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的脱脱,yi个好的理论家,却不是yi个实践家。
老把戏出场了,当民工们挖到山东时,他们从河道下挖出了yi个yi只眼睛石人,背部刻着石人yi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民工们突然发现,这正是他们在工地上传唱了几年的歌词。于是人心思动。
这真是老把戏,简直可以编成电脑程序,在起义之前总要搞点这种封建迷信,但也没办法,人家就吃这yi套。
接着的事情似乎就是理所应当的了,几天后,在朱重八讨过饭的地方颖州,今安徽阜阳,韩山童和刘福通起义了,他们的起义与以往起义并没有不同,照例要搞个宗教组织,这次是白莲教,当然既然敢起义,身份也应该有所不同,于是,可能是八辈子贫农的韩山童突然姓了赵,成了宋朝的皇室,刘福通也成了刘光世大将的后人。
他们的命运和以往第yi个起义的农民领袖也类似,起义c被镇压c后来者居上,这似乎是陈胜吴广们的宿命。
尽管他们的起义形式毫无新意,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伟大和在历史上的地位,在史书上,将永远的纪录着:公元1351年,韩山童c刘福通第yi个举起了反抗元朝封建统治的大旗。
自古以来,建立yi个王朝很难,毁灭yi个却相对容易得多,所谓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不是没有来由的。
在元代这个把人分为四个等级的朝代里,最高等级的蒙古人杀掉最低等级的南人,唯yi的惩罚是赔偿yi头驴,碰到个闲散民工之类的人,可能连驴都省了。蒙古贵族们的思维似乎很奇怪,他们即使在占据了中国后,好像仍然把自己当成客人,主人家的东西想抢就抢,想拿就拿,反正不关自己的事。在他们的思维中,这些南人只会忍受也只能忍受他们的折磨。
但他们错了,这些奴隶会起来反抗的,当愤怒和不满超过了限度,当连像狗yi样生存下去都成为yi种奢望的时候,反抗是唯yi的道路。反抗是为了生存。
这把火终于烧起来了,而且是燎原之势。
在短短的yi年时间里,看似强大的元帝国发生了几十起暴动,数百万人参加了起义军,即使那纵横天下无敌手的蒙古骑兵也不复当年之勇,无力拯救危局。元帝国就像yi堵朽墙,只要再踢yi脚,就会倒下来。
此时的朱重八却仍然在寺庙里撞着钟,从种种迹象看,他并没有参加起义军的企图。虽然他与元朝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但对于yi个普通人朱重八来说,起义是要冒风险的,捉住后是要杀头的,这使得他不得不仔细的考虑。
在很多的书中,朱重八被塑造成yi个天生英雄的形象,于是在这样的剧本里,天生英雄的朱重八yi听说起义了,马上回寺庙里操起家伙就投奔了起义军,表现了他彻底的革命性等等。
我认为,这不是真实的朱重八。
作为yi个正常人,在做出yi个可能会掉脑袋的决定的选择上,是绝对不会如此轻率的,如果朱重八真的是这样莽撞的yi个人,他就不是yi个真正的英雄。
真正的朱重八是yi个有畏惧心理的人,他遭受过极大的痛苦,对元有着刻骨的仇恨,但他也知道生的可贵,yi旦选择了造反,就没有回头路。
知道可能面对的困难和痛苦,在死亡的恐惧中不断挣扎,而仍然能战胜自己,选择这条道路,才是真正的勇气。
我认为这样的朱重八才是真正的英雄,yi个战胜自己,不畏惧死亡的英雄。
朱重八在庙里的生活是枯燥而有规律的,但这枯燥而规律的生活被起义的熊熊烈火打乱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具体打乱这yi切的并不是起义军,而是那些元的官吏们。
在镇压起义军的战斗中,如果吃了败仗,是要被上司处罚的,但镇压起义的任务又是必须要完成的,于是元朝的官吏们毅然决然的决定,拿老百姓开刀,既然无法打败起义军,那就把那些可以欺负的老百姓抓去交差,把他们当起义军杀掉。
从这个角度来看,元的腐朽官吏为推翻元朝的统治实在是不遗余力,立了大功。
此时摆在朱重八面前的形势严重了,如果不去起义,很有可能被某yi个官吏抓去当起义者杀掉,然后冠以张三或者李四的名字。但投奔起义军也有很大的风险,yi旦被元军打败,也是性命难保。
就在此时,yi封信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他幼年时候的朋友汤和写了yi封信给他,信的内容是自己做了起义军的千户,希望朱重八也来参加起义军,共图富贵,朱重八看过后,不动声色,将信烧掉了。他还没有去参加起义的心理准备。
然而晚上,他的师兄告诉他,有人已经知道了他看义军信件的事情,准备去告发他。
朱重八终于被逼上了绝路。
接下来的是痛苦的思考和抉择朱重八面前有三条路:yic守在寺庙里;二c逃跑;三c造反。
朱重八也拿不定主意,他找到了yi个人,问他的意见,这个人叫周德兴,我们后面还要经常提到他。
周德兴似乎也没有什么好主意,他给朱重八的建议是算yi卦这是什么主意,看什么条路合适。
算卦的结果是“卜逃卜守则不吉,将就凶而不妨”,意思是逃跑,呆在这里都不吉利,去造反还可能没事。
朱重八明白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自己不过想要老老实实的过日子,种两亩地,孝敬父母,却做不到,父母负担着沉重的田赋和徭役,没有yi天不是勤勤恳恳的干活,还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躲到寺庙里不过想混口饭吃,如今又被人告发,可能要掉脑袋。
忍无可忍。
那就反了吧反他娘的
这是yi个真实版本的逼上梁山,也是那封建时代贫苦农民的唯yi选择。谁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谁愿意打仗在活不下去时,那些农民被迫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去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直至它的灭亡。
这是他们的宿命。
所以我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确实是值得肯定的,他们也许不是那么厚道,他们也许有着自己的各种打算,但他们确实别无选择。
汤和就这样成了朱重八的第yi个战友。他在今后的日子里将陪同朱重八yi起走完这条艰苦的道路。
然而汤和也绝对不会想到,自己居然是唯yiyi个陪他走完这条路的人。
第四章 就从这里起步
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濠州城。
城池的守卫者郭子兴正在他的元帅府里,苦苦思索着对策,濠州城已经被元军围了很久,这样下去是坚守不了多久了。
就在此时,手下的军士前来报告,抓住了yi个j细,要请令旗去杀人,如果是以往,郭子兴是不会过问的,让士兵直接拿了令旗去杀就是了,但今天,他开口问了yi句:“你怎么知道那个人是j细”军士回答道:“这个人说是来投军的,现在元军围困,哪里还有人来投军,他yi定是元军j细。”
郭子兴差点笑了出来,投军元军快打进城来了,还有来投军的,这个借口可是真不高明,他不禁起了好奇心,想去看看这个j细。
于是他骑马赶到了城门口,看见了yi个相貌奇怪的人,用今天的话来说,这个人的相貌是地包天,下巴突出,更奇特的是,他的额头也是向前凸出的,具体形状大概类似独门兵器月牙铲,上下凸,中间凹参见朱元璋同志画像。
这个人当然就是我们的朱重八。
郭子兴走到朱重八的面前,让人松开绑,问他:“你是j细么来干什么”
朱重八平静的回答:“我不是j细,我是来投军的。”
郭子兴大笑:“什么时候了,还有人来投军,你不用狡辩,等会就把你拉出去杀头”
朱重八只是应了yi声:“喔。”
郭子兴看着朱重八的眼睛,希望能看到慌乱,这是他平时的乐趣之yi。
但在这个人眼睛里,他看到的只有镇定。
郭子兴不敢小看这个人了,很明显,这是yi个吓不倒的人。于是他认真的询问了朱重八的名字,来历,当朱重八说出是千户长汤和介绍他来时,郭子兴这才明白,这个人真的是来投军的。
朱重八给他的印象实在是太深了,于是他没有将朱重八编入汤和的部队,而是将他放在自己身边,当自己的亲兵警卫员。
在军队里,朱重八很快就表现出了他的才能,比起其他的农民兵士,他是yi个很突出的人,不但作战勇敢,而且很有计谋,处事冷静,思虑深远注意这个特点,而且很讲义气,有危险的时候第yi个上,这yi切都让他有了崇高的威信。加上他的同乡汤和帮忙,他在当士兵两个月后,被提拔为九人长,这是他的第yi个官职。
作为郭子兴的亲兵长,朱重八是很称职的,他不像其他的士兵,从不贪图财物,每次得到战利品,就献给郭子兴,如果得到赏赐,就分给士兵,由于他很有天赋,自学过yi些字,分析问题准确,郭子兴渐渐把他当成自己的智囊,朱重八在军中的地位也逐渐重要起来。
也就在此时,朱重八将他的名字改成了朱元璋,所谓璋,是yi种尖锐的玉器,这个朱元璋实际上就是诛元璋,朱重八把他自己比成诛灭元朝的利器,而这yi利器正是元朝的统治者自己铸造出来的。在今后的二十年里,他们都将畏惧这个名字。
汤和
在军队中,汤和算是个奇特的人,他在朱元璋刚参军时,已经是千户,但他却很尊敬朱元璋,在军营里,人们可以看到yi个奇特的现象,官职高得多的汤和总是走在士兵朱元璋的后边,并且毫不在意他人的眼神,更奇特的是朱元璋似乎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也没有推托过。
我们不得不佩服汤和的远见,他知道朱元璋远非池中物,用今天的话说,他很识实务。相信也正是这个优点,使得他能够在后来的腥风血雨中幸存下来。
在军队里,朱元璋娶了老婆,与后来的那些众多妃嫔相比,这个老婆可以算是朱元璋成功的关键因素之yi。这个女孩是郭子兴的义女,她的父亲姓马,是郭子兴的朋友,后来死去,将这个女孩托付给郭子兴,女孩名字不详,军队里的人都叫她马姑娘。就这样,朱元璋成了元帅的女婿,而郭子兴则多了yi个帮手。
我们可以想象到朱元璋喜悦的心情,他终于有了yi个自己的家,不再是那个没人管c没人问的朱重八,他饿了,有人做饭给他吃,冷了,有人送衣服给他,有家的感觉真好。这种感情yi直陪伴了他很多年。
此时,朱元璋已经升任了军队中的总管,这个职位大致相当于起义军的办公室主任,他干得不错,对于某些喜欢贪公家便宜,胡乱报销的人,朱元璋是讲原则的,由于他严于律己,大家也没有什么话说,如果就这么干下去,他可能会成为yi个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可是上天偏偏不让他舒服的过下去,不久的将来,他将面对更大的麻烦。
主要问题是,郭子兴的成分问题,他并不是农民,而是地主想不通他怎么会起义,当时在濠州的统帅除了郭子兴外,还有四个人,以孙德崖为首,而这四个人都是农民,他们和郭子兴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
不久,矛盾爆发了,yi天郭子兴在濠州城里逛街,突然被yi群来路不明的人绑票,这些人似乎对索取酬金之类也没有什么兴趣,把郭子兴死打yi顿,然后关了禁闭。朱元璋得到消息,大吃yi惊,立刻赶去孙德崖家里要人,孙德崖开始还装傻,表情惊讶,要出去找郭子兴,并且说了yi些与绑架者不共戴天之类的话,充分表现出了yi个业余演员的演技。
朱元璋只把参与打人的军士带到孙德崖面前,并且告诉孙,你的那些贪污公款c胡乱报销的烂账都在我这里,自己看着办。
于是,朱元璋从孙家的地窖中将已经打得半死的郭子兴救了出来,这件事情让朱元璋意识到,跟着这些人不会有前途。
而郭子兴也越来越讨厌朱元璋,原因很简单,朱元璋比他强,对于郭子兴这样yi个性情暴躁c不能容人的统帅来说,他是不能容忍yi个可能取代他地位的人在身边的。终于有yi天,他把朱元璋关了起来,落井下石yi向是某些人的优良传统,郭子兴的儿子就是某些人中的yi个。他吩咐守兵不能给朱元璋送饭,想要把朱元璋饿死,善良的马姑娘为了救朱元璋,便把刚烫好的烙饼揣在怀中,到牢中探望朱元璋时送给他吃,每次胸口都会烫伤,但每次都送。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郭子兴毕竟还是不想杀朱元璋,于是将他放了出来,朱元璋经历此事后,终于下了决心,和这些鼠目寸光的人决裂。他向郭子兴申请带兵出征,郭子兴高兴的答应了。
这就是朱元璋霸业的开始,yi旦开始,就不会停止。
就从这里起步吧
朱元璋奉命带兵攻击郭子兴的老家,定远,从这yi点可以看出他的岳父实在存心不良,当时的定远有重兵看守,估计郭子兴让他去就是不想再看到活着的朱元璋,但朱元璋就是朱元璋,他找到了元军的yi个缝隙,攻克了定远,然后在元军回援前撤出,此后,连续攻击怀远c安奉c含山c虹县,四战四胜,锐不可当
在召集也可能是抢了壮丁后,朱元璋来到了钟离今安徽凤阳东面,这是他的家乡,在这里他遇到了二十四个来朱元璋队伍里找工作的人。
朱元璋经理招收的二十四个人素质是相当高的,这其中有为他算过命的周德兴,还有堪称天下第yi名将的徐达。
这些人还有亲戚,yi传十,十传百,什么叔叔c舅舅c子侄c外甥都来了,很快,他的部队直属就有了七百人。
当朱元璋再次回到濠州的时候,他已经完全明白了自己的前途所在,所以他向郭子兴辞职,郭子兴非常高兴,这个讨厌的人终于可以走得远远的了。
朱元璋在出发前,又做了yi件出人意料的事,他从自己的七百人中重新挑选了二十四个人,然后将其余的人都给了郭子兴,郭子兴多少有些意外,但仍然高兴的接受了。
朱元璋的这个行动似乎可以定义为yi次挑选公务员的工作,比例是三十比yi,没有笔试,考官就是朱元璋和他的眼光。
他挑的确实很准,看看这些人的名字:徐达c汤和c周德兴,这二十四个人后来都成为了明王朝的高级干部。
唐时的黄巢在考试落榜后,站在长安城门前,惆怅之余,豪气丛生,作诗yi首,大大的有名咏菊:
待得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数年后,他带领着十余万大军,打进长安。
此时的朱元璋,站在濠州的城门前,看着自己身后的二十四个人,他知道,迈出这yi步,他就将孤军奋战,或者兵败身死,或者开创霸业。
他仰望天空,还是那样阴暗,这个时候作出这个选择,似乎并不吉利,他又想起了那次无奈的占卜。
父母去世的时候,在庙里干苦力的时候,夜里望天痛哭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天空。
什么都没有变,变的只是我而已。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yi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什么都不能阻挡我,就从这里开始吧
出发
第五章 储蓄资本
朱元璋的第yi桶金
朱元璋又来到了定远,对于他而言,拉壮丁已经是轻车熟路,很快他组织了上千人的部队,他听说在定远附近的张家堡有yi支三千人的部队,现在孤立无援,需要找个新老板,于是朱元璋打起了这支部队的注意。
他亲自来到张家堡,yi看寨主,大喜过望:“原来是你啊。”
这个寨主他认识,原来还打过交道,而寨主叫他“朱公子”。
两人见面后,照例自然要叙叙交情,我认识谁,你认识不,喔,你说的是那个谁啊,认识认识,还是兄弟啊,还有张三死了,李四病了等等,越说感情越好,就yi起吃饭。
在饭桌上,朱元璋终于说出了他的来意,既然目前你们没有主,不如跟着我混,将来混出名堂,有你们的股份。寨主也真是个实在人,马上就答应了。
朱元璋非常高兴,可是他忘了中国人的习惯,酒桌上的话只能信yi半,有时yi半都不到。
朱元璋后来估计会想:当时实在应该签个合同的。
三天后,朱元璋的使者到了寨中,寨主热情的接待了他:
来啦,快点请坐啊,别客气,您这趟来是什么,让我们yi起走,这个我们还要考虑下啊。
什么我已经答应过了
什么时候啊三天前好像没有吧,回顾手下你们想想,当时有吗是吧,没有啊。
误会,误会啊,你说的我们yi定好好考虑,让朱公子不要急啊。
什么,你要走,别走,再坐会,啊,有事就不留你了,回去给朱公子带个好,有空来玩啊
就这样,朱元璋被结结实实的忽悠了yi回。
可是朱元璋岂是容易欺负的,他让部下去请寨主吃饭,特别交待是准备了很久的名菜,寨主yi听有饭局,屁颠屁颠的就来了,yi到大营,朱元璋就把他捆了起来,饭没有吃成,倒是自己成了粽子。然后朱元璋以寨主的名义传令山寨的人转移,就这样三千人变成了朱元璋的属下。
下yi个目标是横涧山,这个地方有两万军队,但这却不是yi支可以劝降的部队,此部队的主帅叫缪大亨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身份,原先跟随元军围攻濠州,希望能顺便抢个劫,不料没有攻下来,于是带领部队守在这里,朱元璋带领了四千人对他发起了进攻。
这是朱元璋第yi次领导的以少对多的战斗。
朱元璋很聪明的避开了白天,而选在晚上对这支武装发动了夜袭,像缪大亨这种土包子当然不是对手,他没有怎么抵抗就投降了,于是朱元璋的部队变成了两万人。
朱元璋对部队进行了改编,出人意料的是,他并没有说yi些类似同生共死,有福共享之类的话,而是对这些投降的士兵进行了谴责,让他们反思为什么这么大的yi支部队,如此没有战斗力,轻易的投降了,然后他说出了结论,这是因为没有纪律和训练,要想成就事业,只有加强训练,建立严格纪律。
这yi番话,有理有节,大家听了都很服气。
也就是在这次之后,朱元璋的部队与那些乌合之众的农民暴动军有了本质的区别,在他的手中,有了yi支精兵。
此时,两兄弟从定远来投奔了朱元璋,yi个叫冯国用,另yi个叫冯国胜,朱元璋觉得这两个人都是人才,就留下了他们,这个冯国胜就是后来的威震天下c横扫蒙古的冯胜。
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朱元璋决定攻击滁州,也就在此时,yi个人走进了他的军营。
这是yi个穿着书生装的中年人,相貌温文尔雅,朱元璋开始时并未在意此人,只是看他字写得好,便让他当了文书,此人倒也不在意,依然干好自己的工作,有yi天,朱元璋在营房里烤火,似乎是自言自语的说了yi句:“天天处处打仗,何时是个头啊”四方战斗,何时定乎。
此人从容答道:“秦朝乱时,汉高祖刘邦也是百姓出身,他豁达大度,知人善任,只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