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的命。”
孟瑶和知梅都笑她:“只不过是绣几个字,被你说得跟上刀山下火海似的。”
归田居几个丫头都在一旁看热闹,起哄道:“二少夫人怕甚么,我们都不怕,都来帮你。”
经她们这一说,二妮稍稍定心,将各种料子各留下一匹,其余的仍交还孟瑶,称用完了再来取。
孟瑶却不收。道:“就在你这里搁着,放到我那里,又惹来许多话。”说完,又向着满屋子的丫头道:“要想分些外快,就悄悄儿的别声张,不然传出去,个个都要来分杯羹,短了钱可别找我。”
丫头们个个都精着呢,一听就明白,连声保证绝对不外传。
孟瑶又向二妮道:“若有人问起,你就说是手头紧,做了来贴补家用,一点儿别提我这茬。”
二妮正想问为甚么,突然想起孟瑶连贺老太太都是瞒的,想必是为了这事儿,于是就把嘴闭上了,只点了点头,表示自己记住了。
自收到布料,二妮就把纺纱织布的活儿全交给了丫头们,自己则专心致志地裁剪布料,准备做书包。这日几个丫头聚在一起窃窃私语,一个道:“我觉着这书包赚的钱,绝对比卖粗布的钱多。”另一个道:“那是,不赚钱,大少夫人会下手?”
几人一合计,都觉得她们在这里纺纱织布没得出路,遂一起找到埋头苦缝二妮,道:“二少夫人,我们看你一人忙不过来,想来帮帮你。”
二妮确是有些忙不过来,但却又舍不得丢下粗布的赚头,正犹豫,彩云道:“二少夫人,多做一个书包,多赚一份钱哩,咱们这么些人手加起来,做书包赚的钱,不比织布赚得多些?”
确是这个理,二妮仔细想了想,同意了。丫头们欢呼一声,不消人吩咐,跑去将纺车都收了起来,齐齐来帮二妮裁布做书包。
过了几日,待书包细细做好十来个,孟瑶便请来手工匠人,让他教二妮镶嵌宝石,但这活儿很考验功力,二妮同归田居的丫头们一起学了数十天,还是没学会。孟瑶只得让孟里在孟家收拾了一间屋子,请匠人过去住着,再把做好的书包一批一批地运过去镶纽扣。
没过几天,第一批书包就完全做好了,虽然此时离科考尚远,但孟瑶还是把它们送去了店子里卖,并照老方法,给了孟里一个做工最细的,让他带到州学里去显摆,以此招揽来许多的生意。
那一批十几个书包被一抢而空,还没出三天就断了货,二妮同几个丫头兴奋地日夜赶工,连饭都顾不上吃;孟里那边则多请了几个匠人,又采购了一匹金银宝石纽扣,同样是日夜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