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听说过此事。看来渤大的实力会进一步加强,孙树和会把我们甩得更远了”他已面露愁容。
“您有没有想过和渤大合作呢”陈融小心地抛出这个敏感话题。
张越一愣,显然感到意外,“我们两家一直是竞争对手,打得你死我活,还谈什么合作我们其实做得不比他们差,要不是他们有几家合资企业,又弄到个a股上市指标,我们早就超过了他们。本来他们跟我们的规模和效益都差不多,但他们上市后就向前跨了一大步。现在h股指标又给了他们,我们之间的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拉大。”他两次提到上市,足见他对融资渠道的重视。
“张总,不瞒您说,我们此次见您的目的,就是商议让贵公司与渤大机械的合并之事。”王晓野见他皱着眉头,就接着说,“我们知道您可能不太愿意跟渤大机械合并。但天下没有永远的敌人,分久必合嘛有时竞争对手合成一家使双方的效益更好。这在国内外都不乏先例。您一年半以后就退休,盯着您这位置的人不少,可谁有能力去和渤大机械竞争呢弄不好您一走公司就垮了,这种情况在国企中比比皆是。所以我们认为您不仅不能离开珠江机械,而且还必须成为合法的股东才合理。但基于目前的体制,管理人持股还没法完成。我们今天来见您,就是想和您商量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让国家、集体和个人的价值都得到科学的体现。”
王晓野说得很谨慎,但张越已经听出了弦外之音,便以小心地说,“我已经老了,能干几天算几天。即使你们不提合并,我也想寻求外资把它办成合资企业。如果机制不改,我们只有死路一条。虽然现在日子还过得去,但只是维持。所以,我个人对合并方案并不拒绝。只是,不知方案的主要精神是什么”
王晓野说,“我想合并至少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保证您继续出任董事长至少五年,二是让您的个人占2o的股权。”
第一条已经使他听了之后心里踏实,这第二条则几乎将他当场击倒,因为威力太大。关于个人持股问题,他自己这些年想了不知多少遍,原想个人能持有15已是极限,其中还得包括一些重要人物的暗股。但他并未露出兴奋,只是淡淡地说,“如果能做这样的安排,我个人同意合并。可那2o的股权我上哪里找钱来收购”
王晓野说,“我们对此已经做了充分考虑。请张总不必过虑。”
“能不能请王总讲具体一点”张越显然关心细节。
“大概运作过程是这样,珠江机械将一笔款项委托给一间公司进行理财,然后这间公司倒几次手,最后将钱倒进张总自己控制的公司,然后由这家公司和渤大机械一起收购珠江机械。”
张越眼镜片后的目光已经闪出亮光,他显然闻到了一股新的发酵味儿。王晓野继续说,“以上操作完成之后,今后还款的方式如下:珠江机械被收购后,公司不再属于珠江政府,您就可以大刀阔斧地改革,裁掉大量冗员,改善效益。张总控制2o股权,每年就可以按2o分红,而分红的钱会还给负责理财的公司,该公司再还给珠江机械。钱这样转了一圈之后,窟窿就被填平了。”
“如果万一公司分不到红怎么办”张越问。
“就干脆让那家理财公司倒闭,这笔钱也就无从追究了。不过合并后的情况对您有利,裁人会更顺手,效益变坏的可能性不大。”
听到这儿,张越有了一丝笑意,“王总不愧是理财高手我们长期只顾埋头拉车,没抬头看路。看来还得多向你们学习。”<b>:<b></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