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别了曹操以后,是勋转脸又去拜见郑玄,郑玄说今日朝上议起此事,我举双手赞成,宏辅你能计此,善莫大焉。我的弟子们,不管是不是五经博士,只要你瞧着学问够的,随便用。
是勋忙得脚不沾地,到处找人,两天以后终于在太学里主持召开了“第一届建安石经审定及抄写、镌刻大会”,与会的有郑门弟子郗虑、刘琰、许慈、王经、任嘏等,还有御史中丞钟繇,以及首倡其事的司空文学掾司马懿。
对于能够参与进这么一项划时代的文化大工程里来,赴会诸人莫不深感与有荣焉,不过他们也担心,工程量那么大想当年熹平石经就前后搞了整整六年如今天下还不太平,朝廷的人力物力有限,没有十年之功,且完不了哪。
是勋心说我哪有功夫在这种闲事儿上浪整十年我还要帮忙曹操平定天下,恢复太平盛世呢,不禁皱眉问道:“安用如此之久乎”
郗虑扳着手指头给他计算:“审定五经,便我等诸人,非六、七年之功不可倘若师尊能够主持,或可简省其半昔孝灵皇帝时刻经,所定不过今文之周易、尚、鲁诗、仪礼、春秋,以及公羊、论语而已,今从我古文之学,左氏必不可少,三礼应当并镌,或可再增孟子也……”
是勋一琢磨也是,光左传的字数就将近公羊的五倍。
“……审定之后,呈陛下御览,核准,然后付之于笔墨,请元常等大家抄写,或半年可就,其后再召名匠镌刻,即不眠不休,半月一石,恐不下百石,须四载……”
是勋心说这就扯淡了,天下的刻石名匠又不是光有一个,你召一个过来刻得四年,召十个过来刻,不到半年就完工了。他自己扳着手指头算了算,不禁微笑起来:“卿等差矣,以勋计之,不必三年,此功必成。”
众人闻言都是大惊,齐齐拱手道:“愿闻其详。”
是勋首先说:“先定下必镌之经、传。五经自不可废,礼为三礼之合,愚意春秋三传左氏、公羊、谷梁并列,论语、孟子之外,再加孝经、尔雅……”他这列出来的单,就是后世所谓的儒学十三经了。
司马懿皱眉道:“如此则工量为浩繁……”他临时起意,跟是勋提了重镌石经的建议,没想到这位是侍中还真是够风度,不但没有隐瞒自己的先建之功,还特意从司空府里把自己也给借了来,参与此事。然而他司马仲达不出山则罢,既已出山,是打算入世做一番大事业的,怎能把大好青春都浪在这种刀笔小事上呢
是勋摆摆手,示意司马懿先不要打断自己的话,然后环视众人:“卿等才学,虽堪定经,然可比宋仲子乎可比綦毋广明乎可比赵邠卿乎”
众人纷纷说道:“不及。”开玩笑,宋忠、綦毋闿和赵岐那都是当世大儒,在场的即便心里自以为学问过之,那也不敢真的说出口来啊。
是勋就笑,说:“既然如此,则宋仲子、綦毋广明等为刘景升校定五经章句,赵邠卿做孟子章句,自可取而用之,又何劳卿等心呢郑师校注三礼,卿等必有抄录,亦可取用啊如此,五经既,可先写镌刻,以朝廷之命,多召家、名匠,不必一年可成。即此一年,卿等再详校春秋三传与论语等传,以搜取名儒成稿为先,对照校定,有何难哉况刻一经,即立一经,事传天下,则必有儒生持己本来献,颍子严颍容、谢文仪谢改都曾校过左氏,得其二本,其传自明左氏其难乎左氏不难也。”
p: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对于编辑七喜这种np,作为作者,是应该吹捧拍马呢,还是应该虐杀泄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