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股色股香 第一节

第一节

王晓野和林宝吉返回香港后不久,渤大之行的工作开始奏效。华北食品正式通知王晓野,决定任命曼哈顿证券为其h股项目的副协调人。这正是王晓野期待的位置,可进可退:项目好可多参与,项目差就少沾边。裕兴证券果然被任命为主协调人。

但王晓野的目标是渤大机械,只是前进的道路依旧不明,他既没在政府上层有所突破,也还没取得孙树和的信任,更不了解标准证券的动态,一切都还停留在表面。他唯一深入的只有朱倚云。

一天,王晓野从公司内部的信息通报上了解到,美国商务部长弗兰克将率商务代表团访问中国,其中一站是渤大市,其访问将由华北省委书记陪同。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次难得的公关机会,就建议林宝吉加入该团。由于曼哈顿集团在美国金融界的地位,林宝吉没费力气就加入了这个有五十家公司参加的商务代表团。王晓野意识到,美国政府实际上就是其国民最大的公关机构。套用中国人的话说,美国政府官员必须为人民服务,否则纳税人绕不了他们,找到把柄甚至可以阉了他们的总统。

王晓野以林宝吉总裁的名义给省委书记写了一封信。信中强调曼哈顿一直为渤大的招商引资奔波出力,并针对渤大机械的h股上市项目做好了方案,想趁美国商务考察团访问渤大时能与渤大市的合作有实质性进展。由于代表团成员众多,他估计林宝吉很难有机会与省委书记单独交谈。但这次访问的高层背景势必加强省政府对美资企业的重视,因此只要这封信被交到有关领导手中,目的就算达到。

结果不出所料,林宝吉确实没机会与省委书记单独会面,但他将信通过弗兰克交给了省委书记。书记不了解整个事情的经过,所以不会轻易表态,就在信上写下批语:交渤大市主管领导酌情处理。几经批转,最后这封信给转到了陈邦华手中。

其实这种批语是按惯例行事,对陈邦华并不构成任何命令性指引。但王晓野认为这封信会促使渤大市政府重视与美国公司的合作,而且可让陈邦华和其他市领导知道曼哈顿证券在渤大的事连省委书记都知道了,所以陈市长不要对曼哈顿太过分,否则曼哈顿有渠道向省委书记投诉。官场上的事像烟幕,有时看不清,得猜。

陈邦华看着曼哈顿证券的信和一堆书记、市长已阅的批示,不禁皱起了眉头:“看来曼哈顿证券和美国商务部长的关系还不错,否则他怎么会亲自帮其转交这封信不过他们不是答应放弃渤大机械了吗看来他们已经从其他渠道了解到中介机构还没最后敲定。”他开始感到眼前的烟幕在变成一种包围他的压力。

陈融告诉王晓野,孙树和与陈邦华仍然僵持着,但陈的态度已不如以前强硬,显然给他从多方施加的压力到位了。朱倚云传给王晓野的信息更快,他们几乎每天都通电话或电邮。那场爱欲风暴已把他们深深卷入了一种奇异的漩涡,项目果然成了两人之间的桥梁。女人的投入更忘我,而男人却变得比跟女人上床之前更理性。女人的激情似乎与感情联系更紧,而男人的激情却与荷尔蒙相关度更大,神如此设置,人按程序执行。

王晓野清楚他骨子里喜欢感性而浪漫的女人,即所谓“不现实”的女人,因为这时他更是自己但恋爱需要一个载体继续深入,而渤大机械正好把他和这两个女人串到了一起。除了告诉他有关项目的进展,她们还愿意与他务虚,交流个人生活的感受。在她们眼里,王晓野像个正人君子,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甚至连肉都不吃,被视为人生乐趣的事几乎全戒了,还没戒的似乎只有色了。

可王晓野的坦率令她们惊讶,他说他从不认为自己清心寡欲,更谈不上高尚,只是和别人的口味不同而已。不过当他开玩笑说自己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戒色时,两个女人的第一反应都是:真的吗那是一种显而易见的紧张语气。

孙树和无形中与王晓野形成了共同对抗陈邦华的统一战线,但这显然是暂时的,因为孙的意图是让标准证券取代裕兴证券,所以王晓野也可能是帮了标准证券一个忙。但好在朱倚云与他并肩战斗,她的形象经过那次风暴的洗礼更加鲜活,不断激起他的欲望,搅动他的灵魂#蝴想就算渤大机械没做成,有朱倚云也绝对值了

可如何搞定孙树和呢王晓野对孙树和的判断主要来自上次和陈融的讨论。他想进一步证实这种判断,并更多地了解孙树和及标准证券,消极等待陈邦华与孙树和的斗争结果太被动,也太晚了。他觉得必须主动出击,可是目标在哪儿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朱倚云。本来他对朱倚云就魂牵梦索,只要一有空他就想起朱倚云,现在更顺理成章了:这是工作需要。他自问:我究竟喜欢她的灵魂还是肉体为什么和沈青青斡旋多年,却从未急于占领她的肉体呢也许自己更迷恋沈青青的灵魂,可灵与肉的嬉戏如何分开呢#蝴想,灵与肉,女人和业务,最后都得付诸行动,所以除了公关,还得攻关

“我想你快想疯了,你说怎么办”他拨通朱倚云的电话,张口就不加掩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