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开得快,山风兜面打在了诸时军的脸上。两旁的巍峨群山如斗转星移,不停地在老人眼钱掠过,入了秋,当地雨水充沛,河流很是湍急,红色枫叶在赤红色的河水漩涡里打着转,卡车则在群山怀抱里打着转。
“小鲜,外公给你说说赤水河的由来,”诸时军吃了几口赤水河风,面上跟喝了酒似的醺醺红着,讲起了故事来。
一旁的三狗子先是支着个耳朵有一句接一句的听起来,诸时军讲起故事来,语速不轻不慢,声音又似名酒般醇厚有力,把驾驶座上的一大一小两人都听得入了迷。
接下来的一小时车程,就在了曲折跌宕的赤水河流和诸时军的叙述声里很快就结束了。大概是早上十点不到的样子,诸葛村那一卡车的人算是到了他们此行的目的地,白家古镇。
村长从车斗上下来,高声对村民们说了一通,“都记得了,大的管住小的,走亲戚今晚不回去的到我写个名字,下午三点前,过时不候。”来的时候。村长点过人头,加上小鲜诸老爷子,一辆车坐了二十八人。走亲戚和进县城的有十二个人,走掉的人刚好空出位置用来堆村民买回去的东西,每个人能分到一箩筐大小的堆放地。要是换成了赶大集,三狗子这辆可就不够用了。
“老爷子,您一个人带着小鲜没问题?”二十人中,也就村长是来办正事的,今年村里欠收,乡政府不肯发放村里的粮食补助款,村长只得是跑到镇政府里去,看看能不能尽快把钱发下来。
“没事,我也就去镇上的粮食收购站看看有没有合用的水稻种,再带着小鲜在镇上走走,喝杯茶就回去了。”诸时军托着村长老婆买了些新鲜的果蔬肉鱼,打听了粮食收购站的地址,带着小鲜找了过去。
白家古镇位于滇南黔北交界,是个有五六百年的古场镇,云贵一带是少数名族和汉族聚居,白家古镇也不例外。在解放前后受战乱波及较少,当地很好地保留了明清古镇的风貌。七年前刚被国务院划为了国家级古镇群落,几年来在旅游的带动下,镇上也繁华了起来。
三狗子的卡车是停在镇口的,诸时军带着小鲜穿过了座痕迹斑斑的石门,镇口栽了株百年古树,听诸时军说那叫白榆。
小鲜瞄了几眼,她现在也确定了,在铁品空间的帮助下,她最多也就只能看透五十年以下的树木的情报,上了百年老树她就无能为力了。
爷孙俩再往前走,镇内随处栽种着叶片阔大的芭蕉树,可惜已经过了芭蕉季,没能看到成串黄蕉挂满枝的美景。芭蕉树挡不住沿街而建的的吊脚楼,大多数的楼年岁都比诸时军还要大。
沿着白家古镇的那条窄石街,走了几步后,街道上热闹了起来。小鲜看到了不少苗民和几个眼熟的村民,吃的用的,占了满眼眶。刚从赤水河里捞起来的鱼,血才放透还带着血丝的猪肉,垒得和小山似的鸡鸭鹅蛋,还有云南一带运来的鲜花,这么一条窄石街就构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集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