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明朝那些事儿 第 76 部分阅读

辛辛苦苦奋斗三十多年,才混到这个份上,鬼才想走。

虽说夺情比较麻烦,但只要略施小计,还是没问题的。

于是老把戏很快上场了,万历五年1577十月,痛苦不堪的张居正要求回家守制,两天后皇帝回复不行。

yi天后,张居正再次上书,表示yi定要回去,而皇帝也再次回复yi定不行。

与此同时,许多大臣们也纷纷上书,表示张居正绝不能走,言辞激烈,好像张居正yi走,地球就要完蛋,可谓用心良苦。

行了,把戏演到这里,也差不多该打住了,再搞下去就是浪费纸张。

准备收场了,事情已经结束,yi切风平浪静,擦干眼泪如果有,再次出发

我亲眼看着严嵩沦落,徐阶下台,我亲手解决了高拱c刘台c何心隐,天下已无人能动摇我的地位。

对于这yi点,张居正始终很自信,然而事实证明,他错了,错得相当厉害,真正的挑战将从这里开始。

万历五年1577十月,翰林院编修吴中行,翰林院检讨赵用贤上书弹劾张居正夺情。

编修是正七品,检讨是从七品,也就是说,这是两个基层干部,也就能干干抄写工作,平时连上朝的资格都没有,而张居正以前的敌人,不是朝廷高官,就是黑道老大c学界首领,并且还特别不经打,yi碰就垮,这么两个小角色,按说张大人动根手指,就能把他们碾死。

然而就是这么两个小角色,差点把张大人给灭了。

因为这二位仁兄虽然官小,却有个特殊的身份:他们都是张居正的门生。

而且我查了yi下,才惊奇地发现,原来吴兄弟和赵兄弟都是隆庆五年1571的进士,和之前开第yi炮的刘台是同班同学。

这就只能怪张大人自己了,左挑右挑,就挑了这么几个白眼狼,也算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这下好了,当年只有yi个二愣子刘台,已经搞得狼狈不堪,这回竟然出了两个,那就收拾不了了,因为yi个二愣子加另yi个二愣子,并不等于二,而是二愣子的平方。

可还没等张居正反应过来,又出事了,就在二愣子们出击的第二天,刑部员外郎艾穆,主事沈思孝也上书弹劾张居正,希望他早早滚蛋回家,去尽孝道。

当张居正看到这两封充满杀气的奏疏时,才终于意识到,真正的危机正向自己步步逼近。

经过长达三十余年的战斗,他用尽各种手段,除掉了几乎所有的敌人,坐上了最高的宝座,然而在此君临天下之时,他才发现yi个新的,更为强大的敌人已经出现。

那些原先乖乖听话的大臣们似乎yi夜间突然改变了立场,成为了他的对手,不是yi个,是yi群,而他们攻击的理由也多种多样,经济问题,作风问题,夺情问题,方式更是数不胜数,上书弹劾,私下议论,甚至还有人上街张贴反动标语,直接攻击张居正。

对于眼前的这yi切,张居正感到很吃惊,却并不意外,因为他很清楚,带来这些敌人的,正是他自己,具体说来,是他五年前的那封奏疏。

五年前,当张居正将写有考成法的奏疏送给皇帝时,他在交出自己改革理想的同时,还附带了yi个阴谋。

因为在那封奏疏中,有着这样几句话:

“抚案官有延误者,该部举之,各部院有容隐者,科臣举之,六科有容隐欺蔽者,臣等举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地方官办事不利索的,中央各部来管,中央各部办事不利索的,由六科监察机关来管,六科监察机关不利索,由我来管

事情坏就坏在这句话上。

根据明代的体制,中央各部管理地方,正常,给事中以及御史监察各部,也正常,内阁大学士管理言官,这就不正常了。

两百年前,朱元璋在创立国家机构的时候,考虑丞相权力太大,撤销了丞相,将权力交给六部,但这位仁兄连睡觉都要睁只眼,后来yi琢磨,觉得六部权力也大,为怕人搞鬼,又在六部设立了六科,这就是后来的六科给事中。

六科的领导,叫做都给事中,俗称科长,下属人员也不多,除了兵部给事中有十二个人之外,其余的五个部都在十人之内。而且这帮人品级也低,科长才七品,下面的人就不用说了。

但他们的权力却大到让人匪夷所思的地步,比如说部长下令要干什么事,科长不同意,二话不说,把命令退回给部长,让他修改,如果改得不满意,就再退,直到满意为止。

别说部长,连皇帝的某些旨意,给事中也是可以指手划脚yi番的,所以虽然这帮人品级低,地位却不低,每次部长去见他们,还要给他们行个礼,吃饭的时候别人坐下座,他们可以跑去和部长平起平坐,且指名道姓,十分嚣张。

给事中大抵如此,都察院的御史就更不得了,这伙人yi天到晚找茬,从谋反叛乱到占道经营c随地大小便,只要是个事,就能管。

六部级别高,权力小,言官级别小,权力大,谁也压不倒谁,在这种天才的创意下,大明王朝搞了二百多年,yi向太平无事,而到了张居正,情况被改变了。

在张居正看来,六部也好,给事中也好,御史也好,都该归我管,我说什么,你们就干什么,不要瞎吵。

因为他很明白,互相限制c互相制约固然是yi种民主的方式,但是民主是需要成本的。

yi件事情交代下去,你讲yi句他讲yi句,争得天翻地覆,说得振振有词,其实yi点业务都不懂,结果十天半个月,什么都没办,而对于这些人,张居正yi贯是深恶痛绝。

所以他认为其他人都应该靠边站,找yi个最聪明的人他自己指挥,大家跟着办事就行,没有必要浪费口水。于是在他统治期间,连平时监督他人的六科和御史,都要考核工作成绩。

然而遗憾的是,大臣们却不这么想,在他们看来,张居正是yi个破坏规则的人,是yi个前所未见的独裁者。自朱元璋和朱棣死后,他们已经过了yi百多年的民主生活,习惯了没事骂骂皇帝,喷喷口水,然而现在的这个人比以往的任何皇帝都更为可怕,如果长此以往,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所以无论他要干什么,怎么干,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了我们手中的权力,必须彻底解决他

yi个精心策划的阴谋就此浮出水面。

耐人寻味的是,在攻击张居正的四人中,竟有两人是他的学生,而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这四个人竟没有yi个是言官

该说话的言官都不说话,却冒出来几个翰林院的抄写员和六部的小官,原因很简单躲避嫌疑,而且第yi天学生开骂,第二天刑部的人就跟着来,说他们是心有灵犀,真是杀了我也不信。

所以还是那句老话,夺情问题也好,作风问题也罢,那都是假的,只有权力问题,才是真的。

张居正不能理解这些人的思维,无论如何,我不过是想做点事情而已,为什么就跟我过不去呢

但在短暂的郁闷之后,张居正恢复了平静,他意识到,yi股庞大的反对势力正暗中涌动,如不及时镇压,多年的改革成果将毁之yi旦,而要对付他们,摆事实c讲道理都是毫无用处的,因为这帮人本就不是什么实干家,他们的唯yi专长就是摆出yi副道貌岸然的面孔,满口仁义道德,唾沫横飞攻击别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对这帮既要当表子,又要立牌坊的人,就yi个字打

张居正汇报此事后,皇帝随即下达命令,对敢于上书的四人执行廷杖,也就是打屁股。

张大人的本意,大抵也就是教训yi下这帮人,但后果却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打屁股的命令下来后,原先不吭声的也坐不住了,纷纷跳了出来,搞签名请愿,集体上书,反正法不责众,不骂白不骂,不请白不请。

但在yi群凑热闹的人中,倒也还有两个比较认真的人,这两个人分别叫做王锡爵和申时行。

这二位仁兄就是后来的朝廷首辅,这里就不多说了,但在当时,王锡爵是翰林院掌院学士,申时行是人事部副部长,只能算是小字辈。

辈分虽小,办事却是大手笔,人家都是签个名骂两句完事,他们却激情澎湃,竟然亲自跑到了张居正的府上,要当面求情。

张大人哪里是说见就见的,碰巧得了重病,两位大人等了很久也不见人,只能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申时行回去了,王锡爵却多了个心眼,趁人不备,竟然溜了进去,见到了张居正。

眼看人都闯进来了,张居正无可奈何,只好带病工作。

王锡爵不说废话,开门见山:希望张居正大人海涵,不要打那四个人。

张居正唉声叹气:

“那是皇上生气要打的,你求我也没用啊”

这话倒也不假,皇帝确实很生气,命令也确实是他下的。

这种话骗骗两三岁的小孩,相信还管用,但王锡爵先生已经四十四了。

“皇上即使生气,那也是因为您”这就是王锡爵的觉悟。

话说到这个份上,张居正无话可说了,现场顿时陷入了沉寂。

见此场景,王锡爵感到可能有戏,正想趁机再放yi把火,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是他做梦也想不到的。

沉默不语的张居正突然站了起来,抽出了旁边的yi把刀,王锡爵顿时魂飞魄散,估计对方是恼羞成怒,准备拿自己开个刀,正当他不知所措之际,更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九五至尊,高傲无比,比皇帝还牛的张大人扑通yi声给他跪下了。

没等王学士喘过气来,张学士就把刀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yi边架yi边喊:

“皇帝要留我,你们要赶我走,到底想要我怎么样啊”

面对无数居心叵测的人,面对如此困难的局面,张居正yi直在苦苦支撑着,他或许善于权谋,或许挖过坑,害过人,但在这个污浊的地方,要想生存下去,要想实现救国济民的梦想,这是唯yi的选择。

现在他的忍耐终于到达了顶点。

张居正跪在王锡爵的面前,发出了声嘶力竭的呐喊:

“你杀了我吧你杀了我吧”

王锡爵懵了,他没有想到,那个平日高不可攀的张大学士,竟然还有如此无奈的yi面,情急之下手足无措,只好匆匆行了个礼,退了出去。

张居正发泄了,王锡爵震惊了,但闹来闹去,大家好像把要被打屁股的那四位仁兄给忘了,于是该打的还得打,yi个都不能少。

万历五年1577十月二十三日,廷杖正式执行,吴中行c赵用贤廷杖六十,艾穆c沈思孝廷杖八十,这么看来,师生关系还是很重要的,要知道,到关键时刻能顶二十大板

事情前后经过大致如此,打屁股的过程似乎也无足轻重,但很多人都忽略了yi个十分有趣的地方打屁股的结果。

两个人在同yi个地方,挨了同样的打,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

在这次廷杖中,张居正的两位学生在抗击打能力上,表现出了完全相反的特质,吴中行被打之后,差点当场气绝,经过奋力抢救,才得以生还,休养了大半年,还杵了yi辈子拐杖。

但赵用贤就不同了,据说他被打之后虽然伤痕遍布,元气大伤,却明显能扛得多,回家后躺了yi个多月,就能起床跑步了。

这是yi个奇迹,同样被打的两个人,差别怎么会这么大呢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精神,去详细分析yi下这个明代特有的发明打屁股。

关于打屁股问题的技术分析报告

廷杖,也就是打屁股,是明代的著名特产,大庭广众之下,扒光裤子,露出白花花的屁股,几棍下去,皮开肉绽,这就是许多人对打屁股的印象。

然而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各位,打屁股,并非如此简单,事实上,那是个技术工种。

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分析,明代的廷杖是yi种极为严酷的刑罚,因为那跟你在家挨打不yi样,你爹打你,无非是用扫把,小棍子,惨无人道点的,最多也就是皮带。

但廷杖就不同了,它虽然也用棍子,却是大棍子,想想碗口粗的大棍以每秒n米的加速度向你的屁股着陆,实在让人胆寒,所以连圣人也说过,遇到小棍子你就挨,遇到大棍子,你就要跑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而执行廷杖的人,基本上都是锦衣卫,这伙人平时经常锻炼身体,开展体育活动,随手yi抡,不说开碑碎石,开个屁股还是不难的。

所以经过综合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如无意外,二十廷杖绝对足以将人打死。

但yi直以来,意外始终在发生着,yi百杖打不死的有,yi杖就完蛋的也不缺,说到底,还要归功于我国人民的伟大智慧。

纵观世界,单就智商而言,能和中国人比肩的群体,相信还没生出来,而我国高智商人群最为突出的表现,就在于从没路的地方走出路来。

打不打屁股,那是上级的事,但怎么打,那就是我的事了,为了灵活掌握廷杖的精髓,确保yi打就死,或者百打不死,锦衣卫们进行了艰苦的训练,具体方法如下:有兴趣者,可学习yi二,但由此带来之后果本人概不负责

找到yi块砖头种类不限,在上面垫yi张宣纸yi点就破那种,用棍子猛击宣纸,如宣纸破裂,则重新开始,如此这般不断练习,以宣纸不破,而砖头尽碎为最高层次。

如果能打到这个级别,基本就可以出师了,给你送过钱的,就打宣纸,打得皮开肉绽,实际上都是软组织损伤,回家涂了药,起来就能游泳。

要是既无关照,又有私仇的,那就打砖头,yi棍下去表皮完整,内部大出血,就此丧了命那是绝不奇怪。

顺便说yi句,在当时,另yi个技术工种也有类似的练习,那就是砍头的刽子手,这也是门绝活,操作方法与打屁股恰好相反,找yi块平整的肉,然后在上面放上yi块宣纸,用刀剁宣纸,把下面的肉剁碎,上面的宣纸不能破损,就算是炉火纯青了。

练这yi手,那也是深谋远虑,如果给钱的,yi刀下去就结果,不会有痛苦,不给钱的,随手yi刀,爱死不死,多久才死,反正是你的事。

如果有给大钱的,那就有说头了,只要不是什么谋反大罪,不用验明首级,再买通验尸官,犯不着人头落地,就能玩花样了:顺手yi刀砍在脖子上,看上去血肉模糊,其实上大血管丝毫无损,抬回去治两天,除了可能留个歪脖子后遗症外,基本上没啥缺陷。

这才是真正的技术含量,什么“庖丁解牛”,和砍头打屁股的比起来,实在是小儿科。拉到刑场上都杀不死,打得皮开肉绽都没事,这就是技术。

技术决定效益,这是个真理。

所以长久以来,打屁股的锦衣卫日夜操练技术,毕竟人家就靠这手本事混饭吃,不勤奋不行,但日久天长,朝廷也不是傻瓜,慢慢地看出了门道,为保证廷杖的质量,也研发了相应的潜规则口令,分别是:打c着实打c用心打。

所谓打,就是意思意思,谁也别当真,糊弄两下就没事了。

而着实打,就是真打了,该怎么来怎么来,能不能挺得住,那得看个人体质。

最厉害的,是用心打,只要是这个口令,基本上都是往死里打,绝对不能手软。

这三道口令原本是潜规则,后来打得多了,就成了公开命令,不但要写明,而且打之前由监刑官当众宣布,以增加被打者的心理压力。而赵用贤和吴中行的廷杖命令上,就明白地写着着实打。

既然是着实打,那就没什么说的了,虽然有人给锦衣卫送了钱,也说了情,但毕竟命令很明确,如果过轻,没准下次被打的就是自己,和钱比起来,还是自己的屁股更重要。

但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既然同样是着实打,同样是读书人,体质相同,为什么吴中行丢了半条命,赵用贤却如此从容

原因很简单,赵用贤是个胖子,而吴中行很瘦,用拳击术语讲,这二位不是yi个公斤级的,抗击打能力不同,赵用贤有脂肪保护,内伤较小,而吴中行没有这个防护层,自然只能用骨头来扛。

这yi结果也生动地告诉了我们,虽说胖子在找老婆c体育活动方面不太好使,但某些时候,有yi身好肥肉,还是派得上用场的。

挨打之后还没完,吴中行和赵用贤因为官职已免,被人连夜用门板抬回老家没资格坐轿子,这场学生骂老师的闹剧就此划上句号。

当然,不管他们出于何种动机,是否有人主使,但这两位仁兄由始至终没有说过yi句软话,坚持到底,单凭这yi点,就足以让人敬佩。

但在整个事件中,最让人胆寒的,却不是张居正,也不是这两位硬汉,而是yi个女人。

在赵用贤与吴中行被打的时候,许多同情他们的官员在yi旁议论纷纷,打完之后,王锡爵更是不顾yi切地冲了上去,抱住吴中行痛哭不已,但没有几个人注意到,与他同时冲上去的,还有yi个女人赵用贤的老婆。

但这位大嫂的举动却出人意料,她初步照料了自己的丈夫后,便开始在现场收集yi样东西赵用贤的肉。

由于打得太狠,赵用贤虽然是个胖子,腿上也还是被打掉了不少肉,赵夫人找到了最大的yi块,带回了家,用特制方法风干之后,做成腊肉,从此挂在了家里。

这位悍妇之所以干出如此耸人听闻之举,是因为在她看来,被打是yi件无比光荣的事情,她要留下纪念品,以表示对张居正的永不妥协,并利用这块特殊的肉,对后代子孙进行光荣传统教育你爹虽然挨了打,但是打得光荣,打得伟大

打完了四个人的屁股,却打不完是非,此后攻击张居正的人有增无减,什么不回家奔丧,就禽兽不如之类的话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