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沉默只有背景音乐里的情歌在飘荡、弥漫。王晓野想:在相对世界里,谁能逃得过人世间的种种诱惑呢的确,人的选择就是选择向哪种诱惑屈服人生就是在诱惑的漩涡里转贪生,不也是屈服于生的诱惑吗谁能摆脱基因的神秘指令,一种人之为人的信号人心可形成火滚的爱欲,产生巨大的能量,因为生命本质上就是一种能量,所谓“道”亦然。他知道自己已陷入情欲的诱惑可有情无色,或有色无情,都必定寡味食色,性也#蝴在大学时就老嘟囔,“你在寻找真理吗真理就是那赤裸裸的”
朱倚云渐渐抬起了头。从王晓野的目光中,她再次窥到这个男人内心的狂野。可是他的外表却透着一股顽皮,戴一副眼镜使他更像解放前的书生,眼神特别聚光,内含一种熠熠勃发的穿透力。她想,王晓野的名字仿佛就诠释着他自己:拂晓的荒野中,一只灵性十足,孤独游荡的野兽。王晓野身上的确有一股挥之不去的野性,它在人世中化作一种与生俱来的反叛精神。他的一生都在反叛,尤其对中国的奴化式教育和奴才文化,他的反抗甚至有种欢天喜地的色彩,像玩游戏。他说话时声音很低,有种很重的磁性,充满激情或愤怒时说话声音就放大,如同他的情欲,根本无法掩饰。这种家伙怎么能当银行家呢可这偏偏就是他现在的角色
“你的身材真好,怎么保养的啊”还是王晓野先开了头。
“哪儿好呀我正准备减肥呢瞧那些模特儿,那身材才叫好呢”朱倚云小心地回应。
“千万别减肥,你现在这样最好,不胖不瘦,最佳状态。不知中国女人发了什么疯,都跟着老外学减肥,我看那帮模特儿得增肥才正常”王晓野说的是心里话,语气真诚,让朱倚云感到踏实了一些。
“你在美国毕业时是如何找工作的呢”女人终于主动问了王晓野一个问题。她对他的留学经历和投行工作很好奇。
王晓野说,“在美国念mba的学生都不会等到毕业才找工作,各校做法大同小异。我们学校是在学业完成到一半时,由学校将学生的简历编印成册寄到各大公司,再由公司和学生直接联系。能否将自己推销给潜在雇主,也成了学生面临的综合挑战,而且是实战。我那时职业目标还不明确,但对工作地点很明确,就是纽约。”
“那你是怎么找到第一份工作的呢”朱倚云更加好奇。
“有一天我收到一封信,是一家英国公司看完我的简历后想在校园约我面谈。这是我的第一个面谈机会,所以我很兴奋。与我面谈的是公司人事部主任,一位金发碧眼的女士。面谈时间大约一个小时,她简短地介绍了公司,就轮到了我自我介绍。谈到专业及特长,似乎都中规中矩,主管只微微点头。然后她问到我的日语程度,以及为何学日语。我如实相告:只为拿学分方便。原来该公司是因为我会日语而看中了我,日本银行那时正风光。当问到我的国内经历时,我谈到西藏就收不住了,仿佛中了彩,声情并茂,神釆飞扬,主管的问题越多,我侃得越精彩。她完全被神奇的冒险迷住了,最后干脆说:我们公司要的就是你这号人一个星期后,一封聘书连同机票寄到,年薪八万美元。我从此进入华尔街,开始了纽约的生活。”
“你真幸运,第一次面谈就找到了工作”
“是的当时连许多美国学生也没能在毕业前找到工作。”
“去纽约前是不是特激动”朱倚云好像对纽约很感兴趣。
“的确如此去纽约的前夜也是毕业典礼。那晚准备离校的学生都在收拾行李。我记得特清楚,当时在一堆美国同学扔掉的成人杂志中翻到了一张女人的体照片,她的目光楚楚动人,交叉的手臂上芳胸毕露,下面的文字介绍说这是苏菲.玛索的裸照第一次公布于众,令男人们心花怒放。我顺手就将杂志塞进自己的行李,第二天就直飞纽约,然后在世贸大厦里一待便是两年。”
王晓野如此坦率的人生叙述,一下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朱倚云是个哈尔滨长大的女人,她觉得王晓野像个北方人,对王晓野的冒险风格尤其着迷,仿佛他实现了很多自己的梦想。他们越谈感觉越近,从大学谈到中学,从梦想谈到现实,从革命、爱情谈到婚姻的围城,人生的无奈结果她发现王晓野毕生都在行动,而自己毕生都在做梦王晓野的经历和激情唤起了她沉淀多年的梦想。他的每段经历都像冒险,从高考到恋爱,从当乡村教师到西藏的流浪,从巴黎的地铁到西贡的街头,从纽约到西伯利亚,从西班牙的古城格林纳达到缅甸的古都蒲甘对很多人都只是憧憬一下的梦,王晓野都不屈不挠地把它变成了亲身经历,一念之差,便成了另一种现实。<b>:<b></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