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明朝那些事儿 第 51 部分阅读

这位新上场选手成为了最终解决问题的人,但此人并非朝廷重臣,也不是手握兵权的武将,而只是yi个三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当然,她也不是什么外人,这位巾帼英豪就是朱厚熜他妈。

俗语有云:女人比男人更凶残,这句话用在这位女士身上实在再合适不过了。

这位第yi母亲本打算到京城当太后,结果走到通州才得知她不但当不上太后,连儿子都要丢了。身边的仆人不知道该怎么办,询问她的意见。

“车驾暂停在这里,大家不要走了。”

那么什么时候动身呢

随从们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毕竟下人也有老婆孩子,不能总拖着吧。

“想都别想”,第yi母亲突然发出了怒吼,“你们去告诉姓杨的杨廷和先生,名分未定之前,我绝不进京”

这就是所谓传说中的悍妇,兴献王朱厚熜父亲封号先生娶了这么个老婆,想来应该相当熟悉狮子吼神功,这许多年过得也着实不轻松。

现在人都到齐了,大家就使劲闹吧

嘉靖皇帝朱厚熜yi听到自己母亲到了,顿时兴奋不已,他趁热打铁,直接派人告诉杨廷和,如果你再不给我父母yi个名分,我妈不来了,我也不再干了,宁可回安陆当土财主,也不当皇帝

张璁也看准了机会,又写了yi篇论礼仪的文章,要求杨廷和让步给个名份。

yi时之间,三方遥相呼应,大有风雨欲来,誓不罢休之势。

但他们最终并没有能够得到胜利,因为他们的对手是杨廷和。

腥风血雨全经历过,权臣j宦都没奈何,还怕你们孤儿寡母既然要来,就陪你们玩玩吧,让你们看看什么叫高层次

首先,他突然主动前去拜访朱厚熜,告诉他内阁已经决定,将他的父亲和母亲分别命名为兴献帝和兴献后,也算给了个交代。

当朱厚熜大喜过望之时,他又不动声色地给张璁分配工作南京刑部主事。

南京刑部是个养老的地方,这个安排的意思很简单有多远你就滚多远,再敢没事找事,就废了你。

最后是那位悍妇,他可不像他的儿子那么好打发,对于目前的称呼还不满意,非要在称号里加上yi个皇字。

研究这种翻来覆去的文字把戏,实在让人感到有点小题大做死心眼,但杨廷和却不认为这是小事,他用yi种极为简单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反对。

如果要加上那个字也可以,那我杨廷和就辞职回家不干了。

这yi招也算历史悠久,今天的西方政治家们经常使用,杨廷和先生当然不是真的想辞职,朝廷中都是他的人,如果他走了,这个烂摊子怎么收拾谁买你皇帝的帐

果然这招yi出,朱厚熜就慌乱了,他才刚来几天,内阁首辅就不干了,里里外外的事情谁应付

于是朱厚熜决定妥协了,他放弃了自己的想法,打算向杨廷和先生投降,当然了,是假投降。

第yi回合就此结束。杨廷和先生胜。

可能现代的很多人会觉得这yi帮子人都很无聊,为了几个字争来争去,丝毫没有必要,是典型的没病找抽型。

持这种观点的人并不真正懂得政治,yi位伟大的厚黑学政治家曾经用这样yi句话揭开了背后隐藏的所有秘密:

观点斗争是假的c方向斗争也是假的,只有权力斗争才是真的。

他们争来争去,只是为了yi个目的权力,几千年来无数人拼死拼活,折腾来折腾去,说穿了也就这么回事。

计划

张璁垂头丧气地去了南京,他明白这是杨廷和对他的惩罚,但既然是自己的选择,他也无话可说。

然而正是在南京,他遇见了另yi个志同道合的人,在此人的帮助下,他将完成自己的宏伟梦想入阁,这个人的名字叫做桂萼。

桂萼也是yi个不得志的人,他很早就中了进士,可惜这人成绩差,只考到了三甲,连张璁先生都不如,分配工作也不得意,只得了yi个县令,这人不会做人,得罪了上司,被发配到刑部,混了yi个六品主事。

当张璁第yi次与桂萼交谈,论及个人的悲惨遭遇和不幸经历时,桂萼已经认定,这位刑部同事将是自己yi生的亲密战友。

在无人理会c无所事事的南京,桂萼和张璁在无聊中打发着自己的时光,不断地抱怨着自己悲惨的人生,痛诉不公的命运,直到有yi天,他们握紧了拳头,决定向那个高高在上c不可yi世的人发起进攻。

但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是很实际的,张璁是二甲进士,桂萼是三甲进士,而他们的对手杨廷和先生则是十三岁中举人c二十岁当翰林的天才。张璁和桂萼是刑部主事,六品芝麻官,杨廷和是朝廷第yi号人物,内阁首辅。

差生对优等生,小官对重臣,他们并没有获胜的希望。

但老天爷似乎注定要让萧半仙的预言兑现,他向这两位孤军奋战的人伸出了援手。

不久之后,yi个叫方献夫的人出现了,他站在了张璁桂萼yi边,为他们寻找与杨廷和作战的理论弹药。

此后,黄宗明c霍韬等人也加入了张璁的攻击集团。

这些人的名字就不用记了,之所以单列出来,只是因为他们有着yi个共同的老师王守仁。

此时王守仁先生已经不在朝廷里混了,他被杨廷和整顿后,改行当了老师,教起学生来。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他的学生参加这次政治斗争并非出自他的授意,但根由确实来源于他。

由于王守仁先生的专业是心学,yi向主张人性解放,学这门课的人见到不平之事yi般都会去管管闲事,就这么解放来,解放去,终于解放到了皇帝的头上。

嘉靖先生虽然是贵为天子,却被老油条杨廷和先生欺负,连父母都不能认,这件事情干得很不地道,当时许多人都看不过去,其中最为义愤填膺的就是心学的传人们。他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打倒专横跋扈的杨廷和提供了理论依据。

由此我们得出了明代官场第yi魔咒:无论如何,千万不要去惹王守仁。

但王守仁先生的魔力还不止于此,他活着的时候,得罪他的没有好下场,在他死后,其精神力量依然光辉夺目,成为无数j邪小人的噩梦。

于是,在不久之后的yi天,张璁找到了桂萼,希望他干yi件事情上奏折向杨廷和开炮。

桂萼不干。

他虽然也算是个愤怒中年,但这种引火烧身的事情倒也不敢干,便又把矛头对准了张璁:

“这件事太过冒险,要干你自己去干。”

张璁胸有成竹地看着他:

“这是你扬名立万的机会,尽管放心,若此折yi上,我等必获全胜”

桂萼饶有兴致地等待着他如此自信的理由。张璁却只是笑而不答。

张璁的自信确实是有理由的,他得到了yi个重量级人物的支持,这位仁兄也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他就是杨yi清先生。

说来他也算是阴魂不散,混了几十年,搞垮无数猛人,虽然原先他和杨廷和是同志关系,有过共同的革命战斗友谊对付刘瑾,但事情闹到这个地步,他也觉得杨廷和太过分了,杨先生向来帮理不帮亲,他调转了枪口,成为了张璁集团的幕后支持者。

张璁从未如此自信过,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这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竟然得到了如此大的支持。

很好,所有的yi切都已齐备,攻击的时刻到了。

第二章 大臣很强悍

嘉靖二年1523十yi月,张璁向那个看似坚不可摧的对手发动了进攻。

桂萼首先发难,他上书皇帝,表示现有称谓并不适宜,应该重新议礼。

这份文书呈上之后,嘉靖自然是十分高兴,他又叫来了杨廷和,问他的看法。为了对付这块硬骨头,嘉靖已经做了长时间的准备,然而这yi次,杨廷和的表现出乎他的意料。

老江湖杨廷和没有再表示反对,却也不赞成,只是淡淡地对皇帝行了礼,叹息yi声道:

“我已经老了,请陛下允许我致仕吧。”

嘉靖惊呆了,他不知道这位老江湖又打什么算盘,当时就愣住了。

杨廷和没有开玩笑,他确实是不想干了,对于这位六十四岁的老人来说,长达四十余年的勾心斗角c你来我往,他已经彻底厌倦了。

于是历经四朝不倒的杨廷和终于退休了,虽然无数人反对,无数人挽留,他还是十分绝然地走了。

第二回合,嘉靖胜。

嘉靖在高兴之余,又有几分纳闷,为什么这个权倾天下,无数次阻挠妨碍自己的老头子会突然自动投降呢

这是yi个萦绕他多年的谜团,直到四十多年后,他才找到了答案。

同样的疑问也困扰着另yi个人,这个人是杨廷和的儿子,叫作杨慎。

这位仁兄实在是个了不得的人物,他的知名度比他爹还要高,而且这个人还曾干过yi件更让人惊叹的事情他中过状元。

这件事情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中状元虽然难得,也不是什么新闻,最多只能说明他是个优等生,如此而已。但此事之所以十分轰动,是因为他中状元的年份有点问题。

杨慎先生是正德六年1511的状元,而在那yi年,他的父亲杨廷和已经是入阁掌控大权的重量级人物。

古人是讲面子的,像杨慎这种如果中了状元,不但不是个光彩的事情,反而会引发很多人的议论。可怪就怪在这件事情没有引发任何争议。

因为所有的人都认为杨慎是理所当然的状元,他少年时,学名已经传遍天下,这个人还有个著名的外号“无书不读”,由此可见他博学到了何等程度。

于是杨慎中状元就成了很正常的事情,他要是不中,反倒是新闻了。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根据另外yi些资料记载,他的这个状元可能是潜规则的产物,也就是当年唐伯虎案件中的那个“约定门生”。

据说在那yi年殿试之前,曾有yi个人私底下找到了杨慎,向他透露殿试的问题,使得杨慎轻松夺得了状元。而那个人就是杨廷和的好同事,内阁第yi号人物李东阳。

但无论如何,杨慎先生确实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而当他的父亲执意要退休时,他也曾发出了同样的疑问你为什么要走

杨廷和笑了笑,告诉他这个年少气盛的儿子:到时候你自然会明白的。

可杨慎并没有仔细琢磨父亲的这句话,他只知道,张璁告了黑状,皇帝赶走了他爹,这个仇不能不报

于是杨慎强行从他父亲的手中接过了旗帜,成为了张璁的新对手。

可是还没等到他发起进攻,另yi帮人却先动手了。

嘉靖三年1524二月,内阁的最后反击开始。

杨廷和的离去触碰了最后的警报线,在内阁大臣的授意下,礼部尚书汪俊上书了,但他并非yi个人战斗,这位兄台深知人多力量大,发动了七十三个大臣和他yi起上书,奏折中旁征博引,大发感慨,这还不算,他的落款也是相当嚣张:声称“八十余疏二百五十余人,皆如臣等议”。

这意思就是,我现在上书还算是文明的,如果你再不听,还有八十多封奏折,二百五十多人等着你,不用奏折埋了你,口水也能淹死你

要换了yi年前,估计嘉靖就乖乖认错投降了,可是经过和杨廷和先生艰苦卓绝的斗争,这位少年皇帝不再畏惧任何人,因为他已然明白,这个世界只属于有实力的人。

但毕竟对手是yi大堆读书人,论学历论口才皇帝根本就不是这些应试教育奇才的对手,于是他下达了yi个命令召桂萼c张璁进京。

既然你们要闹,那就索性搞大yi点,开个辩论会,看看谁骂得过谁

内阁听到了风声,当时就慌乱了,他们十分清楚,如果张璁等人进京辩论,自己yi定会失败原因很简单,因为道理并不在他们yi边。

逼着皇帝不认自己的爹,这种缺德事情哪有什么道理好讲。

不过老油条就是老油条,汪俊等人见势不妙,马上找到了嘉靖皇帝:

“臣等考虑过了,皇上圣明,兴献帝后名号前应该加上皇字。”

这就是混了几十年的老官僚,眼见形势不妙,立刻见风使舵,水平高超,名不虚传。

嘉靖高兴地笑了,他苦苦追求的目标终于达到了。

当然了,妥协是要获取代价的。

“请陛下下令,无关官员不必再参与此事。”

所谓无关官员,就是张璁和桂萼。

其实嘉靖还是不满意的,因为到目前为止,他还有两个爹,yi个是明孝宗朱祐镗,他亲爹兴献帝只能排老二,而且名号也不好听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

后面的称呼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前面的那两个字本生。

这实在是个让人不快的称呼,因为将来嘉靖先生要介绍自己祖宗的时候,会比较麻烦,他必须指着孝宗皇帝牌位这是我爹,然后再指着兴献帝牌位这是我本生爹。

在目前的形势下,只要嘉靖能够坚持下去,就能够摆脱这种窘境,给自己父亲yi个恰当的名分,然而此时,他犯了糊涂。

因为这位皇帝虽然聪明,毕竟还是个孩子,本就没有什么更大的企图,爹娘有个名份就够了,事情到了这里,他也觉得差不多了,于是他答应了汪俊的要求,派出使者让张璁打道回府。

当使者见到张璁的时候,已经是嘉靖三年1524四月,张璁这位慢性子才刚刚走到凤阳。

他虽然走得慢,思维却yi点也不慢,yi听到嘉靖的旨意,就知道他被大臣们忽悠了,天理人情都在手中,认自己的父亲,有什么错谁能阻拦

他没有回去,而是立刻给嘉靖皇帝上了yi封奏折,此奏折言简意赅,值得yi提:

“皇上你被骗了礼官们怕我们进京对质,才主动提出让步的,并没有什么意义孝不孝不在皇,如果你不坚持下去,天下后世仍不会知道陛下亲生父亲是何许人也”

嘉靖被点醒了,他这才意识到自己中了大臣们的缓兵之计。他收回了命令,张璁c桂萼终于进入京城。

张璁看着四周熟悉的环境,不禁感叹万分,他终于回到了北京,回到了这个他当初曾饱受蔑视和侮辱的地方,在他看来,yi展抱负的时候来到了。

但他绝不会想到,在前方等着他的是yi次前所未有的考验,yi场最为猛烈的疾风暴雨即将到来。

左顺门的圈套

张璁进城了,内阁却保持了让人难以理解的平静,其实原因很简单,他们确实辩不过张璁,因为道理从来都不会站在强迫人家认爹的yi方。

大臣们彻底没辙了,但张璁先生离胜利仍然十分遥远,因为yi个更强的对手已经站在他的面前。

当时的内阁掌权者主要是蒋冕c毛纪这些老头子,他们饱经风雨,经验丰富,也知道这件事情干得不地道,准备就此了事。但事情的发展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控制。

因为新yi代的青年官员已经崛起,而他们的领导者正是老同事的儿子杨慎。

在杨慎看来,张璁不过是个无耻小人,赶走了他的父亲,冒犯了自己的权威,对于这样的人,yi定要彻底消灭

但按照目前的形势,要公开辩论,恐怕很难驳倒对方,那该怎么办呢

杨慎不愧是,略yi思索,就想出了yi个绝妙的主意找人打死张璁。

文斗不行就改武斗,这种黑社会常用的手段竟然是杨慎的第yi选择,真不知道他这些年读的都是些什么书。

其实以杨慎的身份,要打死张璁这样的小官并不难,找几个打手埋伏起来,趁着夜深人静之时yi顿猛揍,张璁想不死都很难。到时候报个抢劫案件,最后总结yi下当前治安形势,提醒大家以后注意夜间安全,可谓神不知鬼不觉。

可是杨慎估计是当太子党的时间太长了,谁都不放在眼里,竟然想出了yi个耸人听闻的计划。他不但打算干掉张璁,还选择了yi处让人意想不到的行凶地点皇宫。

他要在皇帝的眼皮底下,文武百官面前,当众打死张璁

当然了,大明还是有法律的,打死人是要偿命的,杨慎并不是没有脑子的,他选择的那个行凶地点是yi个特殊的地方,在这里打死人是不用负责任的。

而这个天王老子也没法管的合法杀人地域叫做左顺门。

左顺门之所以能够得到死刑豁免权,那还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的。因为在七十多年前,这里曾经打死过三个人,而且所有行凶者全部无罪释放。

这就是正统年间的左顺门事件,王振的三个同党在左顺门附近被大臣们yi顿海扁,全都做了孤魂野鬼。按说打死了也就打死了,可也出了个副作用,此后这个地方竟然成了yi些人心目中的圣地,每逢朝中出了个把小人,就有人到这里来拜,来骂,也没人去管。

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了打死j邪小人的指定地点,最后甚至发展到刑部官员也默认了此地的特殊意义,表示如果在这里打死人,可以按照前例不予追究。

换句话说,这就是个打死人不赔命的地方。

杨慎选择这个地方,可谓用心歹毒,这么yi来,张璁死后也只能做个糊涂鬼,连个伸冤的地方都找不到。

杨慎的主意得到了众人赞成,于是yi个合法杀人的犯罪计划就这样定下来了。杨慎理所当然地成为了集团头目。

杨头目的计划其实很简单,就是大家埋伏在左顺门附近,等到张璁走到地方,大家yi拥而出,乱拳将他打死,然后各自跑回家。

看上去似乎很完美,但事实证明,这实在是个烂得不能再烂的蹩脚计划。

因为杨头目虽然书读得好,却没有打架的经验,他忘记了两个很重要的问题,首先,皇宫不是菜市场,也不是监狱的放风场所,几十个衣冠楚楚的大臣不去上朝,却四处瞎转悠,只要张璁还没疯,就肯定知道事情不对。

其次,我们知道,但凡高水平的打群架斗殴,都有固定的行动计划,逃跑路线,事前统yi分发兵器如菜刀,木棍等,事后找人出来背黑锅,yi应俱全才开始行动。

杨头目啥也没有,就敢动手,实在是缺乏考虑,但就是这么个计划,还是差点把张璁和桂萼送进了鬼门关。

大臣们定下计划之后,就开始每天在左顺门闲逛,就等着张璁桂萼进京了。

可是他们等来等去,却始终不见张璁的踪影,按说这人应该进京了,偏偏就是不见踪影,难道他还长了翅膀

张璁没有翅膀,却有心眼,他在进京的路上已经得知有人想黑他,到了京城后没有马上晋见,却躲了起来,趁人不备才yi路小跑进了宫,杨慎等人得到消息的时候,张璁早就安全撤退了。

实现了胜利大逃亡的张璁终于定下了神,他拍了拍胸口,坐在家里开始安心喝茶,在他看来,事情已经结束了。

可是这位仁兄实在高兴得过了头,忘记了另yi个极为重要的人桂萼。

桂萼和张璁是皇帝的两大理论干将,本该同时进京,可偏偏他们是分头走的,张璁走得快,桂萼慢,张璁得到了消息,桂萼却还被蒙在鼓里,虽说当年桂萼没有手机,没法收到短信通知,但张璁实在应该派人给他报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