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运皱起眉头放下笔闭目思索
敖煌正要话但立刻闭嘴破天荒地没有废话。
方运想了片刻终于想明白缘由。
“最大的缘由是这些天一直在登龙台中忙碌虽然对我的成长有所帮助终究是荒废了学业就像时候玩疯了无法马上安心学习。至于第二个原因恐怕我还是不能完全忽视死亡的威胁。如刀悬顶上、身临深渊难以回到之前一心向学的心态。”
方运轻叹一声意识到自己终究只是一个进士难违天命。
但是方运没有放弃不断在心中琢磨。
“孟子曾言: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完成自己的理想或圣道再死为顺应天命若无法打破外界力量导致自己的圣道中断那便不是寿终正寝。而之后还有一句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在教育后人要主动追求圣道主动获得正命。可我现在不过是区区进士面对月树神罚非不为而不能根本无法求唯有失这是我心态失衡的根源。”
不甘心
“论语中记载子路曾请教侍奉鬼神的事孔圣连人都不能侍奉好怎能去考虑侍奉鬼神。子路又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圣未知生焉知死。连那时候的孔子都不了解死亡我现在怎可能从容面对。”
方运心中虽然明白但却越发不安口中反复念叨孔圣的“未知生焉知死”六字许久之后双目一亮立刻开始在记忆中搜寻书籍。
既然孔圣“未知生焉知死”。那便先“知生”后“知死”
易经乃百家之首分周易与易传两部分前者是周文王所作后者为孔圣解释周易之作。
方运很快从易传中找到了孔子后来对生死的理解并低声诵读:“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方运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这句话与论语中子路问鬼神与生死遥相呼应。
“圣人可以追寻万物之始又可探究万物之终所以能知道生与死。而精气组成了天地万物魂魄则形成了生命所以可以了解鬼神的形态。鬼神与死我不敢妄谈但可探究最基本的生。易经乃万经之首孔圣亲自生灵是由精气与魂魄组成那便是一条道路。”
“荀子继承了孔圣的圣道曾言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他也承认人和万物都是由气组成。”
“礼记中有一篇为礼运乃是亚圣颜子所作。其中记录了孔圣的言行并有颜回自身的理解。其中亦有言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也认为人是吸收气而生。”
“华夏古国的张载、程颐、程颢和朱熹等大儒的著作中都认为气为生之源头。看来气之是儒家的主要理论之一。”
方运不断翻找众圣以及华夏古国大儒的文章深入研究“气”之理论又联系圣元大陆的才气与天地元气很快明确一个方向。
要知死先知生;要知生先知气。
不知不觉方运便忘了死亡的威胁一直在脑中思考只有涉及圣元大陆有记载的文字和理论才会偶尔用口出来加深记忆和理解。
敖煌盘在半空两只龙眼瞪得溜圆如同求知欲无比旺盛的学霸一样牢记方运所的每一个字。
敖煌经常听着听着就眉飞色舞、兴高采烈他是有机会去听那些大儒甚至半圣讲经可那个层次的讲学直指圣道对敖煌来太过艰难方运此时此刻的水平正好适合他来学习。
方运这一研究立刻入了迷开始不断在奇书天地中翻找。
在圣元大陆这几个月里方运已经买到所有大儒与大学士的著作一起被收入奇书天地。
现在方运研究“气”与“生”集合了两个世界所有的著作这是一项浩大工程他不知不觉就沉迷进去。
一天两天三天
直到第四天上午方运突然抬起头长长吐出一口气。
一股混混沌沌的奇异气流从方运口中飞出这气流明明无比细微可敖煌如同老鼠遇到猫一样猛地向后窜去惊恐地看着方运前方。
就见方运前方的窗户突然无声无息消失不是崩散不是粉碎也不是化为灰尘而是如同物质湮灭一样消失的无影无踪。
暖暖的阳光透过墙洞照进屋子落在方运身上。
“呃”方运不明白怎么回事看着墙壁上空荡荡的大洞不知所措然后回头看了一眼敖煌。
“不是本龙绝对不是本龙”敖煌的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是我”
敖煌一瘪嘴道:“不是你难道还会是别人”
“这是什么力量把一扇窗变走了”
敖煌一翻白眼道:“你大概隐隐触摸到了不起的东西或者是方向引动了天地间的神秘力量才导致窗户消失。好么估计过几天十国就会流传你的事迹应该悟道三日吐气破窗还是读书破万卷拆窗如有神”
“你骨头痒了”方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