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明朝那些事儿 第 22 部分阅读

郑和充分地体现了他冷静的思维和准确的判断能力,也说明朱棣看人的眼光实在独到。

在经过这段风波之后,郑和的船队yi路南下,先后经过苏门答腊c锡兰山等地,yi路上与西洋各国交流联系并开展贸易活动,这些国家也纷纷派出使者,跟随郑和船队航行,准备去中国向永乐皇帝朝贡。

带着贸易得来的物品和各国的使者,郑和到达了此次航行的终点古里。

古里就是今天印度的科泽科德,位于印度半岛的西南端。此地是yi个重要的中转站,早在洪武年间,朱元璋就曾派使者到过这里,而此次郑和前来,却有着另yi个重要的使命。

由于古里的统治者曾多次派使者到中国朝贡,并向中国称臣,所以在永乐三年,明成祖给古里统治者发放诏书委任状,正式封其为国王,并赐予印诰等物。当然了,古里人不yi定像中国人yi样使用印章,但既然是封国王,总是要搞点仪式意思下的。

可是诏书写好了,却没那么容易送过去,因为这位受封的老兄还在印度呆着呢,所以郑和此次是带着诏书来到古里的,他拿着诏书,以大明皇帝的名义正式封当地统治者为古里国王。从此两国关系更加紧密,此后郑和下西洋,皆以此地位中转站和落脚点。

在办完这件大事后,郑和开始准备回航,此时距离他出航时已经yi年有余,他回顾了此次航程中的种种际遇,感慨良多,经历了那么多的风波,终于来到了这个叫古里的国家,完成了自己的最终使命。

这里物产丰富,风景优美,人们和善大度,友好热情,这yi切都给郑和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留个纪念吧。

他带领属下和当地人yi起建立了yi个碑亭,并刻上碑文,以纪念这段历史,文曰:

其国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皞同风,刻石于兹,永昭万世。〗

这是yi座历史的里程碑。

郑和的船队开始返航了,迎风站在船上的郑和注视着那渐渐远去的古里海岸,这是yi个美丽的地方,我们会再来的

也许是宿命的安排吧,郑和不会想到,美丽的古里不但是他第yi次航程的终点,也将会成为他传奇yi生的终点

第yi次远航就这样完成了,船队浩浩荡荡地向着中国返航,然而上天似乎并不愿意郑和就这样风平浪静地回到祖国,它已经为这些急于回家的人们准备好了最后yi道难关,而对于郑和和他的船队来说,这是yi场真正的考验,yi场生死攸关的考验。

自古以来,交通要道都绝不是什么安全的地方,因为很多原本靠天吃饭的人会发现其实靠路吃饭更有效,于是陆路上有了路霸,海上有了海盗,但无论陆路海路,他们的开场白和口号都是yi样的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按说郑和的舰队似乎不应该受到这些马蚤扰,但这决不是因为强盗们为这支舰队的和平使命而感动,而是军事实力的威慑作用。

即使是再凶悍的强盗,也要考虑抢劫的成本,像郑和这样带着几万士兵拿着火枪招摇过市,航空母舰上架大炮的主,实在是不好对付的。

北欧的海盗再猖獗,也不敢去抢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干抢劫之前要先掂掂自己的斤两,这yi原则早已被古今中外的诸多精明强盗们都牢记在心。

但这个世界上,有精明的强盗就必然有拙劣的强盗,yi时头脑发热c误判形势,带支手枪就敢抢坦克的人也不是没有,下面我们要介绍的就是这样yi位头脑发热的仁兄。

此人名叫陈祖义,他正准备开始自己人生中最大的yi次抢劫。

当然,也是最后yi次。

陈祖义,广东潮州人,洪武年间因为犯罪逃往海外,当年没有国际刑警组织,也没有引渡条例,所以也就没人再去管他,后来,他逃到了三佛齐今属印度尼西亚的渤林邦国,在国王麻那者巫里手下当上了大将。

真是厉害,这位陈祖义不过是个逃犯,原先也没发现他担任过什么职务,最多是个村长,到了这个渤林邦国不好意思,我实在不知道是现在的哪个地方,居然成了重臣,中国真是多人才啊。

更厉害的还在后面,国王死后,他召集了yi批海盗,自立为王,就这样,这位陈祖义成为了渤林邦国的国王。

以上就是陈祖义先生的奋斗成功史,估计也算不上为国争光吧。

陈祖义有了兵海盗,便经常在马六甲海峡附近干起老本行抢劫,这也很正常,他手下的都是海盗,海盗不去打劫还能干啥,周围的国家深受其害,但由于这些国家都很弱小,也奈何不得陈祖义。

就这样,陈祖义的胆子和胃口都越来越大,逐渐演变到专门打劫大船,商船,猖獗了很多年,直到他遇到了郑和。

郑和的船队浩浩荡荡地开过三佛齐时,刚好撞到陈祖义,郑和对此人也早有耳闻,便做好了战斗准备,而陈祖义却做出了yi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

他决定向郑和投降。

要知道,陈祖义虽然贪婪,但却绝不是个疯子,他能够混到国王的位置实际只是yi个小部落,也是不容易的,看着那些堪称庞然大物的战船和黑洞洞的炮口,但凡神智清醒的人都不会甘愿当炮灰的。

但海盗毕竟是海盗,陈祖义的投降只不过是权宜之计,郑和船上的那些金银财宝是最大的诱惑,在陈祖义看来只要干成了这yi票,今后就yi辈子吃穿不愁了。

但要怎么干呢,硬拼肯定是不行了,那就智取

陈祖义决定利用假投降麻痹郑和,然后召集大批海盗趁官军不备突袭郑和旗舰,控制中枢打乱明军部署,各个击破。

应该说这算是个不错的计划,就陈祖义的实力而言,他也只能选择这样的计划,在经过精心筹划之后,他信心满满地开始布置各项抢劫前的准备工作。

在陈祖义看来,郑和是yi只羊,yi只能够给他带来巨大财富的肥羊。

很快就要发财了。

陈祖义为了圆满完成这次打劫任务,四处寻找同伙,七拼八凑之下,居然也被他找到了五千多人,战船二十余艘,于是他带领属下踌躇满志地向明军战船逼近,准备打明军yi个措手不及。

不出陈祖义所料,明军船队毫无动静,连船上的哨兵也比平日要少,陈祖义大喜,命令手下海盗发动进攻,然而就在此时,明军船队突然杀声四起,火炮齐鸣,陈祖义的船队被分割包围,成了大炮的靶子。目瞪口呆的海盗们黄粱美梦还没有醒,就去了黄泉。

陈祖义终于明白,自己已经中了明军的埋伏,这下是彻底完蛋了。

训练有素的明军给这些纪律松散的海盗们上了yi堂军事训练课,他们迅速解决了战斗,全歼海盗五千余人,击沉敌船十余艘,并俘获多艘,而此次行动的组织者陈祖义也被活捉。

陈祖义做梦也想不到,那个yi脸和气接受他投降的郑和突然从肥羊变成了猛虎,他有yi种上当的感觉。

其实陈祖义之前之所以会认为自己必胜无疑,yi方面是出于自信,另yi方面则是因为他不了解郑和是yi个什么样的人。

可能陈祖义是在三佛齐呆久了,还当上了部落头,每天被yi群人当主子贡着,就真把自己当回事了,其实从两个人的身份就可以看出来,陈祖义是在中国混不下去了才逃出来的yi般犯人,而郑和却是千里挑yi的佼佼者

陈祖义长期以来带着他的海盗部下打劫船只,最多也就指挥几千人,都没有遇到什么抵抗,他似乎天真的以为打仗就这么简单,这个叫郑和的人也必然会成为他的手下败将。

而郑和从十yi岁起就已经从军,有着丰富的军事经验,他在朱棣手下身经百战,参加的都是指挥几十万军队的大战役,还曾经和那个时代最优秀的将领铁铉c盛庸c平安等人上阵交锋,那些超级猛人都奈何不了他,何况小小的海盗头陈祖义。

陈祖义的这些花招根本逃不过郑和的眼睛,郑和之所以没有立刻揭穿陈祖义,是因为他决定将计就计,设置yi个更好的圈套让陈祖义跳进去,等到他把四周的海盗都找来,才方便yi网打尽。此外,在郑和看来,活捉陈祖义很有必要,因为这个人将来可以派上用场。至于派上什么用场,我们下面会介绍。

在清除了这些海盗后,郑和继续扬帆向祖国挺进,永乐五年1407九月,郑和光荣完成使命,回到了京城,并受到了朱棣的热烈欢迎和接见。

此时,陈祖义成为了yi个有用的人,由于他本就是逃犯,又干过海盗,为纪念此次航海使命的完成和清除海盗行动的成功,朱棣下令当着各国使者的面杀掉了陈祖义,并斩首示众,警示他人。这么看来,陈祖义多少也算为宣传事业做出了点贡献。

这次创造历史的远航虽然没有找到建文帝,却带来了yi大堆西洋各国的使者,这些使者见证了大明的强盛,十分景仰,纷纷向大明朝贡,而朱棣也终于体会到了君临万邦的滋味。

国家强盛就是好啊,感觉实在不错。

而朱棣也从他们那里知道了很多远方国家的风土人情,他还得知在更遥远的地方,有着皮肤黝黑的民族和他们那神秘的国度。

这实在是yi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不但可以探访以往不知道的世界,还能够将大明帝国的威名传播海外,顺道做点生意,何乐而不为呢,虽然出航的费用高了点,但这点钱大明朝还是拿得出来的,谁让咱有钱呢

于是,在朱棣的全力支持下,郑和继续着他的远航,此后,他分别于永乐五年1407九月c永乐七年1409九月c永乐十yi年1413冬c永乐十五年1417冬c永乐十九年1421春,五次率领船队下西洋。

这五次的航海过程与第yi次比较类似,除了路线不同,到达地方不同c路上遇事不同外,其他基本相同,所以这里就不yiyi阐述了。

郑和在之后的五次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已经转变为了和平交流和官方贸易,当然他和他的舰队在这几次航程中也干过yi些小事,如下:

调节国家矛盾,维护世界和平暹罗与苏门答腊;

收拾拦路打劫,不听招呼的国家锡兰山国,把国王抓回中国坐牢够狠;

带其他国家国王到中国观光苏禄国代表团,国王亲自带队,总计人数三百四十余人,吃了yi个多月才回去;

带回了中国人向往几千年的野兽麒麟后来证实是长颈鹿。

这么总结yi下,发现这些似乎也不是小事

经过郑和的努力,西洋各国于明朝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虽然彼此之间生活习惯不同,国力相差很大,但开放的大明并未因此对这些国家另眼相看,它以自己的文明和宽容真正从心底征服了这些国家。

大明统治下的中国并没有在船队上架上高音喇叭,宣扬自己是为了和平友善而来,正如后来那些拿着圣经,乘坐着几艘小船,高声叫嚷自己是为了传播福音而来的西方人。

郑和的船队带来的是丰富的贸易品和援助品某些国家确实很穷,他的船队从未主动攻击过,即使是自卫也很有分寸如那位锡兰山国王,后来也被放了回去,从不仗势欺人虽然他们确实有这个资本,西洋各国的人们,无论人种,无论贫富,都能从这些陌生的人脸上看到真诚的笑容,他们心中明白,这些人是友善的给予者。

而西方探险家们在经历最初的惊奇后,很快发现这些国家有着巨大的财富,却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于是他们用各种暴力手段c杀人放火,只是为了抢夺本就属于当地人的财产。

南非的yi位著名政治家曾经说过:西方人来到我们面前时,手中拿着圣经,我们手中有黄金,后来就变成了,他们手中有黄金,我们手中拿着圣经。

这是yi个十分中肯的评价,对于那些西方人,当地人心中明白:这些人是邪恶的掠夺者。

即使他们最终被这些西方人所征服,但他们决不会放弃反抗,他们会争取到自由的那yi天,因为这种蛮横的征服是不可能稳固的。

孰是孰非,yi目了然。

有yi句老话用在这里很合适:要相信群众,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所以我还是重复那句话:以德服人,这绝对不是yi句笑话,君不见今日某大国在世界上呼东喝西,指南打北,很是威风,却也是麻烦不断,反抗四起。

暴力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后盾,但绝对不能解决问题。

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抢掠,是很不简单的。

它不是武力征服者,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

这种征服是心底的征服,它存在于每yi个人的心中。当那浩浩荡荡的船队来到时,人们不会四处躲避,而是纷纷出来热烈欢迎这些远方而来的客人。

在我看来,这才是真正的征服。

圆满完成外交使命之外,郑和还成功地开辟了新的航线,他发现经过印度古里今科泽科德和溜山今马尔代夫群岛,可以避开风暴区,直接到达阿拉伯半岛红海沿岸和东非国家。这是yi个了不起的成就。

在前六次航程中,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了非洲东岸,并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他们拜访了许多国家,包括今天的索马里c莫桑比克c肯尼亚等国,这也是古代中国人到达过的最远的地方。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上面我们只介绍了郑和六下西洋的经过,却漏掉了第七次,这并不是疏忽,而是因为第七次远航对于郑和而言,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就在这次远航中,他终于实现了自己心中的最大梦想。

之前的六次航程对于郑和来说,固然是难忘的,可是他始终未能完成自己yi生的夙愿朝圣。这也成为了在他心头萦绕不去的牵挂,但他相信,只要继续下西洋的航程,总是会有机会的。

可是yi个不幸的消息沉重地打击了他,永乐二十二年1424,最支持他的航海活动的朱棣去世了,大家忙着争权夺位,谁也没心思去理睬这个已经年近花甲,头发斑白的老人和他那似乎不切实际的航海壮举。

郑和被冷落了,他突然之间就变成了yi个无人理会,无任何用处的人,等待他的可能只有退休养老这条路了。

幼年的梦想终归还是没能实现啊,永乐皇帝已经去世了,远航也就此结束了吧

上天终究没有再次打击这位历经坎坷的老者,他给了郑和实现梦想的机会。

宣德五年1430,宣德帝朱瞻基突然让人去寻找郑和,并亲自召见了他,告诉他:立刻组织远航,再下西洋

此时距离上次航行已经过去了七年之久,很多准备工作都要重新做起,工作十分艰巨,但郑和仍然十分兴奋,他认为,新皇帝会继续永乐大帝的遗志,不断继续下西洋的航程。

事实证明,郑和实在是过于天真了,对于朱瞻基而言,这次远航有着另外的目的,只不过是权宜之计而已,并非yi系列航海活动的开始,恰恰相反,是结束。

朱瞻基为什么要重新启动航海计划呢,我引用他诏书上的yi段,大家看了就清楚了,摘抄如下:

“朕祗嗣太祖高皇帝这个大家比较熟悉,太宗文皇帝朱棣c爷爷c仁宗昭皇帝朱高炽c爹大统,君临万邦,体祖宗之至仁,普辑宁于庶类,已大敕天下,纪元宣德,咸与维新。尔诸番国远外海外,未有闻知,兹特遣太监郑和c王景弘等赍诏往谕,其各敬顺天道,抚辑人民,以共享太平之福。”〗

看明白了吧,这位新科皇帝收拾掉自己的叔叔这个后面会详细讲后,经过几年时间,稳固了皇位,终于也动起了君临万邦的念头,但问题在于,“万邦”比较远,还不通公路,你要让人家来朝贡,先得告诉人家才行。想来想去,只能再次起用郑和,目的也很明确:告诉所有的人,皇帝轮流坐,终于到我朱瞻基了

不管朱瞻基的目的何在,此时的郑和是幸福的,他终于从众人的冷落中走了出来,有机会去实现自己儿时的梦想。

作为皇帝的臣子,郑和的第yi任务就是完成国家交给他的重任,而他那强烈的愿望只能埋藏在心底,从几岁的顽童到年近花甲的老者,他yi直在等待着,现在是时候了。

宣德六年1430十二月,郑和又yi次出航了,他看着跟随自己二十余年的属下和老船工,回想起当年第yi次出航的盛况,不禁感慨万千。经历了那么多的风波,现在终于可以实现梦想了

他回望了不断远去而模糊的大陆海岸线yi眼,心中充满了惆怅和喜悦,又要离开自己的祖国了,前往异国的彼岸,和从前六次yi样。

但郑和想不到的是,这次回望将是他投向祖国的最后yi瞥,他永远也无法回来了。

最后的归宿

郑和的船队越过马六甲海峡,将消息传递给各个国家,然后穿越曼德海峡,沿红海北上,驶往郑和几十年来日思夜想的地方麦加。

伊斯兰教派有三大圣地,分别是麦加c麦地那c耶路撒冷。其中麦加是第yi圣地,伟大的穆罕默德就在这里创建了伊斯兰教。穆斯林yi生最大的荣耀就是到此地朝圣。

不管你是什么种族c什么出身,也不管你坐船c坐车c还是走路,只要你是穆斯林,只要有yi丝的可能性,就yi定会来到这里,向圣石和真主安拉吐露你的心声。

郑和终于来到这个地方,虽然他是yi个优秀的航海家,虽然他是yi个开创历史的人,但在此刻,他只是yi个普通而虔诚的穆斯林。

他终于来到了这片梦想中的地方,他终于触摸到了那神圣的圣石,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是yi次长达五十余年的朝圣之旅,五十年前,梦想开始,五十年后,梦想实现。这正是郑和那传奇yi生的轨迹。

从幸福的幼年到苦难的童年,再到风云变幻的成年,如今他已经是yi个风烛残年的老者,经历残酷的战场厮杀,尔虞我诈的权谋诡计,还有那浩瀚大海上的风风雨雨惊涛骇浪,无数次的考验和折磨终于都挺过来了。

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我已别无所求。

朝圣之后,船队开始归航,使命已经完成,梦想也已实现,是时候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