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是yi个十分特别的人,不仅仅是他的智商,还有他的生活经历。
与娇生惯养,混在大城市的朱厚照不同,朱厚熜出生在yi个偏僻的地方,而他这位所谓藩王之子,实际上是比较惨的,因为除了吃穿好点外,他是yi个基本失去自由的人。
在明代,由于之前有朱老四朱棣的光辉榜样和成功经验,历代皇帝都把藩王兄弟视作眼中钉,如藩王不领圣旨擅自入京,就是造反,可以立即派兵讨伐。
所以朱厚熜不能去北京,也不能四处闲逛,在他的周围,始终有人在监视着他,而他所平日能接触的人,也不过是些平民百姓而已。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朱厚熜,懂得猜忌和防备,也了解普通人的痛苦,所以每当他听到那位荒唐堂兄的事迹时,都不禁摇头叹气:
“若我在朝,必当荡涤j邪,兴旺盛世”
现在是时候了。
在明武宗的时代,太监是yi份很有前途的职业,不要说刘瑾c张永这些大腕,yi般的管事太监也是财大气粗,他们不但可以管理宫中事务,甚至还有兵权在手镇守太监,连地方都指挥使也要听这些武装太监的话。
可惜朱厚照不争气,三十岁就没了,上面换了领导,于是梦醒之后,心碎无痕。
嘉靖对太监的身份定位很简单奴才。在他看来,这帮子人就该去洗厕所扫地,安心干活,还想发财c带兵c操控朝政
他公开表态:奴才就该干奴才的事情,如果敢于越界,决不轻饶
刚开始时,太监们并不在意,也不相信。但是属于他们的悲惨世界确实到来了。
嘉靖召集了司礼监,下了yi道严厉的命令召回所有派驻外地的太监,这道命令迅速得到了执行。
人拉回来了,干什么呢按程序走,先是训话,训完了就查,查出问题就打,经不住打的就被打死,这还算讲人道的。有两个贪污的太监由于数额巨大,情节严重,被打死后尸体还挂在外面示众,实在够狠。
这是小喽罗的遭遇,大腕级的也没有好下场。
当年的“八虎”中,刘瑾已经被剐了,剩下也无yi幸免。谷大用被免职抄家,他的最后yi份工作是朱厚照陵墓的门卫。另yi个叫魏彬的,埋头苦干几十年,好不容易爬到了司礼监的位置,嘉靖yi声令下,就被下岗分流了,据说连套房子都没给留,直接撵出了宫,流落街头当了乞丐。
其余的人也很惨,个个被整得够呛,甚至连那个唯yi不应该整的人也给收拾了。
无论如何,张永应该算是个不错的人,他帮过杨yi清,帮过王守仁,为人也比较正直,似乎不应该上黑名单。
可是嘉靖先生太过生猛,在他看来,只要是豁出去挨了那yi刀的,全都不是啥好东西。很快张永被降职处分,然后被勒令退休,眼看就要脑袋不保,杨yi清站出来说话了。
总算是好人有好报,杨先生信誓旦旦,拿人头担保,这才保住了张永,使他官复原职,成为了硕果仅存的掌权太监。
除了对本地太监严加管束外,嘉靖先生还以身作则,着力管好自己身边的亲属太监,比如那位后来十分有名的黄锦,从小就跟着他,鞍前马后可谓尽心尽力,可yi到北京嘉靖就翻了脸,严厉警告他放老实点,不许玩花样。
嘉靖是yi个排斥太监的人,从表面上看,这似乎只是yi个个人喜好问题,然而事实绝非如此,在它的背后,隐藏着yi个秘密抉择的秘密。
其实统治王朝就是经营企业,只不过治国这yi摊生意更大而已,做yi般生意要交税c还要应付工商检查c安全检查c消防检查,逢年过节还得上贡,流年不利还会亏本破产。
相对而言,建立王朝这笔生意就好做得多了,除了启动资金过高要敢拚命,经营周期不定没准明天就牺牲外,只要yi朝成功,就立马鸟枪换炮。从此不但不用交钱,还可以收别人的钱,想收多少自己说了算,除了你管别人,没人敢管你。
因为开政府比开公司的利润更大,前景更广,所以自古以来,无数人都跃跃欲试,但成功者寥寥无几就那么几个朝代。
而那些成功创业的首任董事长,yi般来说都是极其生猛的,比如白手起家的朱元璋先生,在他手下干活的人如果不听话,除了炒鱿鱼外,还要交违约金抵命,所以大家都很服从管理。
可等到首任老总过世,继任董事长能力不足,无法解决企业问题,无奈之下,只能对外招聘人才科举制度,并聘任其中的精英当总经理内阁首辅帮助管理。
然而问题在于,这位总经理并不yi定听话,这在经济学上称为代理问题,而能从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爬到这个位置的,yi般都极其狡猾,绝对不是什么善类。娇生惯养的家族企业董事长很可能不是他的对手。
为了能够控制局面,董事长又引进了新型人才秘书太监。这类人学历不高,品行不好,心理也有问题,还喜欢欺负员工。但他们有yi个共同的优点听话,对董事长而言,这就够了。
所以对于嘉靖而言,秘书太监绝不是他的敌人,而是他的朋友,综观整个明代,无论太监如何猖獗,如何欺压大臣,却都要听皇帝的话。自明宣宗时起,太监就已然成为了皇帝的助手,协助统治这个庞大的帝国。
嘉靖十分清楚,在他的任期内,摆在眼前的有着两种选择文化低,会拍马屁,十分听话的太监,或是学历高,喜欢掐架找茬,桀骜不驯的文臣。
连瞎子也知道,前者比后者容易对付得多,所以他的众多同行都选择了太监,但是嘉靖却没有这样做。
因为他很自信,他相信自己能够对付所有的人。
这是yi个极其艰辛的选择,从此以后,他将失去秘书的帮助,独立对付狡诈博学的总经理,事实证明,他成功做到了。
姓张的也好,姓夏的也罢,无论下面闹得多么热闹,他都是冷静的旁观者和最终的裁决者。
二十年过去了,胜利yi直牢牢地握在他的手中,各色人等,无论学历c民族c性别c星座c个人嗜好,只要是给他干活的,全都被治得服服帖帖。
绝顶高手的生活是比较痛苦的,既然没有对手,那就得另外找事干,很快,嘉靖先生就找到了精神寄托修道。
要知道,道教是中国的土特产,是中国人自主开发研制的,而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这个宗教,那就是神秘。
所谓神秘,就是搞不清,摸不透,整日捧着道经,四处搜集奇怪的材料,在烟雾缭绕的丹炉前添柴火,然后看着那炼出的鬼都没胆吃的玩意手舞足蹈,谁也不知道这帮人yi天到晚到底在干嘛。
总之yi个字:玄。
但你千万不要就此认为,道教的追随者们都是些吃饱饭没事干的人,因为嘉靖先生就是该组织的老牌会员。
对于嘉靖先生的性格,我们已经介绍过很多次了,这人是个无利不起早的家伙,对公益慈善事业也绝对没有丝毫兴趣,然而他却甘愿牺牲日常的宝贵办公时间,在宫中设置香炉,高薪请来yi大堆道士天天烧炉子。
看上去很奇怪,实际上很简单。
与别的宗教不同,道教有着yi个终极的目的羽化成仙,道徒们始终相信有yi天他们能够摆脱地球引力,突破空气动力学,超过机器人的寿命,想去那里就去那里,想活多久就活多久。
嘉靖深信这yi点,所以他几十年如yi日地修身学道,追求长生不老,他的这些行为被很多史学家下了yi个定义yi心修道,无心从政。
这是yi个十分离谱的定义,因为事实并非如此,嘉靖先生的算盘是十分精明的:修道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太上老君姓甚名谁他并不关心,对他而言,修道只是为了多活几年,为了他能够永远掌握统治天下,因为他还没有活够,他喜欢现在的yi切权力c操控c斗争,这才是事实的真相。
所以修道问题,说到底,是个政治问题。
打结是个技术活
自打嘉靖先生登基,无数人曾使用各种手段,试图控制或是影响他,却都未能如愿。
无论是大臣还是太监,他都能应付自如,没有人能够威胁到他,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他那看似高不可攀的性命却差点在yi个深夜被yi群小人物夺走,而未能如愿的原因,只是yi个绳结。
嘉靖二十yi年1542十月丁寅。
深夜,嘉靖皇帝如往常yi样,住在他的后宫里,这天晚上,陪伴他的是端妃,这位端妃姓曹,是当时红极yi时的宠妃,皇帝长期在她这里安营扎寨,宠爱有加,皇后也恨得牙痒痒,却无计可施。
就在皇帝大人和端妃熟睡之时,yi群注意,是yi群黑影偷偷窜入了寝宫,来到床边,那个带头的人伸出颤抖的手,拿起了绳子,套到了嘉靖的脖子上睡得比较死,打了yi个结。
然后她慢慢地,用力向下收紧了绳结,勒住了皇帝的脖子,原来,那个君临天下的王者竟是如此的脆弱。
这个正在打结的人叫杨金英,职业是宫女,具体情况不详,但我仍可以肯定yi点她不会打结。
睡觉的人被勒住脖子是不太好受的,于是皇帝在半梦半醒之间,终于有了动静。
可是由于长年缺乏锻炼,反应神经比较迟钝,他还没来得及喊救命,就又失去了知觉。
按说嘉靖先生是死定了,可他昏迷中那无力的举动却引起了凶手的恐慌。
杨金英毕竟只是个宫女,估计平日杀鸡的胆量都没有,可是现在她手握绳索,套住了全天下最可怕的人的脖子。
这个反差实在太大了,于是在慌乱之中,她卷起了绳索,在原来的结上,又打了yi个结。
相信但凡系过鞋带的人,都知道这种结上打结的后果死结。
顺便说yi句,我对此是有深刻体会的,由于缺乏系统训练,我的系鞋带技术很差,在相当长yi段时间内,我经常会打出死结。直到高人指点,才最终系出了科学合理的绳结蝴蝶结。
和系鞋带yi样,勒死人最好不要打死结,因为死结是勒不紧的,当然了,如果想把杀人灭口和追求艺术结合起来,那么打个蝴蝶结也是不错的选择。
杨金英发现了这个问题,无论她怎么用力,绳结都没有变紧,手忙脚乱之下,却忘记了那个极为简单的解决方法解开再系。
按照犯罪规律,yi般干这种见不得人的事情,只要不是力气活搬运尸体,人都是越少越好,这次也不例外。
杨金英慌张的神态吓坏了另yi个同伙,她准备放弃了。
这个胆小的帮凶名叫张金莲,看到这混乱不堪的yi幕,她的意志彻底崩溃了。
为了摆脱眼前的yi切,她趁其他人不备,偷偷地溜了出去,向皇后报信。
这是yi个挽救了嘉靖生命的举动,却也是个愚蠢的决定。因为自打她潜入后宫的那yi刻开始,她的名字就已经被写在了阎王的笔记本上。
无论她做什么,都是于事无补的。
被深夜叫醒的皇后得知了这个消息,说话都不利索了,情急之下亲自带着人赶到了案发地点,把犯罪分子杨金英等人堵了个正着,当时这位杨宫女仍然用力地拉着绳索,很明显,她觉得这个结还不够紧。
皇后亲手为皇帝大人解开了那个死结,拿走了那根特殊项链,太医们也连夜出了急诊,经过紧急抢救,嘉靖先生除脖子不太好使外,命算是保住了。
这案子算是通了天了,皇帝大人在自己老婆之yi的床上被人差点活活勒死,而行凶者竟然是手无寸铁的宫女。这要换在今天,绝对是特级八卦新闻,什么后宫黑幕,嫔妃秘闻必定纷纷出炉,大炒特炒。
但出入意料的是,在当时,这起案件的处理却是异常的低调,所有的正史纪录都讳莫如深,似乎在隐藏着什么。
当然,结论还是有的,经过审讯,犯罪嫌疑人杨金英c张金莲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为争取宽大处理,她们还供出了此案的幕后黑手王宁嫔。
这位王小姐也是嘉靖的老婆,后宫重量级人物之yi,这里就不多讲了,主谋的这顶帽子最终扣在了她的头上。
至此,此案预审终结,也不用交检察院起诉了,以上yi干人等全部被即刻斩首示众。
这案子到这里就算结了,但真相却似乎并未大白,因为还有yi个时钟未能解释的问题杀人动机。
要知道,杀皇帝实在是个了不得的事情,决不可能大事化小,根据惯例,敢于冒这个险的人,必定要遵循yi个原则收益大于风险。
亏本的买卖从来没人肯做,那到底什么样的收益才能让她们干出这等惊天大事呢在那年头,武则天已经不流行了。
而最大的疑点是王宁嫔,她并没有理由这样做,因为根据成本核算,就算嘉靖死掉,她也占不到任何便宜。
这是yi个没有动机的案件,参与其中的人却并不是受益者,这似乎让人很难理解。不过话说回来,女人的心理是很难捉摸的,除了妒忌外,也不排除内分泌失调,情绪失控之类的原因。
所以说来说去,这个案子仍然是yi团浆糊,搞不清动机,也搞不清真相。唯yi明确的是案件中各个角色的结局:
嘉靖十分郁闷,他在自家的床上被人套住了脖子,差点送了命。此后他搬出了后宫,住进了西苑。
杨金英等人受人指使,最终赔掉了性命。王宁嫔被控买凶杀人,如果属实,那就算罪有应得,倘若纯属虚构,那只能算她倒霉了。
但这件事情还有受益者的皇后,她不但救了皇帝,除掉了王宁嫔,还趁机干了yi件坏事,在她的操控下,谋杀专案组查出,端妃事先也知道谋刺yi事,于是皇后大人顺水推舟,把这个危险的敌人对她而言也送上了刑场。
从此以后,这起谋杀案就成为了街头巷尾议论的热门话题,也是官员们每日上班必不可少的八卦,但这起案件绝不仅仅是花边新闻,事实上,它对后来那二十余年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可能是受惊过度了,嘉靖的心灵受到了严重的创伤,他从此不再上朝,刚开始的时候大臣们并没有在意,就当皇帝大人养病休息,不久后自然会恢复原状,只要等yi等就好。
可他们没有想到,这yi等,就等了二十多年。
第六章 最阴险的敌人
严嵩的原则
嘉靖算是消停了,但是大臣们的斗争游戏却刚刚进入高嘲,夏言除掉了他的最大对手,夺取了全部的权力,所有人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这yi年是嘉靖二十yi年1542,看上去yi切都很完美,但他不会想到,崩溃将在最为辉煌的那yi刻到来。
毁灭他美好前景的人,叫做严嵩。
严嵩,字惟中,成化十六年1480出生,江西袁州府分宜人。
说起此人,实在是大大的有名,从明代开始,他就被人以各种形式,写入书中c编入戏里不停地骂,反复地骂,并最终获得了yi个荣誉称号明代第yij臣。
事实上,在走上那条不归路之前,他曾经是yi个勇敢正直,坚持原则的人,而那时,他是夏言的朋友。
如同所有的悲剧yi样,严嵩的故事也有着yi个喜剧的开头。
应该说严嵩的运气是不错的,他出生时,家里虽不很富,却也算个中产阶级。他的父亲严淮多次参加科举,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到最后实在战斗不动了,就改行当了教书先生。
老子的未竟事业自然是要儿子完成的,刚出生不久的严嵩就此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涯。
严嵩的幼年教育是可以写成启蒙类教科书的,据说他三岁就学会了写字,到六岁就能背诵四书五经,但这些还只是小事,两年之后发生的那件事情才真正引起了轰动。
在这yi年,八岁的严嵩因为成绩好,作为优秀童生考入了县学。
看上去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那么我们来列举另外两位仁兄进行类比,你就知道其中奥妙:
海瑞,身份:童生,时年二十八岁。
范进,身份:童生,时年五十余岁。
其实这二位兄弟还算是年轻有为的,六七十岁考不上县学的童生大有人在,相比之下,严嵩实在是神童中的神童。
就这样,严嵩yi直神童了八年,到了弘治八年1495,十六岁的严嵩准备参加乡试,包袱都打好了,刚要出发,爹死了。
这实在是让人悲痛的事情,yi般这种时候,都会有固定剧本:跳出来yi大帮亲戚朋友,说些什么不要悲伤c要正常发挥水平c告慰先人之类的话,然后主人公擦干眼泪,抬头望天,握拳作苦大仇深状,毅然踏上前进的道路。
严嵩的情况大致差不多,只是有yi点不同他没有去考试。不是他过于悲痛不想考,而是不能考根据明代规定,死了爹的,要在家守制三年。
国家政策是没法违反的,严嵩只好在家待业了三年,三年后,他带着父亲的遗愿和满腔的抱负前往南昌,yi举中第,金榜题名。
严嵩的乡试成绩很好,所以对于第二年的会试,他本人十分自信,可事实证明,地方经验放到中央,往往都是不灵的。考试成绩出来后,名落孙山的严嵩叹着气走了回头路。
不要紧,下次yi定能够考上
过了三年,他进京参加第二次考试,几天后,他拿着京城同乡送的慰问品回了家。
神童也好,天才也好,考不上就考不上,说啥也没有用。
失望的严嵩没有放弃,他确信自己yi定能够成功。
于是他去考了第三次,这次他不再有任何幻想,考上就好,只要考上就好。
但上天却跟他开了yi个玩笑,善意的玩笑。
老天爷可能觉得严嵩先生才学深厚,非要消遣yi下他,所以在两次落榜之后,严嵩意外地得知了自己的考试成绩二甲第二名。
yi甲只有三人状元c榜眼c探花,所以二甲第二,就是全国第五。
这个成绩实在太好了,严嵩惊讶之余大喜过望,他认为,自己的命运将就此彻底改变。
正德元年1506,严嵩被选为翰林,成为了yi名庶吉士,这yi年他二十七岁,年少高才,前途远大而光明光明时间合计三年。
正德四年1509,严嵩迎来了yi个噩耗,他的母亲去世了。
严嵩是yi个十分孝顺的人,在父亲死后,母亲含辛茹苦抚养他,供他读书考试,所谓子欲养而亲不在,实在是yi场人生悲剧。
但凡是个人,遇到这种事都会悲伤,但严嵩却似乎有点过了头,他日夜痛苦,伤心过度,差点送了命,经过紧急抢救才活过来。
这还没完,悲痛至极的严嵩又做出了yi个更让人意外的决定,他要辞官回家隐居。
这是yi个让人钦佩的抉择,yi个前途无量的年轻人,放弃荣华富贵,避开俗世红尘,只为纪念自己未能报恩的母亲。二十七岁的严嵩是yi个了不起的人。
严嵩回到了老家隐居,但国家并没有忘记他,朝廷曾多次下旨,希望他回朝中为国效力。
可严嵩拒绝了,他已经过了守制期,却仍拒不入朝,只因为另yi个理由:
“j人当道,在下不堪与之为伍”
他口中的j人,就是当年红得发紫的钱宁和江彬,严嵩有他自己的骨气:宁可不当官,也决不与小人同流合污
那时的严嵩,是yi个正直的人。
但隐居十年之后,他终究还是答应了yi个人的邀约,再次出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