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明门进入的杨信,立刻就引起了前方一片回头……&p&
这些是李三才的学生。&p&
李三才以他自己的园林双鹤轩为学校,在张家湾广收学生,实际类似东林书院在北方的分校,除了他和一些在京的东林党成员讲学以外,东林书院的那些老师也经常被请到北方来讲学。东林书院出来的那些名人也以这座书院为北方的家园,这十年来培养了无数政治上受东林党左右的北方民间士子,甚至不少考中秀才举人乃至于进士。&p&
这是一个庞大的势力集团。&p&
李三才被抓,他们自然不可能坐视不管。&p&
只不过李三才人在诏狱里,无论刑部大理寺还是都察院都够不上,那些御史上奏统统留中,御史堵乾清门天启不见,别说这些御史,就是大学士韩爌和刘一燝这段时间求见也没用。&p&
皇帝只见首辅方从哲。&p&
但这个奸相本来和李三才就是政敌,上次皇木事件差点把李三才害死,这次说不定还是主谋,指望他给李三才伸冤根本不可能。&p&
那么伏阙就是必须的了。&p&
反正承天门外又不是禁区,大家凑起来一起到登闻鼓院,把登闻鼓一敲喊冤诉状一递,然后就趴在承天门外面等着,现在刚刚十月初,一不怕冻着二不怕晒着,剩下的宫里皇帝你就看着办吧!&p&
这是大明朝的特色之一。&p&
伏阙,哭文庙,抬着孔夫子牌位堵官府,都是大明朝文人的特色。&p&
到咱大清他们还想继续呢!&p&
然后金圣叹等十八颗大儒的人头让他们瞬间老实了,至于伏阙更别想了,咱大清有明确规定,欲敲登闻鼓者先来三十大板,实际上只要故意,三十大板下来也就没有活人了,人都死了还敲个屁,更何况京城内城也不是汉人随便进的,更别说皇城了。&p&
但咱们大明朝不杀大儒,敲登闻鼓不用先来上三十大板开胃,也不存在不让进门这种事情。&p&
于是他们就可以了。&p&
“这倒是别有一番风景,一千多号人撅着屁股,这何其壮观!”&p&
杨信感叹道。&p&
他端坐在战马上,看着前面被绿色淹没了的道路,所有那些跪伏在地的青虫们,全都回过头用愤怒的目光在看着他,不过这时候他们倒是未必能看见后面的李元。因为天启下旨允许百姓进来观看,整个御道左侧这条大路完全变成人山人海,那些囚车和押送的荡寇军士兵,都被这些闲人们夹在中间。这些青虫能看到的,只有最前面的杨信,和杨信身后装王好义的那辆囚车……&p&
“杨贼,是那陷害忠良的杨贼!”&p&
“阉狗!”&p&
……&p&
然后一片愤怒的喊声。&p&
甚至一些青虫都站起来,气势汹汹地涌上去。&p&
当然,也有可能是他们想趁机活动一下,毕竟趴在那里久了也很难受,哪怕都带着蒲团也不舒服啊!&p&
“尔等欲何为”&p&
杨信傲然说道。&p&
“阉狗,李家与你有何冤仇,你如此处心积虑陷害先生”&p&
一个青虫怒斥道。&p&
“对,死阉狗,今日我等正要为国锄奸!”&p&
“诸位先辈同学,咱们一起上,打死这阉狗还我大明一个朗朗乾坤!”&p&
……&p&
所有青虫全都站起,密密麻麻的拥挤在前面,挥舞着手臂高喊着,向这些阉狗爪牙表现他们的英勇……&p&
“那就来呀!”&p&
杨信嚣张地吼叫着。&p&
然后他马前那几个青虫下意识地后退一步。&p&
喊喊无所谓,上去动手……&p&
谁打得过他&p&
他这两年官方数字斩首建奴都五百了,民间传闻都已经五千了,真实数字据估计也得上千,这就是个杀神,而且杀的还是建奴,目前这里也就一千青虫,都不一定够他一个人杀的。&p&
杨信鄙视地看了他们一眼。&p&
“你们倒是来啊,我就站在这里,后面的听令,他们真敢动手你们谁也不准动,我倒是要看看孔夫子的君子六艺,他这些徒子徒孙还剩多少!看看这个,看看我手中这东西!认识这上面的字吗御赐护圣金牌,老子为保卫大成殿血战上万贼寇,老子血洒孔庙保护孔夫子免于贼寇之辱,这是神宗皇帝应衍圣公之请御赐,这是衍圣公亲自制作。&p&
你们在我面前无礼&p&
这就是孔夫子教你们的礼义廉耻”&p&
他举着金牌鄙视地说。&p&
后面那些闲人们看着青虫们一片嘲讽的嘘声。&p&
后者则看着他手中金牌傻眼了。&p&
他们很显然忘了这家伙还有这个,实际上杨信还有一个很啰嗦的专门的封号以表彰保护孔庙之功,甚至万历还下旨做了个石像立在奎文阁前,这样也好体现文武之间的融洽,毕竟杨信以武将保住了大成殿。而这面让大明所有士子全都像吃了个死苍蝇般,恶心又吐不出来的金牌,则是御赐给杨信随身携带,凭此金牌他可以向各地学政检举儒生的不当行为。&p&
不一定是犯法的行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