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之前,faster项目组在铈铝铜非晶中继续掺杂锗锡铅,以及锗锡锗铅锡铅锗锡铅,各种排列组合,不同的成分占比都试过了,有效的样品编号一直编到了a21。
经测试,非微纳米级的加工性能,掺杂锗铅的铈铝铜非晶金属塑料最优,样品编号是a18。
具有优异微纳米级加工性能的样品,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制备。
几个月以来,沈奇每天研究各种金属元素,带领团队合成制备各种非晶合金,在实验室里,他感觉自己是13个数学家,13个物理学家,13个化学家。
为此沈奇花费200多万点学霸积分,将化学升到11级的大师级,并在春节期间查阅了大量化学文献,以无机化学为主。
化学升为大师级貌似起到了一点作用,沈奇反复研究元素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决定从本质上做出改变。
春节之后,沈奇坐镇中心主任办公室,偶尔去一下实验室检查实验进度。
实验室的另外两把钥匙交给杨定天和汤元保管,这两人算是沈奇在物理上的左膀右臂。
沈奇将杨定天和汤元喊到办公室,对左膀右臂说到:或许不是掺杂元素的问题,而是我们选择的母版并不合适,经过我充分研究,我认为可以用镓取代铈铝铜三元体系中的铝,新的三元体系母版是铈镓铜非晶。为什么要做出结构性的调整呢,我是有依据的。
沈奇操作他的电脑,杨汤二人各搬一张椅子,坐在沈奇身后学习观摩。
通过计算机模拟,结合第一性原理沈奇的4条凝聚态物理理论要素,沈奇在电脑中比较了ce70al10cu20和ce70ga10cu20的电子能态密度图。
你们看,铈铝铜中铈4f的电子能态密度明显高于它在铈镓铜非晶三元体系中的能态密度,这说明了什么沈奇指着电脑屏幕问二位得力干将。
汤元抢答:这说明,铈4f电子在铈镓铜体系中更加非局域化。
没错。沈奇点点头,控制鼠标键盘做了一个新的操作。
模拟软件显示,cealcu体系中al3p电子轨道和ce4f及ce5d电子轨道相互杂化作用很弱。
相反,在cegacu体系中,ga4p电子轨道和ce4fce5d电子轨道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使得部分局域态的ce4f1转变为非局域态的ce4f0。
沈奇问到:这又说明了什么
还是汤元抢答,他茅塞顿开的拍拍脑门:这说明,镓的化学势与铈原子的相互作用导致部分非局域态的铈4f0出现,如此一来,铈铈之间的化学键缩短。考虑到faster项目,理论上来说,新的铈镓铜三元体系将拥有更符合我们要求的局域原子排列结构后面的理论依据我解释不清楚,这涉及到缺陷拓扑学乃至复杂性,反正我大概明白沈院士的意思。
ok,他理解了,那你呢沈奇转而询问杨定天。
杨定天回答到:理解。
那么a系列的样品研发到此为止,a21是最后一个。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b系列的研发实验阶段,b系列的母版是铈镓铜三元体系,先把这种合金锭整出来吧。沈奇布置了新的任务,杨汤二人领命赴实验室。
镓的产量低,售价比铝贵,用镓取代铝,意味着实验成本以及后续商业化的成本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