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儒道至圣 分卷阅读437

诗成镇国墨香千里。

四个与方运同台的人相互看了看齐齐摇头然后一起走下文台。

“早就知道会是这个结果”一人声嘀咕。

“那还跳不跳玉山了”一人打趣道。

“输得心服口服还是不跳了。”

“此事让我明白永远不要参与有方运的文会。”

“可若没有方运那文会还有什么意思”

“的也是唉”

右席众人纷纷赞美许多家乡不在京城的读书人最为感慨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道出了所有人的心酸和思念。

左席的人虽然起身表示尊重但很少有人称赞只是沉默不语大多数人都在默默思索此句。

左席一人轻叹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此句必然名传千古我一生得此一句便无憾了。”

附近一人轻咳一声示意他不要乱。

“唉”一些人叹息着认为此次魁首非方运莫属。

国公不服气道:“南宫大儒也曾作出数首镇国诗此次文会鹿死谁手或未可知”

雷远庭偷偷看了一眼大儒南宫冷然后道:“国公的有理此诗太过浅显”

“闭嘴”童峦突然低声轻喝把雷远庭后面的话逼了回去而雷远庭面红耳赤意识到自己错了话。

其余人也用古怪的眼神看雷远庭大儒南宫冷年轻的时候最出名的不仅仅是诗篇还有他对诗词的态度他曾有过“问诗于仆”的美谈。

当年南宫冷写完诗词后经常去问一个读书不多的仆从要是哪句诗词仆从听不懂或哪个生僻字不认识他会马上更正。因此写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他的诗词很多时候看似浅显但却直指诗词真意不矫揉造作不追求辞藻华丽更真更有情这才是南宫冷成名的原因。

方运同样听到雷远庭的话和童峦的喝止暗暗摇头这人却是忘了诗词的本意不要辞藻就连格律都在其次。诗词终究还是最重意与情。

方运不由自主想起白居易白居易有“诗魔”与“诗王”之称而白居易有一段佳话就是“老妪能解”是他每写完一首诗就让一位普通的老妇人听老妇人若是听不懂他就改诗。

简铭急忙道:“南宫先生不如您点评一番此诗”

南宫冷面无表情地看了简铭一眼吓得简铭扬手给了自己一耳光道:“学生妄言。学生知错。”完深深低着头。

“胡八道南宫大儒是要竞夺魁首之人怎能点评先让南宫大儒思索重阳诗词不要打搅他老人家”辅相司悦庆呵斥道。

“的是。”其余人纷纷点头。

文台上卫家主满面笑容。身为本年重阳文会的举办者文会出现的诗文越好对卫家的名声也越有助益身为豪门家主。自己赚了多少银两、认识哪位显贵并不值得吹嘘但自己主持的文会上出现一首镇国诗足可以吹一辈子。

卫家主望着台下。道:“哪位先生愿意点评此诗”

“我心痒难耐我来吧。”姜河川着抬起右脚向前迈步身形犹如神仙一样御风飞到文台之上右脚落地之时已经站在方运的桌边。

方运一拱手后退几步。

所有人立刻肃穆聆听姜河川可是一国文相总管全国教化为“代夫子”国君见他而拜他不用拜国君。

姜河川微微点头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此句不须我多我阅诗无数却不曾见如此精炼而完美的概括已近诗道。方才有人一句镇国此言不假。千百年后我姜河川必然被人遗忘但此句却会不断被人提起甚至只要是节日文会此句就必然出现。此句便是朴实的力量便是真正的诗情。”

“我喜此句却更喜其后两句。方运前两句直抒胸臆后面两句若是你我来写恐怕会继续写自己如何如何思乡可方运后面两句却突然改换天地不言己身一念万里写其兄弟亲友同样在远处登高他们插遍了茱萸却发现少了方运一人。我当时听完此句心中莫名失落。”

许多人原本不明此诗最后两句可听文相这么一解释隐约明白。

姜河川故意停顿数息给众人思考的时间然后道:“后两句是方运在倍思亲后推己及人希望看到“少一人”的亲友不要为他而伤感用意之妙实在罕有。话虽如此仔细一想亲友缺他一人都有伤感他缺了如此多的亲友又当如何此句细想奥妙无穷与前一句的独在异乡为异客遥相呼应更显远离友人、远离家乡之情。方运之才非我能及。此等诗篇哪怕皓首穷经数十年写不出来就是写不出来。”

雷远庭听得越发脸红方才他还先入为主认为这首诗浅显可听姜河川一解释才明白既然镇国就有镇国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