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好妈妈系统(快穿) 第104章

没一会儿, 张大山领着人牙子来了。应江舒涵要求, 来的都是一家子, 一共六家人。

江舒涵让陈嬷嬷帮忙挑, 她自己也在六家人身上扫视。

重点是年纪大的婆子, 婉月年幼, 还不会说话,自然得找那慈眉善目, 耐心足,又干净卫生的婆子。

这六家人当中, 倒是有三家符合她的条件。

陈嬷嬷选了两户人家,让江舒涵决定。

江舒涵选了那户人家多的。这家一共五口人,一个老婆子, 一对夫妻,有一对儿女。

人牙子见她选了五口人的这家, 笑得见牙不见眼,上前好一顿恭维, 连夸江舒涵眼光好,末了才报了价钱,“签死契,需得五十两。”

京城物价比老家贵,但是下人价格没贵多少, 五十两倒是在江舒涵接受范围内,江舒涵点头答应。

付完钱,江舒涵向人牙子打听, 哪儿有卖奶牛。

人牙子微微一怔,随即道,“东市就有。”

江舒涵谢过对方,人牙子领着剩下的人离开了。

江舒涵将这五口人让陈嬷嬷,让她先给这五人安排房间。

他们这院子一共有十三间房。江舒涵住着主卧,里面摆了两张床,她带着婉月睡一张,剩下三个孩子睡一张。

张大山和陈月娘的俩孩子太小,也跟他们睡在同一间屋子。也是在旁边摆了一张床。

陈嬷嬷住一间,还有一间是杂物房,剩下还余着九间房。

这户人家姓赵,陈嬷嬷给赵大娘和她孙女安排住一间,赵大娘的儿子儿媳安排一间,赵大娘的孙子安排一间。

还剩下六间房,江舒涵让他们先打扫干净。她自有安排。

陈嬷嬷带着赵家人出去,张大山便将自己在外打听的事情说了,“正前街有家铺面要租出去,我问过,每月只要十两银子。那铺面也大。”

江舒涵听后,也是正前街,难不成就是陈嬷嬷的那家。

她有心想去看看,但是家里只有陈月娘一个可放心的,剩下都是陌生人,她想了想,到底还是忍住了。

“开铺子可不容易,既要找掌柜,又得找账房先生,还有各处打点。都得照顾妥当。”江舒涵没有张大山想得那么简单。

尤其是在古代,开铺子最为复杂,要是哪处没打点好,就够你喝一壶的。

张大山脸上的欢喜也淡了几分。他确实想得太简单了,他只是瞧着许掌柜做起来得心应手,就觉得这事他也能做。殊不知,许掌柜背地里下的功夫,他怎么可能知道。

不过江舒涵挺高兴张大山的转变,瞧瞧之前多老实巴交的一个人啊,居然也有野心,想当掌柜,这是个好开头。

不说张大山,就连江舒涵自己也很心动,最终她还是决定把握这次机会,“这样吧,我先让陈嬷嬷帮忙寻寻,看看能不能找到掌柜和账房。若是有问题,咱们把人送走就是。你只要每天去铺子里盯着,他们的本事迟早能学到。”

张大山又重新欢喜起来,“好。”

陈嬷嬷安排完人,过来回话,听到张大山查到也正前街郑府尹那家铺子。连说巧了。

江舒涵让她帮忙找人,陈嬷嬷也没推辞,她确实认识不少人,许多都是刘家人,“他们以前在刘家铺子当管事。那些大户人家把他们买回去,原先的管事担心他们抢了自己的差事,就在明里暗里排济他们,他们一直没有出头之日。夫人若是需要,我可以帮他们赎身。”

一般来说,不受重用的管事想要赎身还是很容易的。只有那些受重用的,才很难赎身。

江舒涵点头,还不忘嘱咐一句,“若是人家不放人,切不可得罪他们。”

陈嬷嬷自然知晓江舒涵初来乍到不想得罪人,点头答应了。

陈嬷嬷走了,张大山这边去和郑夫人谈租铺子的事情。

郑府尹夫人要见见江舒涵之后,才能做决定。

“我跟人打听过了,说是郑府尹是个清官,官声挺好。有些人出价二十两一月租他家的铺面,郑夫人也不答应。估计她是担心租铺面的人借着他们家的名头欺行霸市,惹出乱子,所以才格外小心。”

江舒涵没想到张大山居然能想到这么多,这些可不是张大山一个乡下人能想到的,不免有些诧异,“这些你从何处听来的?”

张大山挠挠脑袋,有些不好意思道,“我这天跑去茶楼那边听人说书,里面讲得挺有道理。一来二去,我也学了点。”

江舒涵露出满意之色,“不错。以后咱们要开店,也可以请个说书先生。到时候你也能跟着一块学习东西。”她顿了顿又补充,“让你儿子女儿也跟着陈嬷嬷一块识字,你有空的时候,也可以跟着孩子一块学。千万别认为跟孩子学认字就丢人,失了父亲的尊严。你要让你的儿子发自肺腑得尊敬你,而不是因为你是他生父。”

张大山想了半晌,才道,“夫人是说要以理服人,是吧?”

江舒涵点头,惊喜万分,“对。就是这个意思。没想到,你连成语都会用了。”

张大山嘿嘿直笑,“我听多了,也就会了。倒是夫人好厉害,居然能知道这么多道理。这是周家教你的吗?”

江舒涵脸上的笑容淡了点,暗骂自己一声糊涂,尴尬道,“我也是听人说的。”

张大山见她不高兴了,忙闭嘴不说了。

第二日,江舒涵和陈嬷嬷一块去了郑府尹家。

郑府尹家境贫寒,京城房价贵得厉害,他们家的房子也是租人家的。全家就指着祖产,府尹的俸禄以及那个铺子过活。

难能可贵的是,日子都过成这样,他们还如此小心,非要考察对方的人品才同意将铺子租出去。

江舒涵敲了门,门房看到她身后的陈嬷嬷,微微有些诧异,让他们稍等,自己进去禀告,没过多久,主人请她们进去。

到了郑府后院,郑老夫人,郑夫人以及郑夫人的三个女儿都在。

江舒涵和陈嬷嬷两人上前行礼。

对方打量她一眼,让两人起身。

郑夫人问陈嬷嬷,“你们怎么会一块来。”

陈嬷嬷便将自己在江家教孩子规矩一事说了。

郑夫人连连赞叹太巧了,便也没再说什么。

江舒涵将自己带来的篮子呈给她们看,“这些就是小妇人准备的吃食。想在铺子里卖。请几位夫人小姐尝尝。”

郑夫人看了眼婆母,见对方没反对,便让立在一旁的小妾端上来。

刚出锅的饼还热着呢,颜色亮黄,油滋滋的,一看就很有食欲。

三位小姐每天吃着粗茶淡饭,馋得不得了,但是当着客人面,却硬生生忍住了那点渴望。

小妾将饼分好,用江舒涵准备好的牙签放在边上,分别端给夫人和小姐。

郑老夫人年纪有点大,牙口不太好,但这鸡蛋饼太诱人,她忍不住咬了一口,小口小口吃着,滋味很是美妙。

郑夫人和三位小姐每人尝了一口后放下牙签。

郑夫人擦了擦嘴角,笑道,“这吃食不错。怎么以前从未见过?”

江舒涵便简单说了下自己的来历。

得知是外地人,郑夫人松了一口气,想了想,“既如此,那我这铺面就租给你吧。”

说着,就让小妾将她拟好的契书递给江舒涵。

江舒涵现在的人设还不认字,便让陈嬷嬷帮忙读了一遍,都是一些无责任条款。简单来说,就是这铺子经营与郑家毫无孤寡。郑家只收取每月十两银子的租金。

看来郑家确如张大山所说,郑家担心铺面会给自家带来麻烦。

江舒涵让陈嬷嬷帮忙签字,她在上面按指印即可,末了交了半年租金和一个月押金。总共花掉七十两银子。

六月六日是个好日子,天气晴朗,阳光明媚。

正前街最中间的郑家酒楼换了个东家,新的招牌,新的装修,新的伙计,几乎哪哪都是新的。

就连那吃食都是新的。门牌上赫然写着“鲜香阁”三个大字。

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开张第一天打五折,第二天六折,第三天七折,第四天八折,第五天九折,第六天原价。

得知促销力度如此大,锣鼓表演结束后,一直守在门口犹豫的食客们全都挤进来瞧热闹。

只见这里面只卖三种饼:黄金饼(酱香饼),鸡蛋饼,千层芝麻饼。