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锦衣夜行月关 锦衣夜行月关第243部分阅读

杨嵘不放心地道:你那老师,在府尹大人面前当真说得上话么

杨充傲然道:爷爷放心,我这位老师,是洪武十八年会试第一、殿试第三、探花及第的大才子。授翰林编修,升修撰,迁任春坊讲读官,伴读东宫,课教太孙,累得提升,如今已官至太常寺卿兼太学博士,姓黄名子澄,他不但与应天府尹是好友,当今皇太孙殿下对他也是言听计从。他说一句话,份量十足。

杨嵘大喜,站起身来哈哈大笑道:好好我的好孙儿,你认得如此人物,咱还怕他何来

骤闻喜讯,老家伙意气风飞,咬牙切齿地道:杨旭,你这忤逆尊长、大逆不道的小畜牲,凭你一张利口,还大得过官家这两张口去老夫这一番一定整治得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章节目录 125.借东风

荀子曰:人道莫不有辨,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又云:故先王案为之制礼义以分之,使贵贱之等、长幼之差、知贤愚能不能之分,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礼者,序尊卑、贵贱、大小之位,而差外内远近新故之级者也。

在家族中,父子、夫妇、兄弟之礼也各不相同。夜晚为父母安放枕席,早晨向父母问安,出门必面告,回来必面告,不占据尊者的位置,与长者同席时不坐在中央位置,不蓄私财等等,这都是人子之礼。

只有通过不同的礼,才能确定家族内和天下间各种人的身份和行为,使人人各尽本分,君臣上下父子兄弟依礼而定。就算是庶人,也要知礼,行礼,所谓礼不下庶人,并非庶人无礼,只是说庶人限于财力、物力和时间,不能备礼,例如庶人无庙祭而祭于寝

黄子澄目光微微扫动,也不知看到了什么,忽地微微一皱眉,把手中戒尺往青铜磬上一敲,扬声道: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你们退下,杨充,留下。

学生们纷纷起身,长揖退下,杨充走到先生案前,恭谨地站定。

黄子澄是个年近五旬的老人,面容清瞿,目光威严,脸上的皱纹浅浅的,却给人一种沟壑般的感觉,恰如他的性格,一丝不苟,刻板守正。

黄子澄瞪着自己的得意门生,不悦地道:杨充,老夫方才见你一副神不守舍、心不在焉的样子,可是对老夫所讲不以为然

杨充吃了一惊,连忙拱手道:学生不敢,学生是听先生所言,不由想起了自家之事,所以一时失神,还请先生恕罪。

黄子澄神色一缓:喔,原来你是听为师所言有所感触。你家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