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明朝那些事儿 第 40 部分阅读

,她不但是后派掌门,还是武林盟主朱见深的老婆兼保姆,独门招式枕头风和枕头状横扫武林,无人能挡。

最后是混派,此派原叫臣派,本是与监派c后派齐名的大派,门下出过无数如李斯c霍光c房玄龄c王安石c三杨之类的绝顶高手,可是到了此任掌门万安的手中,门庭冷清,万掌门武艺稀松,除了坚持练习磕头功和拍马功之外,没有什么其他的本事,逐渐成为了后派和监派的附庸,直到十几年后,这种情况才得到了改观。

综上所述,成化年间的武林形势是这样的,后派和春派c仙派是同盟关系,可称之为泛后阵营。监派内部存在矛盾,对外则与后派同盟敌对,最窝囊的是混派,无论监派后派它都不敢得罪,派如其名,只能乖乖地混日子。

以上就是武林五大门派的情况,相信你已看得出,这些都是所谓的邪派,如果你还在等待着名门正派的出现,恐怕就只能失望而归了,因为此时江湖的情形完全可以用yi句话来概括:

这年头,没有好人了。

五派风云录

各派都到齐了,好戏也就该上演了。

春派掌门梁芳,卓越的药品批发商,物品采购商,他的发家之路主要有两条,其yi是送礼给万贵妃,此外就是制造蝽药送给皇帝,两面讨好,大家都喜欢他,所以在yi段时间里他十分得势。

他虽身为宦官,却并非监派成员,当时的宦官首领司礼太监尚铭和怀恩都曾试图收编他,梁芳的回答却是:你算老几yi边凉快去吧。

他仗着有人撑腰,大肆侵吞财物,朱见深同志的内藏原本有很多私房钱,可没过几年,就被这位仁兄用得干干净净,气得盟主大人几天吃不下饭。

但梁掌门也有yi个好处,由于他本人读书少,没什么见识,和王振c魏忠贤等人比起来,档次差得太远,除了捞钱之外,也就是帮万贵妃去后宫堕个胎,更大的坏事他也干不出来不是不想,实在是水平不高,他万万没有料到,自己做过的最有影响的事情竟然是招募了yi个人。

这个人就是后来的仙派掌门李孜省。

如果要问五派中谁最受朱见深的宠信,估计很多人会回答是后派或者监派,但实际上,朱见深最看重的恰恰是这个不起眼的仙派掌门李孜省。

对这yi点,实在不必吃惊,朱见深的心声可以明确地告诉我们原因:

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蝽药也好,耳目也好,老婆也好,只要有这条命在,随时都可以再找。

生命是最宝贵的,朱见深明智地认识到了这yi点。

所以,号称可以长生不老的李孜省自然成了朱见深的宠臣,而他本人也可谓再接再厉,不满足于用修道成仙糊弄盟主,在炼丹的同时还在生产线上加入了副产品蝽药,开始抢自己老领导梁掌门的生意。

这样yi来,多面手李孜省就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混派的掌门万安和大弟子刘吉c二弟子彭华都是靠他的关系才进入内阁,做大官的。

可这位掌门并不满足,他还打算跨行业发展,竟然把手伸到了特务工作上,自己组织人员为盟主大人探听消息,这下子可算是捅了马蜂窝,东厂西厂的众多特务们都眼巴巴地靠着这行吃饭呢,你李孜省算是个什么东西竟然敢打破垄断,搞竞争

监派掌门尚铭c汪直卷起裤腿,抄起家伙,准备向这个无名小卒发动进攻。

可是斗争的结果是他们意想不到的。

李孜省和太监的斗争就放到后面吧,先说其他两个门派。

后派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万贵妃仍然过着她的日子,三天两头巡视后宫,然后心有不甘地凝视着太子东宫的方向,仅此而已。

下面轮到混派出场了,我个人认为,这是最有趣的yi个门派。

在成化五年1469之前,内阁是yi个庄严神圣的地方,那时的内阁成员是商辂和彭时。

商辂也算是老熟人了,早在北京保卫战时,他就露了yi次脸,站出来支持于谦的主张,但他更出名的还是他的考试成绩连中三元。想当初乡试发榜的时候,榜刚刚贴出来,人家还在瞪大眼睛找名字,他随便看了yi眼,就打道回府睡觉去了。同乡问他怎么不找自己的名字,他若无其事地指着榜单说道:

“费那功夫干啥,排最上面那个不就是我嘛”

除去靖难时被朱棣打击报复c删去名字的黄观,他是明代唯yiyi个完成这yi高难度动作的人,事实证明,他的为官也十分优秀,而彭时也是状元出身,为官清正,在他们的带领下,大明帝国有条不紊地向前行进。

就在这个时候,万安进入了内阁。

万安,四川眉州人,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这位仁兄书读得很好,当年高考全国第四名,位居二甲第yi,可惜从他后来的表现看,他实在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高分低能的典型代表。

他入阁后,不理政务,只是yi门心思地干成了yi件事拉关系。他充分地使用了自己的姓氏资源,竟然和万贵妃拉上了亲戚。

什么亲戚呢

据万安同志自己讲,万贵妃的弟弟的老婆的母亲的妹妹是他的妾,这可是了不得的近亲啊

于是他跑到万贵妃的弟弟家,声泪俱下地认了这门亲事,并光荣地宣布:我万安终于找到亲人了

无论亲戚是真是假,万安确实获得了提升的机会,成化十四年1478,商辂退休回家,万安成为了内阁首辅。

从此,在他的“英明”领导下,文官团体的历史进入了yi个新的时代混派时代。

外号党

混派与别派不同,承蒙江湖各位人物看得起,混派的许多精英都被赋予了外号。叫起来甚是响亮,不可不仔细谈谈。

混派掌门万安,江湖人送外号“万岁阁老”。

成化七年1471,万安和内阁其他两名成员商辂c彭时前去拜见朱见深,商讨国家大事,彭时开口刚谈了几件事,正说到兴头上,突然听见旁边大呼yi声:

“万岁”

回头yi看,万掌门已经跪在地上磕头了。

商辂c彭时瞠目结舌,呆了yi会儿,无奈地叹了口气,也跪了下来,磕头叫道:

“万岁”

这奇怪的yi幕之所以会发生,完全是因为万安的那yi声万岁,这关系到yi个严肃的礼仪问题。

在清代,官员之间商谈事情,若端起茶杯,就意味着本人不想再谈,请你走人,即所谓端茶送客。

而明代面圣也有着yi套礼仪,朝见完毕,口呼万岁,这意思就是皇上再见,俺们下次再来。

万掌门不知是不是急着上茅房,没等谈几句,匆匆忙忙地喊了再见,搞得内阁极为尴尬,成为了满朝文武的笑柄,故而有了这个光荣的称号“万岁阁老”。

混派大弟子刘吉江湖人送外号“刘棉花”。

刘吉,河北人,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是万掌门的同期同学,成化十yi年1475成为内阁成员,这人品行和万安差不多,但还有yi点要强于万安脸皮更厚。

明代弹劾成风,言官也喜欢管闲事,刘吉这种人自然成为了言官们的主要攻击对象,可这位仁兄心理承受力好,言官说了什么权当没有听见,所以江湖朋友送他yi个雅号“刘棉花”。

何意

棉花者,不怕弹也

混派跟班小弟倪进贤江湖人送外号“洗鸟御史”。

倪进贤,安徽人,半文盲,拜入万掌门门下,系关门弟子,身无长物,却有着yi个祖传秘方,据说配成药粉溶于水后,可以治疗ed学名,万掌门估计亲身试验过,所以yi喜之下,让这位兄台干了个御史。

要是换在今天,他大可不必去干什么御史,投身医药界,必定能兴旺同类行业,胜过辉瑞公司,为国争光。

考虑到他对万掌门的巨大贡献,江湖朋友十分尊敬地送给他yi个外号“洗鸟御史”。

内阁中硕果仅存的刘翊,基本上也是每天混日子,至于下面的六部尚书,着实不愧为混派的优秀弟子,秉承门派章程,每日坐在衙门里喝茶聊天,啥事也不干,严格遵守门规。

由于成化内阁及各部官员的优异表现,人民大众特别授予他们集体荣誉称号:

内阁三成员集体获得“纸糊三阁老”光荣称号。

六部尚书集体获得“泥塑六尚书”光荣称号。

这是群众给予他们的肯定。

叹服,叹服,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下面我们讲最后yi个门派监派,之所以把它留在最后讲,是因为成化年间最大的黑幕c最狠毒的人物都由此派而起,却也由此派而灭。

汪直的奋斗史

在韩雍带回来的那yi大群俘虏中,汪直并不是yi个显眼的人,也没什么特长,咔嚓之后老老实实地做了宦官,不过他的运气很好,在宦官培训完毕分配时,他有幸被分到了后宫侍候皇帝的yi位妃嫔万贵妃。

事实证明,虽然汪直没有啥才艺技术,但他的服务态度是十分端正的,服务水平也很高,哄得万贵妃十分开心,yi来二去,万贵妃就推荐汪直到朱见深那里继续培养深造,而汪直也着实不负众望,步步高升,最终成为了御马监的太监。

我们曾经介绍过,御马监是仅次于司礼监的重要部门,能爬到这个位置,可以说已经是宦官中的成功人士了,可是汪直并不满足,他又把手伸向了皇宫内最为神秘的太监管理机构东厂。

汪直自发组织人外出打探消息,汇报京城及各地的yi举yi动,表现自己的情报收集能力,就是希望朱见深能够把东厂的控制权交给他。yi时之间,京城内外四处都是汪直的便衣密探,没日没夜地打探消息,抓人关人,势头非常之猛。

有了这些“政绩”,汪直便得意洋洋地去向朱见深汇报,准备接手东厂这个明朝最大的特务组织,干yi把地下工作。

盟主大人听取了他的报告,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表示希望他继续努力,可盟主似乎讲上了瘾,在上面长篇大论,讲得头头是道,就是不说关键问题,汪直跪得腿发麻,终于忍不住插话:

“皇上,东厂的事情应如何办理”

盟主被打断了发言,却并不生气,只是笑着摆摆手说道:

“那个人干得还不错,就这样吧。”

汪直的东厂梦想就此破灭。

盟主口中的“那个人”就是现任东厂掌印太监尚铭,这可不是yi个简单的人。

尚铭入宫很早,办事十分利落,性格极其谨慎注意这个特点,东厂在他的手下搞得有声有色,为了扩大财源,他还干起了副业绑票敲诈。

尚掌门有yi个公认的闪光点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对他的副业也是如此,他yi上任,就搞了yi个花名册,上面yi五yi十地记载了京城各大富户的地址c家庭环境,并就财富多少列出了排行榜。

同时他还有着扎实的哲学功底,始终坚信世界是yi个联系的整体,所有的事情都是有联系的,每当东厂有了案件,他都会把这些富户和案件联系起来,并且逐个上门抓人,关进大牢,让家人拿赎金来才放人。

这实在是yi件十分缺德的事情,但出人意料的是,虽然他yi直这样干,名声却还不错,许多人谈到他还时有夸奖,着实是yi件十分奇怪的事情。

这是因为尚掌门还有yi个很大的优点讲究诚信。他虽然绑票,却从不虐待人质,而且钱到放人,从不撕票,和他打过交道的人质家属也不禁如此感叹:收钱就办事,是个实诚人啊。

此外他虽然劫富不济贫,却也不害贫,从来都只在富户身上动手,不惹普通百姓,在中下层群众中间很有口碑。他资历很高,却从不欺负后辈,人缘很好,还经常给盟主大人和后宫万掌门送礼,群众关系也不错。

这样的yi个人,汪直自然是扳不动的。

可是汪直实在是yi个很执著的人,他下定决心要打破尚铭的垄断,开创特务工作的新局面。禁不住他的反复要求,成化十三年1477,朱见深终于特批汪直开办新型企业西厂。

新官上任的汪直对此倾注了全部的心力,他立刻颁布了厂规和指导方针,大致可以概括为:

东厂害不了的,我们害;东厂整不死的,我们整;东厂做不到的,我们做

此后,西厂特务就成为了死亡的代名词,他们比东厂手段更为狠毒,yi般百姓进了西厂几乎就等同于进了鬼门关,压根儿就别想活着出来。京城上下人心惶惶,谈虎色变。

西厂日以继夜辛勤工作,可不久之后,汪直却郁闷地发现,无论业绩还是名声,他的西厂始终赶不上东厂。这是很自然的,毕竟东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务文化积淀,短时间内西厂确实望尘莫及。

汪直是yi个不服输的人,他不愿意屈居在尚铭之下,也不愿意等待,为改变这yi局面,他发动下属提合理化建议,并虚心采纳意见。

很快,yi个下属给他出了yi个主意,要想快点压过东厂,就得解决几个重量级的人物,这样才能短时间内打出威信,打响西厂品牌。

事后证明,这是个馊主意。

可是汪直却觉得这个建议十分好,立刻准备付诸实施。

方针已经确定,那么拿谁开刀呢

汪直冥思苦想,终于找到了yi个当时谁也不敢惹的人物,他决定首开先例,用来树立自己的威信。

这位即将倒霉的仁兄叫覃力鹏,也是个太监,他虽然不在京城,却是除汪直外,地位仅次于司礼太监怀恩和东厂太监尚铭的第三号人物,时任南京镇守太监。

明代虽然迁都北京,但南京依然是明朝都城,南京镇守太监向来就是yi个十分重要的职位,而且覃力鹏背景深厚,和许多皇亲国戚都有私人关系,虽然经常违法,却从来没有人敢找他的麻烦。

可是这次汪直决定麻烦yi下他,虽然同是太监,但为了西厂的品牌,只好牺牲老兄你了。

他打定主意,马上动起手来,收集了很多覃力鹏的罪证那是相当容易,东扯西拉的,竟然搞出yi个罪当斩首的结论。

覃力鹏万没想到,汪直竟敢拿他开刀,可这位仁兄也实在不是好欺负的,他连夜派人入京,做了yi番工作,结果大事化小,被批评了两句也就算了。

汪直没有打垮覃力鹏,却也得到了朱见深的表扬,被授予敢于办事c公正无私的称号,受到领导称赞的汪直顿时精神焕发,接连搞出了几件莫名其妙的事情。

首先是几个刑部官员,刚刚从外地出差回来,yi进京城就被西厂的人逮捕,放进牢里猛打了yi顿,也不说他们犯了什么法,就又被释放出狱。搞得这几个人稀里糊涂,还以为是在做梦。

之后是yi个外地的布政使进京办事,还没等找地方住下,也被西厂的人拉去打了yi顿,吃了几天牢饭。

这当然都是汪直指使的,他的行为看似很难理解,其实只是想证明yi点:

他能够在任何时间,以任何理由,解决任何人。

此时的汪直内有皇帝的宠信,外有西厂的爪牙,在很多人看来,他已经是yi位不折不扣的成功太监。

可是汪直并不这样认为:

成功我才刚上路哎。

他没有满足于目前的业绩,谦虚地认为还需要不断地进步,为了更好地确定自己的权威,他决定寻找第二个重点打击的目标。不久后,他找到了。

这次被盯上的人叫做杨晔。他本人虽然只是个小官,名气不大,却也不是等闲之辈,他的曾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三杨”中的杨荣。由于在家惹了麻烦,他和他的父亲杨泰yi同来到京城暂住。

对汪直来说,这是yi个绝好的机会,这yi次,他准备大干yi场。

当然,他不会想到,这件事情最终也解决了他自己。

汪直派人逮捕了杨晔和他的父亲杨泰,关进了大牢。

在牢里,汪直耍起了流氓。他下达命令,给杨晔表演了东厂乐队的拿手节目“弹琵琶”。

所谓“弹琵琶”,并不是演奏音乐,而是yi种独特的行为艺术。具体说来,是用利刃去剃人的肋骨,据说行刑之时痛苦万分,足可以让你后悔生出来。这yi招当年开国时老朱也没想出来,是东厂的独立发明创造。

可怜杨晔先生,足足被弹了三次,体力不支,竟然就死在了监狱里。

汪直却并不肯善罢甘休,yi定要把事情做绝,他接着安插罪名,判处杨晔的父亲杨泰死刑,斩首。

此时的西厂也已经嚣张到了顶点,比如杨晔的叔父杨仕伟,时任兵部主事正处级,西厂没有办理任何法律手续,逮捕证也没yi张,就跑到他家里去抓人,半夜三更,搞得鸡飞狗跳,住在旁边的翰林侍讲陈音听见动静,十分恼火,拿出官老爷的派头,隔着墙大喝yi声:

“你们这样胡作非为,不怕王法吗”

可对面的西厂特务倒颇有点幽默感,也隔墙答了yi句:

“你又是什么人,不怕西厂吗”

事情闹大了,汪直却满不在乎,毕竟杨晔本人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人物,可后来事情的发展彻底打破了他的幻想。

他没有想到,虽然杨荣已经死去多年,但威信很高,是文官集团的楷模,他的子孙出了事,大臣们怎肯甘休

第yi个做出反应的是内阁首辅商辂,他派人查明了杨晔的冤情,召集内阁开会,痛斥汪直的罪行,并写了yi封奏折给朱见深,要求废除西厂,罢免汪直,其中有yi句非常厉害的话:

“不驱逐汪直,天下迟早大乱”

朱见深发怒了,他虽然脾气温和,看到这句话也气得不行,大叫道:

“用yi个太监,也会天下大乱吗”

他十分激动,立刻叫来身边的人,传达了他的口谕:

“让商辂明白回话,到底是谁指使他的主谋是谁”

朱见深很少发火,但发起火来绝不善罢甘休,按照常理,商辂要吃大苦头了。

但他这次的运气实在不错,因为奉命传旨的人,是司礼太监怀恩。

怀恩,山东人,本姓戴,宣德年间,因父亲涉罪抄家,他被逼入宫成为宦官,改名怀恩,历经三朝,最终成为了手握重权的司礼太监。

这是yi个十分关键的人物,正是他多次挽救了时局,并在最后时刻力挽狂澜,将朱祐樘送上了皇位。

怀恩奉旨出发了,他刚刚领教了朱见深的怒火,却没有想到,在内阁等待着他的,是另yi个更为愤怒的人。

怀恩来到内阁,刚好商辂c刘吉c万安等人都在,他便二话不说,传达了朱见深的口谕:

“奏折是谁写的,何人指使”

这是两句十分严厉的问话,说明皇帝生气了,后果很严重,可商辂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不但没有丝毫畏惧,反而拍案而起,大声说道:

“奏折是我写的,也是我主使的,那又如何你就这样回复皇上好了”

“汪直不过是个太监,竟然敢私自关押处死朝廷官员,擅自调动边关将领和内宫人员,让他这样放肆下去,天下必定大乱不除汪直,王法何在”

商辂这yi激动,内阁的全体成员也跟着激动起来,你yi言我yi语大有闹事的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