍进来,瞧见他脸色,笑嘻嘻问道:“胡阁老与阁老说了什么事儿,惹得阁老不开心”

解缙哼了一声,并不把胡广的规劝放在心上,他把事情源源本本地与这时常侍候身旁的小太监说了一遍,冷笑道:“胡广来说,我才不理他。如果是那纪纲来求诗,我倒不妨送他一首。”

那小内侍眨眨眼道:“阁老是文曲星下凡,写的诗定是极好的,不知阁老要送纪大人贺诗的话,打算怎么写”

解缙捻须一想,顺口吟道:“一名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买得五六七包粉,打扮八九十分妖。”

解缙说罢,先自拍案大笑起来,那小内侍细细咀嚼一番,也忍不住笑的打跌。

两下里正笑着,夏浔迈步走了进来,瞧见解缙捧腹大笑,不禁问道:“大绅遇到了什么事,笑得这么开心”

夏浔回京后,解缙早就去府上看望过的,这倒不是头一回相见,一瞧他来,忙又离座站起,笑着迎上前去,问道:“国公今儿怎么有兴致来看我,快快请坐”

夏浔摇头道:“在家中已经坐得够久了,你也一样,久坐伤身。今儿阳光正好,你我去外面走走吧。”

解缙自无不应之理,忙随他出了文渊阁,两人就在宫廊下缓缓而行,秋阳半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解缙把方才发生的事情当成笑话说与夏浔听,夏浔听了也觉得不妥,对吕震也罢纪纲也罢,不赞同对方的举措可以,与对方道不同不相为谋也可以,不过解缙恃才傲物,得理不饶人,的确得罪了太多的同僚。

夏浔隐约记得,历史上与解缙一同遭难的官员并非一人,别的官儿大多有人施以援手,不管是否救得出来,至少有这些人照应着,在狱中没吃多少苦,可这解缙却少有人搭理,不得不说,他才华固然出众,做人这方面的确是太失败了。

夏浔正想规劝他几句,前边一人龙行虎步,气宇轩昂地走来。

夏浔打眼一瞅,却是汉王朱高煦。

朱高煦这时也看见了他们,走到近前,上下一瞅,神色间十分的倨傲。

夏浔和解缙忙拱手道:“臣杨旭解缙,见过汉王殿下”

朱高煦嘿嘿一笑,看着夏浔道:“南返途中,匆匆见过你一面,当时也未顾上说话。那时国公面容黑瘦,瞧你如今气色,可是好得多了。”

夏浔微笑道:“殿下伴驾远征漠北,劳苦功高。这一番磨砺,倒是更加的龙精虎猛,睥睨之间,英气迫人”

朱高煦得意洋洋地哼了一声,道:“本王随圣驾北伐,鏖战半载,辗转万里,斩杀敌酋数万,逼死本雅失里,迫降阿鲁台,看起来功勋赫赫,其实那都是因为有父皇上,故而三军用命,竭死效力之故。父皇北征时,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西域战局,侥天之幸,帖木儿病死,少生了一场大纠葛。

倒是国公你,陷身西域,颠沛流离,九死一生才得以逃回,虽然寸功未立,却是福将一名。老话怎么说来着哦,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国公这一番真是苦得可以呀,今日进宫所为何来,可是父皇要赏你的苦劳么哈哈哈哈”

朱高煦极尽嘲讽,夏浔却不以为意,只是微笑以对。

朱高煦见他微笑不答,更没有气极败坏,看着自己的眼神儿甚至还带着一种戏谑的笑意,不觉甚是无趣,他冷哼一声,傲然道:“本王正在城西操练天策卫兵马,忽得父皇宣召,要我进宫议事。你二人优哉游哉,甚是得趣,本王却没有那闲适的功夫,聊你们的吧,本王这就”

他还没说完,一个小太监从他后边走了过来,老远看见夏浔,便高声叫道:“国公爷,您在这儿呢,皇上吩咐奴婢去请国公入宫议事,奴婢赶到国公府,听说国公去了东辑事厂,奴婢赶到干爹那儿,结果又错过了,国公您竟入宫来了”

“哎哟,汉王殿下,奴婢见过殿下”那小太监见朱高煦也在,忙向他请礼问安,朱高煦刚刚还在得意洋洋地卖弄,这时听说父皇宣召议事亦有夏浔的份儿,不觉脸上无光,他板着脸哼了一声,便扬长而去。

那个小太监夏浔是见过的,他本来叫沐丝,因为是侍候木恩的,两人姓氏又相近,便趁机认了木恩做干爹。木恩的年纪其实并不大,还是个年轻人,可宫里头认干爹,看的是对方的地位势力,倒不在于年纪大小。于是,木恩成为东厂厂督以后,便顺手把自己这个干儿子提拔到皇上身边做了传旨侍奉的一个小黄门儿。

沐丝欠着屁股候汉王走了,这才对夏浔道:“国公爷,南边出了大变故,皇上召集兵部户部的几位大人正在议事呢,国公爷得赶紧着点儿,莫让皇上久等”

第849章 殿下,臣跟你标上了

夏浔随着沐丝赶到谨身殿的时候,朱高煦已经先进去了。皇帝没在谨身殿正殿平素处理奏章的地方,而是在谨身殿平素用来休息的一个小书房。见此情景,夏浔便想:“只在小书房接见臣子,想来不会有几个人了。”

等沐丝通禀之后,夏浔进去,见书房中的人果然不多。兵部尚书金忠五军都督府的定国公徐景昌英国公张辅汉王朱高煦俱都在座,书房正中央还站着一个武服打扮的汉子,粗略一看,从那服饰,可以断定应该是一名四品的武将,起码也是一个指挥使。

两排座椅,最里边靠窗一张御书案,案上一角堆着一些文牍,另一角竖着一对象牙镂刻吉祥天女的臂格,案中还横亘一方紫玉如意,一只葫芦状的香熏炉儿,正飘散着袅袅的香气。

御书案后面是一张黄绫垫儿的御椅,御椅之后本来是一条八扇屏,如今已经撤下一旁,露出一张方腿马蹄足的黄花梨凉榻,上边铺着蜀中精编的凉席,朱棣穿着一身便服,头束一条抹额,斜倚着一条大靠枕,正侧卧在榻上,听着那武将说话。

夏浔进来,未及施礼,朱棣便轻轻一摆手,说道:“一旁坐下,且听他说”

“是”

夏浔答应一声,定国公徐景昌已微笑着向他示意了一下,在他旁边正有一张座位。夏浔也不多话,与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金忠以目示意,算是彼此行过了礼,便去座位上坐下。内侍悄悄端上茶来,又悄悄退下,汉王坐在最上首,目不斜视,似乎不曾看见他进来似的。

只听那位四品武官仍在讲述:“简定乃陈氏故官,当初我朝廷兵马攻打交趾时,他曾代为引路,并号召旧部助我天兵自水陆两路攻打黎氏,我朝廷在交趾设立三司州县之后,皇上隆恩,封他为指挥使。因我朝廷不复立陈氏后人,简定心中不服,竟挂印逃去,在化州吸收旧部招降了几股散溃为盗的安南乱兵举旗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