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孙家明出去,陆安却陷入了沉思,这种关于市里一把手的报道,市委插手媒体是很正常的,可是于方江这个市委书记亲自插手,那就大大的意外了,更何况于方江将市里多家媒体的新闻稿都给枪毙了。
就算于方江想借这次机会在公众面前露脸表现亲民,也不必如此小题大做啊,看来这其中肯定有隐情啊。
暂时想不通于方江这么做的理由,陆安也就不去想了,先拿起关于昨晚车祸现场的资料看了起来,看完后,又拿起《云山日报》起草的新闻稿看了起来。
看完云山日报的新闻稿,结合昨晚车祸现场的资料,陆安也没看出什么毛病来。这则新闻稿非常中规中矩,是传统的正面报道,不仅报道了车祸现场的事实,也隐涩的赞美了于方江,可是于方江为什么还要枪毙了呢。
陆安沉吟着,这云山高架桥他也算是非常的熟悉了,这还是十年前他刚刚从乡下老家到云山市读高一时,在当时的市委书记王东强的大力推动下建造的,为当时的云山市的交通缓解和云山市的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当时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更是王东强在云山市的最大政绩,凭着这份政绩,王东强稳坐云山市市委书记十年,直到一年前年纪大了和身体不好才退了下去。
可是随着这两年国家加大了对中西部的开发和建设,云山市也迎来了大开发,城市的交通再次变得拥挤起来,如今的云山高架桥不仅缓解不了交通拥堵的压力了,而且近两年来还造成了交通事故频频发生,更是还隐隐阻碍了云山市的发展。
陆安仍在沉吟着,突然眼前一亮,难道…难道于方江是想借题发挥拆了这高架桥。
陆安越想越有可能,于方江敢在前任市委书记灰溜溜的走后还敢来云山市,肯定有着自己手腕和背景,如今他来云山市也有四五个月了,肯定该看清楚的也看清楚了,该摸清楚的也摸清楚了,接下来就是打开政局的时候了。
也许于方江就是想借着云山高架桥借题发挥,向云山官场表现他这个市委书记的存在,打开他在云山市的政局呢。
这样想着,陆安变得轻松起来,拿过《云山日报》送来的新闻稿,略一沉吟,他首先将新闻稿的原标题“市委书记于方江视察高架桥车祸现场”改为“市委书记于方江亲临高架桥车祸现场调研”。
虽然只是改了两个字,但是读起来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接着陆安又加了一个新闻导语——“车祸频发、交通拥堵严重,高架桥问题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接下来的新闻主体部分就很容易写了。将原本新闻稿中一笔带过的车祸发生的原因高架桥路面狭窄,进行了大篇幅的渲染性“阐述”,在简单肯定了高架桥曾经的历史作用之后,笔锋一转——“随着城市交通结构的变化,高架桥日益成为导致我市交通拥堵和危害公共安全的‘血栓’……”
陆安奋笔如飞,花了将近一个小时,终于将这则孙家明交代的新闻通稿给草拟好了,然后拿去打印了交给孙家明。
孙家明拿到后,又拿去交给了于方江,于方江看完后,一直沉着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亲自做出了批示,建议全市的新闻媒体以陆安的这则新闻稿作为通稿进行报道。
于是,一天的时间里,关于云山高架桥的消息满天飞,大街小巷人人尽知,但是外行的人看热闹,内行的人却知道,新来的市委书记韬光养晦三四个月,现在终于出手了,展开了一场权力的博弈和厮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